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电商平台有哪些 电商平台为什么做游戏化产品,销售平台有哪些 电商

游戏化社交电商是什么?
老:游戏化社交电商针对传统电商行业,结合社交游戏进行模式升级是必然 。电商和小程序的结合是最新社交电商发展的产物,没有模式限制,没有技术壁垒 。它真的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全新的前后台配送互动模式,快速的杠杆资源模式,为传统电商大军的升级铺平了道路 。这就是游戏化社交 。
从产品角度分析:拼多多为什么能快速崛起?
最近三年,拼多多在淘宝和JD.COM的阴影下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世界屋脊,并最终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其市值超过JD.COM,发展速度令人震惊 。这一次,我将尝试从产品的角度分享我对拼多多在过去一年里迅速崛起的原因的研究,并得出结论:企业是由创始人的基因决定的,对一个企业的研究离不开创始人 。拼多多的创始人是黄征 。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经历: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加入浙大,期间因为在网上解决了网易创始人丁磊的一个技术难题而认识了丁磊,通过丁磊的介绍认识了BBK创始人段永平(也是OPPO、VIVO、一加的幕后控制人) 。毕业后,我去了一所美国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毕业后,我听从段永平的建议,作为早期员工加入谷歌中国,在工作中得到李开复的赏识 。在我工作期间,谷歌上市,获得可观的份额,工作一年后离职 。离开谷歌中国后,他自己创业,先后创办了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 。此外,段永平还拍摄了巴菲特的晚宴,黄征也在陪同巴菲特出席晚宴的人之列 。2015年,品好创立,随后品好与旗下游戏公司孵化项目品多多合并 。在拼多多纳斯达克上市,股价从20美元到40美元翻了近一倍 。在2019年中国富豪榜上,黄征排名第7,财富为1499亿元 。更详细的体验,可以自己查资料,不从这里开始 。简单的结论就是,黄高智商,高情商,高学历,有美国留学经历,26岁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后创业12年,最后成为中国第七大富豪 。可以看出,黄征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家,深耕电商和游戏多年,背后有段永平和丁磊的支持,这让大多数人都很羡慕他 。拼多多所在的赛道是社交电商 。这个赛道快速崛起背后的核心原因是:1)微信巨大的社交流量,在国内月活超10亿 。2)近几年增长的微信新用户,大部分都没用过电商平台 。3)淘宝和JD.COM价格对新网民不利 。与此同时,拼多多崛起上市,杭州一家公司叫欢聚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模式类似于多级分销,收取会员费 。基于行业和趋势,拼多多对人群的定位也非常精准:之前从未使用过电商平台,但又贪图便宜休闲时间,有自己固定的亲密社交圈的人群 。(以大叔大妈为代表,但不是绝大多数)在这里,我不赞同简单的以一二线、五环路、三四线来区分拼多多和非拼多多用户 。其实五环内有很多拼多多用户,五环外也有很多非拼多多用户 。拼多多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挖掘到了这个群体的真实需求,也是很多主流媒体和互联网从业者对拼多多误解最大、分歧最多的地方 。通过长期的经历,人会习惯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人,以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别人也应该需要 。其实不是这样的,很考验产品经理的同理心和洞察力 。品多多发现的这个群体的核心需求是(不是绝对的,但大多如此):1)互联网玩法不特殊;6)像淘宝和JD.COM一样复杂 。2)贪小便宜,越便宜越好,不太在意品牌和质量 。3)购物辨别能力差,很难区分康师傅和康帅府,很容易被安利接受 。如果有一个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平台,会打动这样的用户群体 。很多人会误解拼多多是消费降级,其实是针对天猫和JD.COM用户的 。对于拼多多的核心用户来说,以前从来没有在网上买过,这是另一种消费升级 。星巴克用户往下看也存在类似问题
