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洛阳女儿对门居下一句

洛阳女儿对门居下一句(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洛阳女儿对门居下一句】名句的诞生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1乘骢马;侍女金盘脍2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颜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义气骄奢剧季伦3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璅4 。戏罢曾无理由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
——王维洛阳女儿行
完全读懂名句
1玉勒:玉制的马络头 。2脍:细切的肉 。3季伦:晋代石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于世 。4璅:琐,微小之意 。
洛阳城内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容颜十分俏丽,年纪才刚十五出头 。出嫁的时候,夫婿手持玉勒乘着青骢马来迎娶;侍女端着金盘,盛装脍好的鲤鱼 。她家是朱楼画阁相连接,檐前垂挂着绿柳红桃 。出门时,用罗帏送她上七香车,用宝扇护着她入九华帐 。她的丈夫年少得意,骄纵奢侈可比晋代石崇 。丈夫对她十分怜爱,亲自教与歌舞,甚至跟人争豪,珊瑚送人也在所不惜 。天亮了,窗前九微灯才刚熄,片片结下飞落的灯蕊 。两人终日言笑戏谑,新妆梳旧,对着熏香静坐 。她夫婿在城中认识的尽是富贵人家,日夜交往的都是豪门大户 。又有谁怜惜像西施那样美丽的女子,因为家境贫寒,只好在溪边亲自浣纱 。
名句的故事
这首诗作是王维16岁初至洛阳时写成 。在出身下级官吏之家的敏锐少年眼中,洛阳长安的繁荣富庶,除了是大展长才的机遇之地,也具体反映国家贫富差异的尖锐性 。王维离家赴京,自然要在这样充满奢靡气息的城市中角逐一席之地 。正当徘徊苦思之际,对门少女嫁入豪门的现场,更触发他对贵族豪奢生活的不平之鸣 。
王维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开启全篇;先点出少女住在洛阳此一繁华之城,如许青春而出嫁,究竟花落谁家?前来迎娶的良人手执玉络头,骑乘名贵的青骢马;侍女呈上的食物装在金碧辉煌的盘面中,在在显示少女嫁入的家庭,显贵程度令人艳羡 。以下十六句诗行也多阐述女子出嫁后的生活,住的是雕梁画栋,往来多为富豪之家 。丈夫亲自教她乐舞,然而她也无闲暇温习所学,只是一身华丽妆饰坐在熏香中度过长日 。末两句转而提到像西施那样婉约动人的美女,即便天生丽质,但若家境贫寒,也只能久居贫贱以浣纱度日,充分表现王维批判贵族生活的态度 。
只是感叹毕竟不能终日,承担全家生计的王维也必须设法跻身权势之中,获取地位 。王维凭着创作全才的身份,得到岐王(唐睿宗四子)赏识,进而被引荐给当时的长公主 。长公主得知自己平日吟诵的诗作竟多出于王维之手,爱才之心让她听从岐王建议,王维因此在当年科考中一举登第 。这个传说虽然反映王维的才华获得时人赞赏,却也讽刺地表现科举的不公之处;一旦贵人荐举,便可鱼跃龙门,对王维大概是无奈却又必然的手段吧 。
历久弥新说名句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后的盛世,举凡国际贸易至城市间的商业往来,无不畅通发达,玄宗在位期间更造就“开元之治” 。然而繁荣的经济并不代表人民必然安逸舒适,按照我们的说法是,“生活质量良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焦虑,而反映在出身一般的百姓身上,则凝聚为跨时代的共同形象:必须时时刻刻为生活奔波,却不能拉近贫富之间的差距 。这些对贵族豪奢与百姓劳苦的控诉,各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历历可见 。
晚唐诗人秦韬玉在创作题材上承袭王维《洛阳女儿行》最后作为贵妇对照的贫女西施,诗名直题《贫女》,也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即使有高明的刺绣技巧,却只能年年为富家女缝制嫁衣,而任年华似水;贫女的辛酸形象跃然纸上 。
贫富差距带来的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社会的价值判断在竞逐财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金钱代表一切”的倾向,有诗人这样描绘:“有一个年代是这样的/好人坏人分得很清楚/好人的背后当然要/有些资历/有些财力/有些益利有一个年代是这样的/有些作为不很合道理/但没关系/可以压下那些较聪明的/和醒着不睡的/很多人就会相信/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可以排练的 。”(节录自赖欣《从一个年代掉落到另一个年代》)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洛阳女儿对门居下一句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