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股灾真的来了吗?2023是股灾还是牛市

我习惯于思考未来 , 喜欢做宏观研究 , 为战略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2022年全球经济很不堪 , 2023年会不会更糟糕?
全球债务首次突破300万亿美元 , 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 在全球货币紧缩的背景下 , 会不会爆发债务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危机与股灾?
一、全球科技公司裁员超12万人 , 透露了什么信号?
马斯克收购推特后 , 裁员3500人 , 将近公司总员工数的一半 , 引发市场热议 。
事实上 , 大规模裁员的远不只推特这一家公司 。今年以来 , 全球科技公司裁员数量超过12万人 。尤其是硅谷科技公司 , 裁员成了家常便饭 。
Meta(以前的“脸书”)裁员1.1万人 , 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13%;
美国出行平台Lyft裁员12%;
英特尔裁员数千人 , 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20%;
亚马逊即将裁员1万人左右 , 占公司总部员工人数的20%;
金融科技公司Stripe宣布将裁员14%;
高盛表示将在今年第四季度裁员2700人 , 并计划到2025年总共裁掉9000个职位 。
微软、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也正在裁员或准备裁员中 。
全球的科技巨头 , 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纷纷大规模裁员 , 是什么原因?又透露了什么样的信号?新一轮互联网泡沫要破灭了吗?
在硅谷为公司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员工 , 大量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岗位 , 你可以置疑这些硅谷巨头们的冷血 , 但不要置疑这些商业精英们的智商 。
科技巨头们如此动作一致的大规模裁员 , 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充分反映当前市场环境很严峻 , 未来预期很悲观 。裁员是为了应对当前 , 更是为“过冬”做准备 。
?全球经济不景气 , 市场需求萎缩 , 加上疫情影响 , 地缘政治冲突 , 互联网红利时代消退等多种因素叠加 , 使得这些科技巨头业绩增速骤降 , 为度过难关 , 只好被动裁员 。
?更关键的原因是市场寒气逼人 , 未来预期会比现在更差 , 并且不会短时间内好转 。因此 , 这些巨头们在公司经营相对比较稳定 , 还没有陷入困境时 , 就提前做好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准备 。
投资大师罗杰斯 , 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会遭遇非常严重的问题 , 这次我们遇到的漫长的衰退 , 可能持续2-3年 。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们裁员“过冬” , 后面我们会看到其它行业也会逐步跟进 。这是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的 , 大环境使然 。
二、惊人的全球债务 , 暗藏巨大风险
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显示 , 全球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00万亿美元 , 创下历史新高 , 债务占全球 GDP 比重超过350% 。
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1万亿美元 , 比中、日、德、英四国经济体量总和还多 。
规模如此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美国国债 , 本身就是一个“大雷” 。正常情况下 , 它不会违约 , 这关系到美元国际信用问题 , 关系到美国金融霸权地位、转移自身风险及对全世界“剪羊毛”的问题 。
但凡事没有绝对 , 一旦出现局部违约或流动性问题 , 对全球来说是一场核弹级的金融灾难 。
何谓局部违约?比如 , 以无赖手段找借口强行作废某国持有的美债;因美联邦利率大大提高 , 经济衰退 , 美政府宣布无力支付国债利息 , 往后延期N年;因某国政策影响到美国核心利益 , 逼近其签订金融或市场不平等条款 , 将持有的美国国债打折处理或利息减让等等 。
美国想耍赖 , 手段就太多了 。如当年逼近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 逼近日元大幅升值 , 日本经济遭受重创 , 进入“失落的30年” 。
?随着美元不断加息 , 美短期国债与长期国债收益率倒挂 , 两年期和10年期美债的息差扩大至负66个基点 , 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大反转幅度 , 预示着经济衰退的担忧正在上升 。
历史上7次经济衰退前 , 都出现了美债收益率倒挂现象 。

2023年股灾真的来了吗?2023是股灾还是牛市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023年股灾真的来了吗?2023是股灾还是牛市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世界多个国家开始抛出美国国债 , 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抛出力度较大 , 今年合计减持了数千亿美元 。
