1949年,国民党军怎么不依托台湾,留在大陆打游击战?

1949年,国民党军怎么不依托台湾,留在大陆打游击战?

文章图片

1949年,国民党军怎么不依托台湾,留在大陆打游击战?

文章图片


1949年4月20日 , 解放军二野、三野、四野一部联合起来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 南下对国民党军 , 进行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战役时 , 基本宣告着国民党军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 在历史书上 , 明确写着的是:1949年4月23日 , 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 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 。

这不禁让人感到非常奇怪 , 不过是丢掉南京 , 怎么就直接宣判其“统治”死刑了呢?长江以南不是还有很广阔的地区 , 还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吗?还有 , 自1927年我军就进行 , 并达到一步步壮大目的地游击战 , 国民党军为何不采用?何况他们的武器装备先进且众多 , 经济实力雄厚 , 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支持 , 还有台湾岛和海南岛可以依托 , 怎么就不留在大陆打游击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 , 其实在抗日战争中 , 就已经给出了 。 而这 , 也是我军与国民党军的最大区别之一 。
1937年的汉口军事会议上 , 白崇禧提出关于开展游击战的建议 , 蒋介石决定采纳;这是国民党军开始进行游击战的开始 。 其实在此之前 , 蒋介石也已经注意到游击战的应用 , 毕竟跟红军作战那么多年了 。 并且在七七事变后 , 蒋介石电令过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 , 要求他在敌后 , 部署别动组 , 对敌人进行欺骗和迫害活动 。
但是 , 蒋介石对游击战的认识 , 不够全面 , 或者说他指挥下的国民党军 , 所进行的游击战 , 完全达不到我军所运用时的水平 。 在蒋介石眼里 , 游击战就是维持持久战的一种手段、战术 , 是牵制消耗敌军、保存自身战力的 。 说是这样说的 , 但国民党军所进行的游击战 , 所发挥的效用实在是低到令人发指 , 已到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地步 。

这主要原因 , 大概有三 。 其一 , 国民党军的各方面素质不行 。 敌后抗战 , 群狼环伺 , 环境险恶 , 任务艰巨 。 游击战就是专为敌后抗战而生的 , 它对部队的装备要求不高 , 但对部队的作战技术和政治素养要求极高 。 需要在得不到太多外界帮助的情况下 , 达到消耗敌人、保全自己、发展壮大的三大目的 。
国民党军做得到吗?当然做不到!如果做得到 , 那他们在解放战争中也不会输得那么快、那么惨 。 国民党军内部 , 派系林立、冲突不断;作为统帅的蒋介石本人 , 同样有着吞并异己、激化斗争的狭隘心思 。 敌后国民党军抗日立场不坚定 , 常有突然之间 , 摇身一变成“伪军”的情况 。
其二 , 国民党军一直处理不好与敌占区的人民群众的关系 , 或者说他们就没想处理好 。 抗战初期 , 无论是敌占区、还是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民党政府是寄予厚望的 ,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 敌后自发组织的民众抗日武装 , 大都是接受国民党军名义或实际上的指挥 , 建立起敌后根据地 。

可是没过多久 , 他们就原形毕露了 , 继续重用那些旧官吏和地主豪绅 , 用尽各种手段欺压百姓 。 敌占区的老百姓这下不只要受侵略者的压迫 , 还要受国民党军搜刮民脂民膏 。 为此 , 很多深受其害的百姓都讥讽国民党游击队 , 说他们是“游吃队” , “游击为名、抢劫是实”、“抗敌不足、殃民有余” 。
其三 , 敌后国民党军只是采用了简陋理解下的“游击战” , 国民党军始终将它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手段 , 没有当成一回事 。 游而不击、击而不游 , 这两类都是不行的 。 可敌后国民党军 , 既不游、也不击 , 说是敌后抗日、游击作战 , 实则不过是个笑话 。 所进行的游击战 , 跟正面作战的打法差不多 , 甚至都不如 。
三个因素叠加起来 , 所以在抗战时期 , 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就没有打好过 , 更何况是解放战争的末期 。 他们根本不可能依托台湾岛 , 留在大陆打好游击战 , 投入得越多 , 损失越严重 。 况且 , 从南京被解放后 , 蒋介石就开始安排各式各样的部队和人员 , 留在大陆“游击”——破坏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 。 效果有 , 但对新中国而言 , 只是疥癣之疾级别的困扰 。

【1949年,国民党军怎么不依托台湾,留在大陆打游击战?】最为有趣的一点是:若不是台湾岛孤悬海外 , 被侵略者长期占领 , 抗日力量薄弱 , 我党渗透不足 , 并在日寇一投降、陈诚一接手就开始大清洗 , 随后进行长达十余年的军事管控等因素 , 蒋介石连台湾岛都待不了 , 祖国早早就实现了统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