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千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被误解了千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写春天的诗词名句中 , 一定不会少了杏花 。比如 , 陆游有那句著名的“小楼一夜听春雨 , 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陈与义有“客子光阴诗卷里 , 杏花消息雨声中” , 戴复古有“一冬天气如春暖 , 昨日街头卖杏花” , 甚至还有因为写杏花太过出名 , 而获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 这便是宋祁的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
然而 , 写杏花最为著名的、我相信也是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 还是宋代叶绍翁的这首《游园不值》 , 尤其是末尾那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 , 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叶绍翁本不是多么著名的诗人 , 但是却因为这首诗而流传千古 , 可惜搞笑的是 , 许多人知道“一枝红杏出墙来” , 并不是因为叶绍翁的本意 , 而是后人附会的“歪意” , 从这句诗中提炼出的成语“红杏出墙”居然成了外遇的代名词 , 如果叶绍翁泉下有知 , 估计会啼笑皆非了 。
这种“歪意”最早的出处 , 可能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 , 这个话本故事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封建礼教的反对 , 自由恋爱的故事 , 其中有形容女子的句子说:“如捻青梅窥少俊 , 似骑红杏出墙头” , 后来元代的大戏剧作家白朴据此写下了著名的杂剧《墙头马上》 , 所以元代以后 , 这种说法便普遍起来 , 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 , 不能够折入手 , 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 到了近代 , 这种说法便更加流传开来了 , 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红杏出墙”的本意和出处 , 甚至有人还专门写了一本《红杏出墙记》的小说 。

被误解了千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文章插图

那么 , 叶绍翁的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本意想说什么?下面我们便来细细分析一下 , 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小注:屐[j]齿 , 屐是木制的鞋 , 鞋底前后都有高跟 , 所以被称为屐齿 。
正是江南二月天 , 云淡风轻、阳光明媚 , 春色早已十分 , 诗人乘兴来到郊外 , 看到一座小小的花园 , 他顿时兴味盎然 , 想要看看园子中的花木、与主人攀谈几句 , 于是他来到了这所小园前 , 可是却失望了 ,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被误解了千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这一怪 , 当真是别有趣味 , 因为主人不在 , 自己扣门多时都无人应答 , 于是他居然幽默地说 , 大概是园中的主人爱护他的青苔 , 害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痕迹 , 所以叫了这么久的门都不开 。诗人将主人的不在家 , 说成故意拒客 , 当真是清新有趣之极 , 同时为下文做足了铺垫 。
接着他说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既然主人你“自私地”不让我观赏 , 想要把春色都关在园中 , 可是要知道 , 春色是关不住的 , 你看 , 那一支开得正灿烂的红杏 , 不是已经伸出墙外了吗?这等春色正浓 , 情趣盎然的美景 , 才是叶绍翁所要赞美的 。
当然 , 这两句也是富有哲理的 。你看 , 门前有青苔 , 说明此地偏僻无人 , 主人不在家 , 更显得冷清孤寂 , 可是仍然有红杏开得烂漫 , 将一园的春色全都透露了出来 , 带给人无限喜悦之情 , 这就意味着:一切美好和有意义的新生事物 , 都是封锁不住的 , 它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 , 脱颖而出 , 散发着无限的生命力 , 从而蓬勃发展 。
被误解了千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文章插图

当然 , 这首诗除了景中寓理之外 , 还有其他的“好处” , 起码有三点:第一 , 写春景抓住重点 , 以少总多 , 用一枝红杏 , 代表了整个园内的美景 , 甚至整个春天的美景 , 让读者读完后便感觉到美好的春色以及无限的生机;第二 , 善于化用 , 善于突出重点 , 钱钟书先生曾经评价这首诗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 但其实脱胎于陆游的一首《马上作》 , “桥小陌雨初收 , 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 , 一枝红杏出墙头” , 但是钱钟书先生也承认 , “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第三 , 是景中有情 , 且显得清雅高洁 , 诗中 , 作者虽然并没提人 , 但是却从“青苔”等数语中感到主人的丰神俊朗 , 令人感到这是一位隐士之家 , 而诗人有此雅兴 , 也足见不俗 。
所以 , 如此情景交融、形象而又有趣的诗作 , 怪不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