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上的大蒜是什么

都说黑蒜能够抗癌,这是不是真的呢?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互联网占了一半 。每当农副产品搞大新闻的时候,网友们都会取一些谐音词,比如“你玩豆啊”“你端姜啊”“苹果什么的” 。其中,大蒜是最常被描述的,如“你对大蒜残忍”、“你对大蒜悲惨”、“你对大蒜廉价” 。平时我们总会说大白蒜 。现在,市面上又多了一个嘲讽对象“大蒜让你黑” 。是关于黑蒜的 。你吃过这种东西吗?黑蒜是将新鲜的带皮白蒜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两到三个月制成的 。黑蒜吃起来糯糯的,香甜甜的,没有蒜味,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黑蒜的吃法有很多 。可以煲汤,也可以直接吃 。一个意大利小伙试过之后,赞不绝口 。别看黑蒜像“暗煮”,是蒜中的爱马仕!市场上白蒜三四元一斤,黑蒜三四十元一斤 。在国外的电商平台上,一斤黑蒜要400元人民币左右!为什么这么贵?据说黑蒜营养价值很高 。在新加坡的一则广告中,它可以美容养颜,强身健体 。很多卖家宣称黑蒜“富含多酚和活性成分”,可以“抗癌、治便秘、降三高”、减肥 。很多人也认为黑蒜可以通过强化美容养颜健脑来治病!黑蒜“大蒜包治百病”?有那么神奇吗?北京的李女士胆固醇高 。她相信了保护肝脏和降低胆固醇的广告,所以她吃了一个月 。结果“病情加重了”,她的胆固醇没降,胆红素升高了 。医生说,单从化验单来看,两者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至于用黑蒜治病,没有科学依据 。医生认为,黑蒜没有奢侈的功效,但与普通大蒜相比,它确实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经常食用有益健康 。吃黑蒜也有注意事项,例如,白血病、凝血症状差的人、婴儿等 。不推荐使用;黑蒜不要吃太多,也不能空腹吃,容易引起肠胃炎 。要说抗氧化剂,其实吃黑蒜就是吃胡萝卜、西红柿、柠檬水,效果一样 。黑蒜作为一种有特殊口感和风味的食物,偶尔吃吃还不错,也算是低调炫富 。但是,吃了很多黑蒜,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吃腻了,肚子疼,兜里没钱 。
2020年河南大蒜滞销,从“蒜你狠”到“蒜你贱”缘何造成的?
“蒜你狠”的戏码今年又上演了,只不过换了一种玩法,不再折腾消费者,开始折腾产地 。目前大蒜价格比去年暴跌70%左右,九块半一斤的邮费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1.9斤卖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比往年七八块一斤的蒜价,“蒜对你狠”彻底变成了“蒜对你便宜” 。大蒜价格极低,产地很难打到“蒜”盘 。据《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报道,在素有“中国大蒜黄金之乡”之称的山东金乡县,当地蒜农纷纷表示,由于产地收购价太低,今年“蒜”盘难打 。亩产在2000斤左右,收购价1.5元一斤,也就是说每亩收益3000元,每亩成本3000元 。去年当地蒜农说,他们的意向收购价是4元左右一斤 。因为去年蒜价高,当地收蒜人工成本上涨,蒜农发现雇不起人收蒜 。即使他们这样做了,算上他们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一年也将被浪费 。相比蒜农,蒜商也是苦不堪言 。去年蒜价高的时候,买了很多高价蒜,投入大量资金成本的人苦不堪言 。5月份新蒜上市后,蒜价一路走低,最低时甚至跌到了8毛钱,让人说不出话来 。产量、市场、流通都是大蒜价格超低的原因 。高产年份农产品便宜的情况并不少见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为829万亩,2019年减少到598.2万亩,2020年增加到733.06万亩 。大规模增产必然导致大蒜价格下跌 。更可怕的是,今年刚好赶上疫情 。虽然国内疫情稳定,但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是大蒜出口大国,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国”的说法 。每年出口到全世界的大蒜占中国大蒜产量的70% 。目前很多国家都关闭了进出口渠道 。就金乡而言,金乡是中国大蒜的主要出口地 。正常情况下,每月出口大蒜10万吨以上,全国大蒜月消费量也在10万吨左右 。一旦出口受阻,每个月至少有10万吨大蒜在产区滞销 。当高产遇到特殊时期的低需求,大蒜价格暴跌是必然的 。当然,目前电商平台推行的“从产地到餐桌”大大降低了流通中所需的成本,大蒜是耐运输的农产品 。在产量正常的情况下,电商平台大蒜价格下跌是必然趋势,何况特殊时期 。大蒜在进步,产业在更新 。