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或许是因为物质的丰富 ,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趋势 , 又或许是因为人性本身就是贪婪 , 曾经朴实的人 , 渐渐地放大了对物欲的追求 , 变得贪得无厌 , 为了追求更多的东西 , 无所不用其极 。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 许多人还能沉下心来去学习、钻研 , 不被外物所干扰 。然而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人就变得躁动起来 , 不再能沉下心来应付某件事 , 要么到处走穴去赚取暴利 , 要么哗众取宠博得关注 。
在物质丰盈的当今 , 社会竞争非常激烈 , 生活节奏也很快捷 ,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 难以揣度的人心 , 于是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萦绕于心 , 强烈对物质生活追求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
求而不得、争而不得 , 让许多人原本平静的心态变得浮躁如煮沸的汤 , 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土气、俗气、躁气、戾气 , 让原本粗鄙、庸俗的形态变得更加肮脏不堪、龌龊污秽、卑贱拙劣 。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于是 , 心烦意乱的有一批 , 神不守舍的有一批 , 着急上火的有一批 , 寝食不安的有一批 , 提心吊胆的有一批 , 坐立不稳的有一批 , 归根结底就是这些人缺少一些静气 , 没有心平气和的气势 。
宁静才能致远 , 平心才能静气 , 静气才能干事 , 干事才能成事 。毛毛躁躁的样子 , 只能在慌乱中出错 , 然后一错再错 , 结果功败垂成 。狂风暴雨中难以保持平衡 , 风平浪静下才能扬帆远航 。
心平才能气和 , 气和才能浪静 , 浪静才能平稳 , 平稳才能走远 。涵养静气的过程 , 就是追求一种平衡 , 营造一种和谐 , 积蓄一种底蕴 , 成就一种境界 。心静了下来 , 才能真正思考得明明白白 , 规划得妥妥帖帖 。
养一点静气 , 才能遇事从容不迫 , 举重若轻 , 游刃有余;养一点静气 , 才能做到无事平和、超越自我 。摒弃外物、不偏不倚、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杂气自去 , 静气自来 , 人生自然顺顺当当 。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不必过于苛求 , 淡然、坦然、泰然、浩然处世 , 静心、静气、静神养身 , 在平淡、平凡、平静的生命历程中发掘本我、自我、真我 , 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 为平凡的人生增加一点精彩 。
静气 , 是一种气质 , 一种修养 , 一种境界 , 一种智慧 。老话说“静能生定 , 定能生慧” , 意思就是静气就能让心安定 , 心定就能生智慧 。所以 , 当心静下来了 , 就能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和做到很多无法完成的事情 。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诸葛亮给他儿子的信中写道:“夫君子之行 ,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 , 须静也;才 , 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
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之时 ,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 在乱中求静 , 思索天下大事 。以致刘备“三顾茅庐”之际 , 能以“隆中对”之策给予刘备三分天下之信心 , 也给自己出山博取功名打下伏笔 。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静气 , 说起来很容易 , 做起来很难 。多少人在红尘俗世迷失了自己 , 不能沉下心来思考前途和人生 , 只是随着醉生梦死的俗世洪流滚滚向前 , 随波逐流下的人 , 最终迷失了在纵横交错的物欲中 , 失去了方向 。
自古圣贤之人 , 都是大气之人 , 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事 , 越是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那些稍有点事 , 就乱了手脚、惊慌失措的人 , 往往难有成就 。追逐物欲而不静心的人 , 总是在追逐中 , 难以达到目的 。
明朝陈继儒的《幽窗小记》有一副流传至今的著名对联:“宠辱不惊 , 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 , 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这就是一种由静气的处世态度所达到的人生至高境界 , 让很多人只能仰望 。
【浮躁的社会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世界喧闹无比,而我独自安静】静心不语、沉静下来 , 不是柔弱 , 而是一种气度、一种态度 。人生需要主动出击 , 但更需要沉着冷静 。浮躁的人世 , 更需要心静 。小事静心 , 才不会忙中出错;大事静心 , 才能以静制动 , 破除阻碍 , 取得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