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拼多多在设计产品时遵循了以下核心产品原则,结合了历届创始人的创业基因:1)操作足够简单,简单到一键甚至不用任何点就能完成 。(具体措施包括,账号系统只使用微信一键登录;没有过于复杂的满减规则和金币抵消系统;没有购物车;等等 。)2)平台选择的产品多为非知名名牌超低价产品 。虽然质量不一定好,但是价格足够低,所以最终性价比足够高 。(大部分商品模仿知名品牌的外观和设计,可以算是某种山寨货 。)3)利用游戏化思维,让用户像玩游戏一样使用拼多多 。还有类似偷菜的小游戏,每日签到换现金,诱人分享换红包等等 。具体功能不详细分析,产品经理可以多使用体验分析 。冷启动方面,品多多选择了消费频率高、复购率高的鲜果 。不做详细分析,基于核心目标用户群,这一品类也是明智的选择 。在裂变推广方面,可以说是拼多多快速崛起的核心 。大致思路和操作如下:1)拼多多挖了很多微信的产品经理 。这些人是最了解微信平台规则和趋势的人,这对于拼多多最大化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裂变推广至关重要 。(举个小例子,拼多多早期利用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一个特性:用户发起抽奖后,会自动关注商家微信官方账号,让用户支付一分钱抽奖,从而实现微信官方账号拼多多超过百万粉丝的增长);2)拼多多发明并发扬了组拼的模式 。主要由两个人组成,可以利用微信分享进行快速裂变,从而实现低成本推广和用户增长 。3)利用分享、切刀换货、帮忙领红包等手段引诱用户分享给好友 。下面举个例子来理解它对用户的魔力:有一个策略:比如分享可以获得100个红包,一开始会给用户80多块钱 。然后用户分享后会发现,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几个人在帮忙,越接近100元,能帮的钱越少 。最终无限接近100元,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存下100元并取出 。个人认为这个策略对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很有帮助(这里有很多套路 。总之,建议大家不要轻信,不要透支朋友圈 。毕竟现在大家都挺反感这个的);4)拼多多凭借资本背景提供的独家资源优势,拿了腾讯的投资 。虽然腾讯对外表示并没有刻意照顾拼多多,但是拼多多里的各种分享链接还是飞遍了微信,直到最近才被微信整顿 。我个人真的不相信腾讯的这种说法 。分析创始人对创业项目的理解和定义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个人知道以下几个核心点:1)黄征说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这不难理解 。没有在网上买过的人使用以前没有用过或者比线下渠道便宜很多的产品,是一种从0到1的消费升级 。2)黄征说品多多想在货到后找人 。我理解这其实类似于淘宝里的猜你喜欢模块 。当用户主动想到要买的东西时,通常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某个品类和品牌,从而通过主动搜索进行购买 。而拼多多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分享给用户,了解一些商品,从而下单购买,完成消费 。的确,已经从人找货演变到货找人了 。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链的推荐 。3)黄征说拼多多的目标是日本五元店 。其实基本上是一样的 。拼多多的商品大部分属于9元9包,真的相当于网上的日本五元店 。
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日本经济领先中国20年左右,中国在某些方面确实在走日本20多年前走过的路,而拼多多走的是曾经在日本火起来的五元店模式,并且经过改良,分化为网络版 。4)黄征说拼多多应该搞C2M模式 。我理解的是消费者先下一个商品的订单,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订单数量反馈给商品生产厂家进行生产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去掉了大部分中间环节,厂家大大降低了库存和销售成本 。这确实是一个对消费者、厂商、拼多多都有利的模式,一举三得 。拼多多的崛起有很多因素,主要是:1)高调的创始人和大类投资人带来的强大精英团队和资本实力;2)发现时代潮流,跟随潮流,深入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3)深挖微信流量红利,比腾讯大力支持的JD.COM强多了(默默心疼东哥一秒);4)充分利用游戏化思维和人性弱点 。