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披露 , 9月日本所持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1202万亿美元 , 连续三个月减持 , 持仓创2019年12月以来新低 。
9月中国大陆地区的美债持仓已降至9336亿美元 , 一个月内减持382亿美元 , 总持仓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 连续五个月持仓低于1万亿美元 。
【2023年股灾真的来了吗?2023是股灾还是牛市】?美联储是美债最大的买家和持有者 , 大约持有40%的美债 。美联储加速缩表 , 意味着美债失去了最大的买家 。
美债遭遇多国抛售 , 承接力不足时 , 就会出现流动性问题 。
?这些年 , 世界各国已经习惯了运用货币手段刺激经济发展 , 大量企业也习惯了举债扩张的日子 。
美联储加息缩表 , 带着全球的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紧缩 , 靠借债发展的国家就会难以为继 , 靠借债维持经营的公司就会有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
加上美元持续加息 , 本币汇率贬值 , 有大量美元债务的国家和公司就会付出高昂的借债成本(利息支出及美元升值导致的汇兑损失) 。
2023年 , 一些债务过高的国家或公司 , 如果出现了债务违约 , 不要觉得意外 , 在我看来完全在预料之中 。
三、全球货币紧缩 , 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之路
?新冠的出现打乱了全球经济发展节奏 , 为应对疫情冲击 , 全球央行大放水 。尤其是美国 , 向市场投入了数万亿美元 。流动性泛滥 , 推高了通胀 。加上俄乌冲突 , 大幅推高能源价格 , 使得通胀进一步恶化 。
?为了遏制脱缰野马似的通胀 , 全球央行不得不反复加息 , 被动进入货币紧缩周期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7% , 且存在25%的可能性会降到2%以下 , 不排除2023年出现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
?美联储持续不断的加息缩表 , 全球央行纷纷跟进 , 不断抽取流动性 , 经济活动会日趋低迷 , 市场需求不断萎缩 , 企业裁员减产应对 , 企业现金流紧张 , 民众收入下降 , 压制市场需求 , 消弱经济增长动力 , 形成负反馈链条 。
2022年全球经济很糟糕 , 2023年只会更糟糕 。尤其是债台高筑、外汇储备不足、经济内生动力不强的国家会率先出问题 。
?美国这一轮激进加息 , 遏制通胀只是幌子 , 主要目的是转移自身经济风险、收割全球财富 。
众多国家汇率这一大波贬值幅度超过30% , 更有甚者贬值幅度超过50% , 这些国家的财富被美国洗劫已是不可避免 。
中国有稳定的基本盘 , 经济与汇率都有极强的韧性 , 再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 , 美国想收割中国的企图 , 最终只能成为泡影 。
我们也在下一盘大棋 , 反收割的同时 , 择机壮大自身 , 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提高国际声望 , 大力发展核心科技与高端制造业 , 为下一轮经济复苏夯实基础 。
四、关于未来的深度思考
2023年全球爆发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一旦暴雷 , 股市也必然会产生巨震 , 不得不防 。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连世界科技巨头们都在未雨绸缪 , 我们也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
在当前形势下 , 不论是实体投资还是股市投资都要慎重一些 , 不能过于激进 。有些话 , 还是要和家人们讲一讲 。
一是好好工作 , 不要失业 , 尽可能的多储备点现金 , 谁也不知道石块和蜜枣哪个先从天下掉下来 。
二是在没有做充分的、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及足够把握时 , 不宜盲目举债 , 扩张经营 ,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冬天在哪一天离去 , 春天在哪一天到来 。历史上有太多企业及个人投资者 , 就是倒在春天即将到来的那一天 。
三是不要借贷炒股 , 不要在形势未明时押上全部身家 , 企图抄个世纪大底一夜翻身 。股票投资风险巨大 , 需要理性 , 不能蛮干 , 要有科学的资金配置策略应对风险与机会 。我的头条分享了大量投资技巧 , 友友们可以前来充充电 。
四是不要对高收益类投资产品所欺骗 。经济形势不好 , 骗子就会增多 。以保本、高收益为承诺吸引资金入局 。经济下行 , 资金的流通效率和效益必然会下降 , 承诺的高收益谁来创造?对于明显超出合理界限的东西不要心动 , 你一心动就会掉坑里 。
五是不要轻易参与各种虚拟资产的投机炒作 。比如各种虚拟币 , 说暴仓那是分分钟钟的事 , 交易平台倒闭关门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
六是历次危机都会产生新一轮财富机遇 。对于当下不乐观 , 但对未来我充满信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希望我的爱粉们 , 能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 成功抓住下一轮机遇 。
友友们 , 爱粉们 , 对于未来有什么看法 , 欢迎交流讨论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