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会帮你,但我不想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有一次,有个女生敲响了我的门。她是某银行的实习生,有业绩要求,到夜里12点为止,会有一天的业绩PK。那时距离12点已经不到半个小时,她努力地想要抓住我这最后的一笔业绩。她楚楚可怜地拜托我,帮帮她,开个卡。看她低声下气,我又向来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心下有些不忍,但转念一想,我确实并不需要这张银行卡,毕竟也没有那么多钱。最终,我选择拒绝。
可在我坚决的拒绝之后,也许她看我态度冷漠,也许她想着:“我这么低声下气拜托你,你还不帮我?!”总之,她临走之前,没有了一开始的楚楚可怜,反倒变了脸,有点面目狰狞地蹬了蹬脚,剜了我一眼转身走了,好像没有帮她是我的错。
所以,你会因为同情购买你不需要的物品吗?
Yoko
其实,用同情来换取的销售业绩的人,常常会忘记“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个道理,这也是我选择拒绝的原因。
利用大众的同情心来提高销售的业绩的事儿,楚楚都有,前段时间,一个农民大爷被网友们戏称为“销售范围最广的大爷”,他的头像被用在各种滞销农产品的海报上,旁边配文:帮帮我吧!网友的调侃已说明了大众的态度,“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又一次在现实中上演。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拒绝那个女生的开卡要求,如果再看到这样以同情来换取销售业绩或者销售量的人,我也不会让同情绑架了我的钱包。
Renee
不会。
举一个经常遇到的例子。常常和不同的女性友人逛街,路边总会有小哥妹子热情地伸手派发传单。我总是扭头拒收,也总是被同行的友人教训一顿。
她们都很善良,比较会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其中有一个友人,曾经还兼职过派传单,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大毒热头下派传单很累的,你接一下传单又不会少块肉,拿了传单算是帮他早点完成任务。
可是偏偏我比较相信市场。我对传单里宣传的内容不感兴趣,也不支持做传单这样的营销,那我接过传单的这一刻,不是给对方释放出了错误的信号吗?如果大家都处于这种换位思考的想法而接传单,转身就扔进垃圾桶里,那么这张传单的价值是什么?非但如此,这个做法还鼓励了主家去印刷更多的传单,如此循环,最后增加了主家的宣传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为这个做法埋单的,还不是你我?
往更大里说,纸质传单这种撒网式低效宣传,很多时候,一张宣传纸不过经历了从一只手里到另一只手里,再到垃圾桶的历程。人们有时候连看都不会看一眼,转头就扔掉。浪费的纸张、砍掉的树木, 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你充满善意而释放出的错误信号。
所以,我认为“感同身受”这样的情感很容易“感情用事”。
Jason
因为同情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吗?不会的,世界需要一些规则才能让人更好成长,而不是因为靠同情来增长的虚假购买力。虽然听上去有点残忍,但实际上就是如此,我们一旦因为同情心泛滥而增加的购买力,实际上有可能看上去是帮助,实际上对于长远来说是伤害。
最近看到网上不时流传一些新闻,比如某某地区的苹果大丰收、桔子大丰收,但是因为没人买而白白烂在地里,号召大家一起献爱心买水果。虽然一开始看上去结局皆大欢喜,水果卖出去了农民有收入了,大家也献爱心帮助老实的农民朋友,但是,但是后续呢?第二年水果大丰收,还是需要大家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最大的问题是销售渠道并没有真正解决,用同情心购买的东西,只是“饮鸩止渴”,暂时掩盖了更深层的问题。
突然想到我们的古人还是很有智慧的,流传的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同情而买买买还不如实际想想销售渠道什么的,而不是让卖家因为同情而带来的“额外收入”。所以,我坚持不因同情而买买买,因为我不想实际的问题被掩盖在冰山的深水底下,而是想让它尽快暴露出来。
Kartion
人活在社会之中,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你会帮助某个人,是因为你觉得跟对方存在某一种交集。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不可能不求回报地任何一件事。
比如人们喜欢歌颂无私的父爱母爱,《常回家看看》就是典型的例子:“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
潜台词就是,即使父母不要求儿女有多大本事,但也希望家庭团圆平安——看吧,再无私的爱,也会要求精神上的回报。人类从不会不求回报地做任何事情。
就像你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是因为你渴望你的善意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同时让你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回馈;
你帮助朋友在朋友圈里转发点赞砍价,是因为你跟这位朋友在社交圈里有交集。哪天你加班,可能还要拜托朋友帮你去学校接小孩呢?
路边向你推销银行卡推荐保险的业务员呢?就不见得你心甘情愿地光顾别人了吧。因为第一你不需要那些服务,第二就算是出于同情,这样的同情也不可能持久。
所以你问我会不会出于同情帮衬?我可能会帮衬第一二三次,就不会再帮第四五六次了。
Grace
毕业后总会有同学或者相关熟人或是亲戚给你兜售一些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给你,我一般都会看看我跟他的情份有多深,如果只是那种碰面打了个招呼或者情份一般般我都会直接回绝说:“不好意思,我真不需要哦。”
如果说有一些死党认识了十几年,有一天他叫你买一下安利的产品,试试什么环保超市的保健品啥的,我会看在十几年的情份帮他买一下,但仅此买一次,下一次如果再找你兜售,我也是会说不要了,谢谢。然后,你会发现你们两几乎就等于断绝关系了,你很怕他找你,而你也绝对不会主动想找他。
他们也许能靠一些熟人或者关系一下子打开局面销售得很好,但事实上都是在做着人情债的生意,最终你做得越久,你就会越少朋友,我觉得这类型的销售还是少点沾,大头都让商家赚取了,而你也就赚最微小的那一部分,重点还把身边一帮亲戚朋友都得罪了,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
Kevin
在银行工作的他,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销售目标,尽管本性腼腆内向,还是利用自己的学长身份挨个宿舍向自己的学弟推销信用卡。于是在那个清冷的晚上,他最终还是推开了我的房间——只是那个时候手里已经有四张银行卡的我,已经断然再也吃不下第五张卡带来的压力了。
于是我始终低头不语,假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坐视我的室友对他万般调戏,然后将他送到门外无边的黑夜里。
大学四年时光里,宿舍大门见证了太多太多推销的人物,有的笑意盈盈而来,最终黑着脸色而归;有的满面倦色推门,见无人问津便不再言语;而有的人始终软磨硬泡却始终无果,就像前文那位被家庭送入银行的好友一般,推门而入的那一刹那,便注定将失去一段友情。
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与其因为所谓的别人不帮自己而失去一段友情,倒不如好好反省反省自己,求人之事是否真的恰当。
毕竟国际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踏入社会的我们,更应该时刻将其谨记。
【我希望我会帮你,但我不想】-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