黄征是游戏创业和人性的集大成者,而品多多则充分利用了人性的贪婪、沉迷等弱点 。也为拼多多快速低成本获取大量用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前在一家电商平台实习,业务类似拼多多 。他们的产品定价和目标人群与拼多多高度一致 。2014年开始,竞争还早,但是用户数达到几千万之后就没有突破了 。主要区别在于,很遗憾拼多多没有找到一个利用好微信红利,低成本快速获客的方法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我暂且说说我的观点,可能不太对:1)拼多多没有违法,所以基本上暂时没人能阻止 。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商业行为 。在生意上,很多时候,是没有法可禁的 。先活下来,才有资格谈理想,谈情怀,谈道德,就像面包先有诗,才有远方的真相 。2)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习品多多的模式 。拼多多的崛起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资本、创始人、时代潮流、微信红利和规则漏洞、腾讯放纵等等 。有句话说:学我者生,学我者死 。所以不建议直接照搬拼多多的模式,而是要学习和借鉴这种思维和策略 。比如对于初创企业,跟风,寻找红利,进行差异化创新,寻找低成本的获客手段,这些拼多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启发 。3)不一定要像拼多多一样利用人性弱点来创业或做产品 。品多多的方法适合把游戏化的产品设计思维应用到很多新的行业和领域,但不一定适合很多人 。每个产品经理或创始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价值观 。如果他的价值观是一致的,那就重新学习 。如果没有,请忽略它们 。个人不太认同拼多多在分享裂变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套路 。但如果想在现在的互联网股票时代创业,确实需要深挖人性 。4)在拼多多生活超过3亿个月,已经显示出它的价值 。拼多多确实创造了价值,帮助近3亿人买到了更便宜的东西(虽然有些商品因为质量不一定好,可能真的不划算) 。拼多多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任何一个行业的一两个独立业务对用户来说都不是很大的好处 。我也认同电商行业三足鼎立,这样才能加强竞争,加快平台的发展,最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以上内容都是我的主观观察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后,我也建议各位产品经理,对新兴平台、新兴产品、新兴人群、新兴趋势保持敏锐的观察,顺势而为,拥抱变化 。查看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谈清水 。
2019年入手拼社群电商为什么能成拼团行业新趋势?
为什么说社群团战是2019年最好的创业项目?因为大众化,因为各路资本风头投资竞相入场,门槛低,时间低,收益高 。社区群都是邻里邻居,在熟人带动下,更容易促成交易,拿到佣金 。产品和价格都比较优越,对代表团团长在社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有很大帮助 。团长大多在小区有门店,到门店取货也带动了门店的人气 。邻居得到比市场更好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 。总店获得人气,增加收益,认真做 。月入增加5000不成问题 。双赢的创业项目,人人追捧 。

国内的电商平台有哪些 电商平台为什么做游戏化产品,销售平台有哪些 电商

文章插图
电商APP 运营有哪些重要指标
【核心提示】想要粉丝经济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有付出有收获,尤其是要抵制短期利益的诱惑 。
编者按:我第一次见到陆晋杰是在一年前腾讯开放平台的发布会上,当时他在腾讯开放平台上运营电商导购平台开心淘 。不久前,当我看到《一路上有你》、《快乐大本营》、《非你莫属》等平台上出现了楚楚街这个品牌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个80后的小家伙已经成功转型了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闭门不出,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保持低调,保护楚楚街这个品牌 。今年离开腾讯开放平台,做了自己独立的APP——楚楚街 。还在义乌待了半年,做过淘宝皇冠卖家 。
