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论坛使用截图 南京西祠论坛

南京西祠论坛(使用西祠论坛截图)乐活南京2018-11-21 09:45:27
前段时间,Renren.com的出售让很多人哀叹 。然而,最近,xici宣布将关闭讨论板近三个月,被动管理和不活跃的帖子 。
公告一出,无数南京人的青春记忆瞬间爆炸:
在没有微博微信和Tik Tok的时代,南京网民聚集在西祠的BBS时代 。发帖、关注、删除、置顶、互动,是每个人上网的“行当” 。
相比各大网络名人明星,胡同口的竹子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王牌 。
看上面这一节,哪些胡同给你的印象最深?
/新包装商品/

在没有微博的年代,包装商品的新流行让很多小竹子望尘莫及 。套餐新,号称“套餐版”,还有爱打听八卦的网友 。
而且自曝,很容易成为粉丝追捧的焦点 。那些年,我们追了n个三笑、三笑或渣男的故事 。
有些特殊的词,只有混过包版的人才懂 。例如,抓住棍子 。怀孕的网友在论坛发帖,发“怀孕棒”,想怀孕的就“接招棒” 。月经棒,加薪棒,工作棒...成功接棒者,一般会再次发愿,对包裹心存感激 。
第一次访问套餐版的陌生网友一脸懵 。不过包版老司机玩得很开心 。那时候在包页发个帖子能占前三页,开心半天 。
/败家MM集中营/

MM&GG,这是第一代网友最熟悉的一封信 。
买的太快,消费的太慢,爱丢家人的MM都有同样的烦恼:瓶瓶罐罐的化妆品,有的衣服还没穿就新鲜了 。
与其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不如在论坛里转给有需要的人 。抱着这个目的,版主“冰果雪泡”和“七月”设立了一个讨论板,初衷是为了大家交流闲置物品 。因为受欢迎,逐渐从闲置转让发展到了团购和撒娇 。
口罩、化妆品、零食、床上用品...在这个论坛里,你可以发现除了你男朋友,其他人都可以聚在一起 。周末的时候,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庙的一些快餐店经常会有一波姑娘,不是来吃饭的,是来分战利品的 。很多南京姑娘都很熟悉buy buy的这种购买方式,也就是线上线下共享赃物 。
生生不息,家破人亡 。我们以省钱为由选择了失败的MM集中营,却买的更辛苦 。
/e美食/

曾经,没有大众点评网,南京的吃货们还在西樵的电子美食讨论板 。
杂志上每天都有人咨询各种关于叉饭的问题 。南京哪里的火锅最好吃?哪家烧烤最好吃?第一次见喜欢的女生最好去哪里?你想带多少钱...下面的留言回复也是五花八门,不知不觉就跟家家都吃了 。
20块钱拿个e食卡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忘记公交卡,但你永远不能忘记电子食品卡 。有很多餐馆可以用它打折 。基本上一顿饭的折扣就能抵消办卡的成本 。
那些年,最受欢迎的餐厅是小霜酸菜鱼、宋记香辣蟹、里约巴西烤肉、哈罗哈...后来我们有了大众点评网,关注了很多好吃的微信官方账号,选择也多了 。但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朋友们分享美食,却又找不到了 。
/在后窗看电影/

老文清对西寺的记忆都能从后窗喷涌而出 。
“后窗看电影”是1998年韦西迪在西祠创办的一个论坛,也是西祠最早的电影论坛 。后窗就像一个集结号,把喜欢电影但又分散在四面八方的人汇集到论坛里 。那时候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爬后窗,留言,发帖,看活跃的网友打架 。顾小白、绿魔、二黑、骗子以及后来的柏邦妮的名字都被他身边的文清提起 。
后窗是当年的观影时尚标准,后面几百张碟,无数次在大箱子之间犹豫 。很多人遇到后窗后,看电影和画画的风格突然就变了 。从周星驰、王晶,到侯孝贤、北野武和特吕弗 。
当时的雕时光是一家后窗版朋友上座率很高的咖啡馆 。看过塔尔科夫斯基的《乡愁》或者伯格曼的《野草莓》,才是年轻艺术家打开心扉的正确方式 。
争议的硝烟早已烟消云散,后窗的风景早已冷清多年 。回想起来,你会发现很难相信你曾如此痴迷于电影 。
/婚后空/

刘水西施庙的讨论版,婚后用铁空制成 。在这个婚姻围城里,很多走进去的人都是婚后聚在一起空 。自2002年《婚礼之后空》开始,该版陆续出版 。经过十几年的慢爬,已经成为西寺第一版 。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生孩子,培训班,幼儿园家长会,烹饪节目,过年回谁家.....生活有多复杂,岗位就有多少 。
那些你很想向陌生人倾诉的故事,穿上特别的马甲,你就可以自信地在论坛上暴露自己了 。朋友,你是否通过和我说话,让迷茫的你找到了一点方向?
/江苏城市论坛/

后窗是文清大本营,曾经的江苏城市论坛,汇聚了江苏各县市愤怒的青年和愤怒的老人 。
内斗省的撕闹,十几年前就开始于西寺 。斗争有两条主线,苏南VS苏北,苏锡常VS南京 。
每个人都对匿名的ID身份有一种莫名的狂热,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对城市发展的看法 。与不同城市GDP对比、13个地级市排名相关的帖子,挤满了互相较劲的人 。
/永远的大厂/

南京有个特别的区域叫大厂,西寺上有个大厂人的讨论版:永远的大厂 。
在太子山公园玩火车,在白天鹅溜冰场滑冰,在扬子剧院看珍珠港,在石村转盘的店里闲逛...那些年那些熟悉的人和路,让他们在讨论板上找到了情感的转换 。
虽然曾经很受欢迎的论坛BBS越来越不受欢迎,但是很多大厂的人打开电脑,还是习惯性的去论坛刷新帖子 。
/都市夜归人/

江苏音乐台,城市夜归 。曾经,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收音机里有一个不眠之夜 。
张译的声音慵懒而有磁性,在暗夜里不小心粘住了许多孤独的心 。粉丝发现了这个版本的西寺,心情从电台蔓延到了论坛 。很多人都习惯在书页里留下细腻感伤的文字,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张仪,夜归城 。
若干年后,夜归城的人早已沉寂 。有人在版中列举了一串经典的歌名,很多人发现,那些熟悉的歌名和音乐贯穿了他们小时候的每一个夜晚 。
/标点符号邵邵采访人员版/

标点-少少-采访人员版2002年出版,南京零距离官方版2008年出版,现代快报六楼七楼2010年出版...曾经,几乎每个热门节目都能在西寺找到讨论版 。在这些具有媒体属性的讨论板中,每天的热点话题都与民生密不可分,怨声载道 。
南京的采访人员会去这些论坛翻帖子,寻找有价值的线索 。采访人员之家曾经是南京媒体人的专用地,同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大讨论 。
/小猪长得慢/

在南京妈妈们参观的亲子版里,大概会有一句“猪慢慢长” 。
以肉丝为主打造版本也是无意的 。因为育儿的问题,想找有经验的妈妈在线分享育儿经验 。没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妈妈聚集在这里向别人学习 。
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有必要加入幼儿吗?什么牌子的纸尿裤好?有人了解XXX小学吗?转眼间,孩子已经长大了 。你还记得你在猪版提到的问题和你泼的水吗?
江湖永远在,只是又一座山 。即使我们在周围挂过的讨论板都冷清了,可惜很快就被新鲜填满了,因为你又收到了一条微信推送 。
【西祠论坛使用截图 南京西祠论坛】收集90条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