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采访的tips总结2

【关于采访的tips总结2】 露露是我在浸会学习新闻的校外导师,也是去香港遇到的幸运的事之一。
露露是北京人,美国哥大新闻毕业,现在是彭博社驻香港的采访人员,专门跑TMT口,完全看不出来年纪,说和我们同龄也有人信。
别人的导师有的连一次面都没见过,露露却系统的给我们在彭博上过几次课,请过彭博社的人给我们讲彭博终端机,还带我们去端传媒听张洁平讲座。这些收获比有些课还多,真的好感激。可惜彭博不让录音,当时也不好意思一直埋头记笔记,忘了好一些。以下是记得的一些tips。
1、 找采访对象核实信息,可以先说明此消息你已经从其他信息源处得到。然后根据此消息,问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如果采访对象没有否认,则侧面证实了该消息。(感觉像探案…)
2、 采访一个公司,可以先从行业趋势聊起,然后过渡到个体。
3、 想让PR回应(不太熟的情况下),可以如此:“我打算就贵公司XXX的事出一篇报道,你们有设么补充、纠正或者回应吗?”而不是直接问某事是不是这样的。(其实是不是因为露露是彭博的才敢这么强硬哦…)
4、 一个信息要至少有三个信息源。这点老师和实习的时候都有被讲过。
补充Danielle有关采访的一些要点:
? 采访是为了获得故事、直接引语、背景、观点以及现场反应。
? 不要害怕让此方对象重复他们所说的,你可以说“您是不是说…\您的意思还…” 再分享一些《人物》杂志采访人员谢梦瑶对于采访的总结
?做故事驱动的采访者。直接告诉采访对象我想要什么。
? 采访人员本质上,是要挖掘你的好奇心,而不要变成一个意见表达者。 (这很重要,好奇心也有不同的层次,越深入了解,越能激发更深层次的好奇心。采访人员很容易浅尝辄止,人都是。谨记)
? 如果受访者不愿意实名出现,尽量说服他们,而不是一开始就依从他们。很多时候,他们的担忧毫无必要。 (西方新闻学对信源的引用程度分得很细:off the record、on the record、on background、on deep background)
? 不要突然来句直接引语,好像旧报道里扒来的,尽量交代说话的时间地点对象。场景迅速重构,信源力度增强。 (最近看一些商业特稿,确实很多场景重构,这方面要学习小说。记得很久之前罗昌平做讲座,对如何写好特稿的回答是:多看电影,从中学习。)
? 设计大量的问题。我的采访提纲有越来越长的趋势。入行一两年时,问题列到2000多字就不得了了。现在核心人士的采访提纲我经常列到3000字以上。做大量的细节预设,把对方嵌套到情境里。 (好吧,第一个目标,写至少2000字的问题提纲,另外一点就是,分章节设置问题,问题设置要有体系,流动要有逻辑。)
? 随时设计问题。我目前同时操作八九个选题,我每天都想着这些题,随时把想到的问题写到手机备忘录上。 (习惯养成:将思考所得的问题等,随时记录)
? 用宏观开头,最晚第三个段落要有人物出场或者直接引语,带我入行的财经天下主编商思林曾告诉过我。受他影响,我是宏观开头爱好者。 (对于一篇特稿如何开头,人物动作还是宏观?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方式)
关于采访目前为止的课堂及讲座经验总结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