卢锦杰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三个重要的变革时期,从个人站长、校园网开放平台到移动互联网 。本科创业,是国内第一波社交应用的开发者,第一批大粉丝,第一批做阿里妈妈淘宝客的人 。
从个人站长时代的200万UV,到校内网时代的4000-5000万用户,再到腾讯qq空间的5000万粉丝,再到一年之内楚楚街的4000万用户,这位“数理金融”专业的年轻创业者对用户运营有着独特的思考 。这篇文章是楚楚街CEO陆金杰自己为用户着想 。
个人站长时代:读懂流量逻辑,窥探产品思维 。
我1986年出生,2003年上大学,2004年在大学开始互联网创业 。这时候的创业者大多是个体草根站长 。我从本科到研究生做了4年的个人站长 。
我个人做站长的经验是,一个网站,从域名,虚拟主机,CMS,代码到运维,SEO,赚钱,这些流程都得自己来做 。
个人站长完全没有产品思维,流量分配机制决定了个人站长“投机”追求流量 。为了方便百度搜索到你,一个人甚至要做十几个到几十个网站,组成一个站群 。我做过英文网站,电影网站,还有各种奥运宣传中国的内容 。吸引更多qq群和百度贴吧的流量 。每天在几十个网站总共做200万UV 。
这个过程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以用户为中心,因为你95%的精力都花在细节和步骤上,真正的产品可能只有5%的精力投入其中 。当时有30万个人站长 。如今,成功的站长屈指可数 。除了蔡文胜一些教父级的个人站长,大部分站长都是因为工作繁杂而逐渐没落 。
现在互联网已经不需要这些了,和用户相关的产品和运营更重要 。好的产品融资后,用户自然增长,云服务也减少了技术和人力的投入 。
2008年,国内第一个开放平台3354内网出现,“偷菜”类游戏让朋友圈生意火爆 。什么是开放平台?校园里有几千万用户,几千员工,但这几千员工都在致力于支撑系统架构,研发相册,论坛等功能 。几千万用户需要几十万种不同的应用,内网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的开发,需要建立一套机制让外人来做 。这是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向第三方用户提供产品,第三方向开放平台提供产品 。开放平台向第三方支付人人豆,第三方可以通过人人豆或广告获取利益 。校园里成千上万的员工通过开放平台做了30万家公司做的事情 。当时百度只有音乐、贴吧等几个产品 。
随着开放平台时代的开启,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产品,因为只要产品好,就一定能传播 。
我承包了校园粉丝,拒绝每月300万 。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让这成为了草根站长时代的转折点,虽然当时大部分个体站长并没有“转身” 。
2008年,我放弃了所有网站,致力于在校园网上做应用,在社交平台上培养产品思维 。当时有一个特别的优势 。我当时还是个学生,周围都是用户,能直接看到用户喜欢什么,学习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 。到2010年,开发的应用总共有4000-5000万用户,而当时内网有4000-5000万用户 。当时网站排名前10的应用有6个是我用不同的名字做的 。其实这是个人站长时代积累的经验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防止内网堵塞 。
期间开发了很多应用,包括一些星座运势,智商测试 。当时网上流行的“性格测试”和“点名”都是我们做的 。我在校园网做的第一个游戏——戏法专家,仅仅做了3个月就不做了,因为用户涨的太快了,一周用户超过100万,日访问量100万 。现在20个人玩一个游戏,而当时只有我一个人 。从早期的虚拟主机到VPS再到Windows服务器,技术能力上不去 。用户来了打不开网页,访问量太大 。当时没有云服务,所以很多用户打不开网页 。这就是为什么从那以后我总是更喜欢申请 。一个人有几百万用户没问题 。
2011年,校内网推出个人公共主页,我通过开发的应用将1600万粉丝引导到主页,大量非常纯粹的粉丝 。就用一个200万粉丝的账号发一条消息,浏览量都在50万以上 。用200万粉丝的账号发一个阿里妈妈的广告可以赚2万佣金,也就是说会给阿里巴巴带来40万的交易 。那时候校园网前6的粉丝都是我的,离第二差得很远 。
2009年,每个账号每天发一个广告,我一个月能赚300万 。但是从个人站长时代开始,我明白每一万UV都很难得到 。发一条消息能引来30万或者40万UV,背后的价值是无限的 。如果一直打广告就是杀鸡取卵,那就会伤害用户,让用户流失 。
我决定不赚这300万了 。
怎么知道工作一年想念新浪微博是一种福气?