就产地而言,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使得蒜农无法将所有的财富都押在大蒜上 。当地政府也在探索其他收入来源,大蒜加工业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发酵食品又黑又丑 。听说吃一口味道怪怪的,吃几口就会很黑,吸引无数人早早尝试,全网火热 。价格居然达到了50元一斤,可谓大蒜翻身 。中国农科院专家表示,今年的超低蒜价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到年底可能才会慢慢回升,但不太可能会像去年那样卖这么高的价格 。经济型农产品的价格每年都有很大的波动,但至少这两年发展的还不错 。就产区而言,产业在更新发展,产品加工线在延长更长,消耗大量原材料来减少产品滞销的情况,也保证了产品的价格 。
黄峥离任372天之后,陈磊手里的拼多多成了烂摊子?-
农产品滞销怪电商是一种什么逻辑?
【电商上的大蒜是什么】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大蒜、土豆、菠萝、芒果等农产品滞销,农民损失惨重 。在云南,大蒜去年卖8.5元/斤,今年最低价只卖0.8元/斤;在内蒙古,土豆大量滞销,价格跌到了最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很多种植户只能以0.3元/斤左右的收购价卖给当地的淀粉厂.农产品滞销的消息出来后,一些电商看到了商机,连夜赶到当地购买 。比如云南某县,某电商平台短短几天就买了几百吨大蒜 。电商的到来也引起了一些农民的曲解甚至指责 。当地蒜农认为,电商并没有解决低价亏损的问题,它有图便宜的目的 。农产品滞销后农民的焦虑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把矛头指向电商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农产品滞销不用说,是因为农民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盲目种植 。农产品的种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农民作为分散的市场供应者,很容易受到上一年销售情况的影响 。去年价格还不错,今年品种多了 。今年品种少,明年品种更少 。于是,缺货的品种少了,滞销的品种多了,就成了市场现象 。这是市场供求信息扭曲的典型表现,与电商无关 。相反,电商的介入不仅客观上起到了市场纠偏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损失 。没有电商收购,很多农产品只能亏本出售,甚至被倒掉任其腐烂,因为农民根本负担不起仓储冷藏的费用 。虽然电商的收购价可能不高,但总比一分钱不赚要好,而且电商也帮助农民转移了风险 。因为大量收购减少了农民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电商要承担运输和仓储成本,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和市场风险 。所以这个便宜应该是别人捡的 。没有这个便宜,电商做纯公益是不可行的 。但电商收购只是事后的补救措施,不能指望通过电商解决农民盲目种植的问题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加快农业现代化入手 。分散的农户总是倾向于跟风种植,对市场的判断总是倾向于情绪化,导致他们的市场生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这几乎是传统农产品种植模式的宿命,难以摆脱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依靠当地政府部门的引导,还要逐步推广农户公司化经营的模式,进行规模化、多元化种植,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特色农业种植经济,出现了具有地方品牌效应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公司化经营的潜在优势 。在此基础上,当地农民可以自发组建公司,也可以由政府引进资金成立农业公司,公司根据市场供求信息向农民下“生产”订单 。公司一端联系农户,另一端建立仓储基地和产品加工基地,这样在农产品压榨时,你可以选择部分冷藏、部分加工的方式,减少对市场的冲击,保证一定的利润 。当然,这未必能完全解决市场供求矛盾,但能更好地保护农民不因盲目种植而陷入困境,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市场竞争力 。农民把产品滞销归咎于电商,其实是期待农产品市场保护机制的建立,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农业公司和政府部门来操作 。来源:钱江晚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