虽然我很确定自己一定要创业,但是毕业了还是想先找份工作 。
当时我有4000-5000万用户,2000万粉丝,引导网站UV没问题 。但是当我马上创业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成了独行侠 。很多个人站长都是孤军奋战 。他们买房买车,有钱却没有团队 。但是创业需要团队,没有人比团队更好 。
我判断我以后想干一番事业,但是毕业了还没学到东西,所以要学正规的企业文化 。我在咨询公司工作了一年,整理了几千人的面试资料做助理,从大国企到小私企,到大老板,到前台 。每天写行业研究报告,培养行业思维 。草根创业者学会专注,而行业思维是看天花板有多高,搭建大框架 。
就是今年,2010年,我第一次接触新浪微博 。当时最大的草根粉丝大号有10万粉丝,我在校园网有1600万粉丝 。我做了一个实验,邀请大家关注我在校园网的新浪微博账号,一晚上就涨了两万粉丝 。
那时候就算了 。如果我连续一周每天给每个账号发消息,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账号,那么新浪微博粉丝最多的前10个账号可能都是我的 。不过,我只试过这一款 。学习和新浪微博机会我只能选一个 。
今天,这一年工作最大的收获是,我被动地避开了新浪微博的危机 。如果真的被套牢了,会被财务指标和物价上涨束缚,完全没有多余的精力,可能会错过我的下一个机会,3354腾讯开放平台 。
从放弃一次到交易量超过拍拍 。
错过了新浪微博却赶上了腾讯开放平台 。
四年前,我们今天运营的楚楚街APP注册完成 。那个时候,楚楚姐每天的流量能够达到100万 。但当时美丽说蘑菇街已经运营一年了,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优势 。怕砸了楚楚街这个品牌,我们做了开心淘和9元9包包邮两个品牌,专门做产品选择和运营 。仅仅过了半年,双十一当天就赚了387万佣金,这意味着几千万的成交 。当时当天的交易额比拍拍贷还高,腾讯给我们做了B轮投资 。
只做移动:押90,放弃腾讯4倍流量 。
导购半年,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注册淘宝?如何用支付宝转账?我们给你钱,你可以给我们发货!
这让我们恍然大悟,其实我们是在为淘宝招募新用户 。
阿里巴巴去年上市,招股书透露14年淘宝活跃用户达到2.7亿,12年这个数字是2亿 。当时qq空间有7亿活跃用户,这意味着2亿淘宝用户在qq空间完全重叠 。随便从qq空间抓一把用户,七分之五没用过淘宝 。使用美颜的用户大多是拥有淘宝账号的用户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好,所以用美来精挑细选东西 。
其实淘宝最缺的是腾讯的用户,或者说90后用户 。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明显 。90后用户通常在4、5岁时开始使用qq 。有了qq空间,他们23、24岁的时候,qq还在用,但是qq空间已经不用了 。淘宝创立于10年前 。10年前用淘宝的用户肯定不是70后,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电脑 。10年前有电脑的绝大多数是80后,80后逐渐毕业,涨工资,07,09年生孩子 。淘宝的产品也伴随着这一代人从10年前的乱七八糟到追求品质的——淘宝品牌,线下大牌,国际品牌,母婴品牌 。
过去10年,淘宝的快速成长也和这一代人有关 。为什么淘宝在过去10年快速成长?过去10年是80后22岁到30岁之间,是收入和消费快速增长的黄金阶段 。淘宝抓住了80后,但最缺的用户肯定是90后 。
楚洁被动抓住了这一波用户 。现在淘宝和JD.COM 20%的用户是90后,而我们75%是90后 。很多90后都把自己的第一次网购献给了我们 。
12年腾讯投了我们,腾讯董事会决定给我们4倍的流量,但是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不仅不要腾讯的流量,整个公司放弃腾讯开放平台和pc端导购业务,只做移动端 。就像之前放弃赚1000万一样,腾讯给了4倍的流量,立马就赚钱了 。但是移动端出来之后,这个时间点就很微妙了 。它早期没有太多先天优势,后期就死了 。
以往的经验是,做事一定要专注 。为什么不专注做移动?pc扔掉就完事了 。其实抓住未来,短期内减掉一块肥肉 。对未来两三年大有裨益 。今天美女说蘑菇街还是放不下 。
把用户的习惯培养成移动终端 。砍掉50%的pc终端不是砍掉50%,而是剩下的50个用户直接转移到PC终端 。这样公司才能更专注于做事 。pc和移动是两个系统,应该在未来趋势明朗的时候做 。
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腾讯给了我们投资,希望给我们现在4倍的流量 。然后我们拒绝了 。
我们决定放弃PC端,只做移动端,真正从电商导购网站转型为电商平台 。13年上半年很痛苦 。年中技术产品上线后,5、6月份做了一个宏观判断 。如果到年底还达不到1000个用户,我们肯定会死 。因为14年移动用户的获取成本会更高,没有免费用户 。好在13年底,在腾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攒了1000万用户 。
【国内的电商平台有哪些 电商平台为什么做游戏化产品,销售平台有哪些 电商】做平台就是要有两方,用户和卖家 。做了平台的用户太少,商家什么都卖不出去,商家就跑了 。用户来了发现没有商家,用户跑了 。那时候我们用户太少,商家不来 。
其次,平台和导购90%不一样,只是在拉客 。平台涉及选址、物流、装修、设计、采购、记账 。我们最缺的是电商的经验和能力,没有物流和产品能力 。
于是,14年上半年,我带着一个合伙人去了义乌半年 。从租地下室仓库开始,开了一家淘宝店,处理家居用品 。从店铺装修到上门拜访,再到买卖发货,我自己做了一万多个包裹,贴快递单,谈了五千个客服,最后自动化下单 。仓库管理全流程半年实现金冠 。
目前,北京每年有3000万到4000万用户;再加上我和伙伴们亲身经历了不到90%的能力 。我们了解淘宝、商家、供应商的体系,回来正式转型 。
15年1月前,我们拒绝接受所有媒体采访,一份公关稿都没发,以免淘宝察觉 。如果是半年前公布,淘宝会措手不及 。
我们也用“9元9包邮费”混淆了大家的概念,让9元9太多了 。这个概念就像超市里的鸡蛋和大米,意味着赔钱赚到钱,但你还得买其他物品 。新用户第一次买9.9元,第二次基本买其他东西 。
为什么要真正转型做电商平台,90后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首先,看看淘宝和JD.COM的未来 。目前,中国有超过3亿的网购者,淘宝和JD.COM几乎占据了同样的土地 。中国未来有10亿潜在网购人群,剩下的7亿是他们的未来 。
剩下的7亿有两个纬度 。首先,他们还没有智能手机 。比如他们不成为网民,第二,孩子长大了 。淘宝和京东 。COM的农村战略 。没错,7亿人一定在农村,但其中1亿人可能是90后,90后一定是这些用户的先行者 。7亿到6亿,再到5亿,必须由90后主导 。
其次,90后一定会引领未来五年的电商格局 。未来五年后,90后将经历22-28岁的平均年龄,这是工资增长和生活变化的时期 。
淘宝一路走来,体量已经很大了 。阿里巴巴的3万员工很难支撑10亿网民的电商需求 。除非淘宝迅速扩张员工到100万,阿里巴巴的组织架构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 。今年的天猫员工已经只能进不能出了 。
JD 。COM、唯品会、聚美优品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商平台肯定会分食淘宝的蛋糕 。
我想知道,盲盒经济存在哪些风险和发展机会?
注意偏差是指人们的观点受到重复认知的影响 。当消费者经常看到商家的广告、新闻和产品时,他/她更有可能做出购买决定 。盲盒经济应用了这个概念 。以POP MART为例,它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让自己的产品更容易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让人产生消费冲动 。在线上,POP MART通过在各大商场铺设无人售货机、pop-up shop、自营店等方式,增加了产品的曝光率和可接触性 。当第一批消费者反复看到这些产品时,他们会有更大的概率以尝鲜的心态购买 。在线上,除了在天猫、JD.COM等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外,还设置了线上取盒器小程序,通过多样化、游戏化的方式,让盲盒更容易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从而使其产生注意力偏差,进行购买 。选择困难是人对自己内心需求没有把握,面对太多选择时感到恐惧,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事物的一种症状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 。在日常消费中,人们渴望无脑购物和简化流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购物平台都在优化自己的算法,通过数据分析,最快速地向客户推荐自己喜欢的商品,减少客户决策时间,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盲盒是解决选择困难问题的一种方法 。以万超的盲盒为例 。客户只需要从12个盒子中选择一个,具体得到的东西全部交给“运气”,减少了客户做决定的时间 。消费过程快速简洁,仿佛有人帮他们做了选择 。“无脑”这一步也降低了消费者因为思考而取消消费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更多的顾客消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