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从这个春天开始,整理收纳进入大脑的信息,看见心底的那些呐喊

时间:20180408 分类:心灵成长 阅读书目: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第一部分,输出整理(感慨式)
选择武志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作为的起点,进行人生很重要的一次收纳,是次意外,但也是冥冥中注定的质变。无论这个作者在心理学海洋中是怎样一朵浪花,当时被浪潮击中时,他确确实实就是第一朵碰触到我的浪花。邂逅武志红,乃至他书中提到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两次非常关键的启蒙,对我而言,接触心理学,将心理学变成一种信仰,相信神明、相信灵性、相信自己,发现自己、看清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这是条非常非常漫长的路,但是回首路的起点,居然是如此不起眼,在20岁出头的某个时点,不是我的刻意选择也不是对方大张旗鼓的宣传,就是这么迎头遇上了,我带着我20年短短人生的深深困惑,心理学带着整个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的发展浪潮,在武汉这个中德心理学科起点的城市相遇了,对我这么感性的人来说,每一次回首这个相遇,都感觉很值得再次心潮澎湃。
转眼30有余,近十年来对心理学从需求到兴趣,从崇拜迷恋到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对流派、对学者的选择,都有了自主意识。相比过去20年在象牙塔里的学习,可能心理学上的学习反而更经历了很有趣的变化,似乎可能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或许不够高效,或许走了很多弯路,或许这个学习从未能在结果上揭示背后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功利还是应用,但总而言之,这么深入完整、体系庞大的碰触一个喜爱的学科,反复纠结拿捏,从浅尝辙止、细细琢磨、远近对比、以小见大,知识技能上的碰触,到知自己渺小而敬畏,到身心灵合一的为学习而喜悦感动,是真正实现了理念上的尊重知识、发自内心的渴盼了解。这个过程,不止是学习,甚至是改变,改变了整个人生。
20岁前,我从未从自我走向社会,我只对自己定位为学生。30岁后,我依然惊恐地发现自己还是没有走入社会,但我已不再定位自己为单一的学生,尽管我还是只会用学习的手段途径来触碰这个社会,人、事、物、关系,但我真正已经接纳了自己、完整的自己,有各类角色,有各类棱角,学习,是我生命永恒的主题,自我,是我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不变的基石。
在学习中,我与世界,这个搭建的桥梁像是水晶透明的,无比坚固而美丽。
第二部分,输入整理(摘抄式)
PART 1: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自己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黑洞,真是可怕。
当事人没有自控力,让坏习惯成了他们的主人。
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习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无论你现在怎么痛恨坏习惯,它一定曾让你获益。认识坏习惯的这一特点,是改变它的第一步。
【2018-04-08从这个春天开始,整理收纳进入大脑的信息,看见心底的那些呐喊】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就会无意识地去习惯它、运用它。这是一种特殊的“刻舟求剑”。不过,没办法,人就是非理性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信条发展出的自动思维左右了我们现在的行动。这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事实。
惯性思维“我稍微努力就能做到最好。”一般聪明加努力的习惯,要远比聪明加不努力的习惯要好。
强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们改变的发动机。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律,而是我们没有花费工夫确定愿景。
如果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惧怕和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她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惧怕与恼怒是建立在有限的人生体验上的,是不合理的。
PART 6: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理性的知道不是理解。真正的理解,必然是感性的理解、情感的理解、肉体的理解,即在理解的那一刻,你的大脑、神经、躯体乃至内脏都在颤动,仿佛你的全部身心都回到了问题产生的那一时刻,你重新体验到,自己的问题是怎样发生的。
好的心理医生,其价值就在于会和你建立一个好的关系,然后把你轻松地带到这种状态。
实际上,只要你在乎一个关系,那么你一定会把你的内在的关系投射到这个外部关系上。由此,任何一个你在乎的关系,其实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秘密来。
爱不是为了幸福和快乐。爱首先是为了强迫性重复。迷恋他,是为了修正你内心的关系模式,是为了弥补你童年时的一些痛苦。所有重要的关系,都有着这种强迫性重复的含义。
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把这个关系当作一面镜子,一面帮助你认识自己并重新整理自己的镜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这个关系看似多么糟糕,你其实都获得了无比重要的成长机会。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裂痕太深,那些潜意识的内容,被她们的意识绝对否认。
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重要文化都不同的一点:缺乏超验的部分,一切都围绕着人伦而来。哪怕“天理”,也只是人伦之至的意思,而不存在一个神性的“天”。中国文化即便说万物有“灵”,也只是说万物都有人性,没有给“灵”留下一个位置。更要命的是,中国文化中的身与心,存在着严重的分裂。
PART7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
一个人假若常常失去控制,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太多的事情压抑进了潜意识。这是最简单的否认,即我们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实置之不理,认为自己那样就可以摆脱它的控制了。还有另一种否认,很多时候,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认为过去一些不好的事情不应该发生,一些人不应该那样对待自己。就好像过去那些事情还可以纠正过来似的。这两种否认,都会令我们在不好的事情中越陷越深。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
他说:“就好像又重新回到了黑暗的山洞,但手里多了一支蜡烛,于是不再像以前那么害怕。”黑暗的山洞,可以理解为他的潜意识,手里的蜡烛,则可以理解为他的自知之明。他一个人拿着这支蜡烛回到了黑漆漆的山洞,意味着他正从自己的身上独自寻找答案。
好的父母,会把孩子安全地带出自恋状态。孩子最终会明白,什么事情是他的责任,什么不是。
拒绝某一种情感的人,势必会拒绝所有的情感。对他们而言,建立一个关系太可怕了。因为,若想深深地建立一个好的亲密关系,必须要深深地付出,也必须要深深地接受。一个关系,就是在相互的付出和接受的循环中不断发展的。
只有恐惧,才能强有力地打破我们的自恋状态,告诉我们:你,真的很渺小;你,必须放弃一些虚假的自大,而去寻找真正重要的东西。假若你一直自大而孤独,那么恐惧就会一直袭击你,直到你真正能听懂恐惧的提示,并向关系顺从为止。
自我实现者,一方面是疾恶如仇,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的脆弱抱以深深的同情。
要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捕捉到自己的心理真相,就必须引领来访者去体会自己的感受。所谓体会,就是通过身体去领会。
她不能放下对思维的依赖,一旦暂时离开思维而去感受身体,她就有失控的感觉,同时就会有恐惧产生,担心内在有很不好的感受涌出。她之所以成为绝缘体,就是为了防范,自己内在其实已经产生过的不好的感受。
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管道,重要的是保持管道的通畅,让感觉在自己身上酣畅淋漓地流动。这个管道是如何堵塞的呢?在我目前的理解中,一个是感受是痛苦的,所以要堵塞;另一个是,感受是有罪的,所以不能让它在身心中流动。
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真相的人,都会特别有判断力。尊重你的感觉,接受你自己,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那么你一定会很有判断力。
好的心理医生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个安全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不管你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心理医生不会指责你,说你不该有一些想法或感受。一旦你压抑已久的这些感受在这个关系中展示出来,你就拥抱了你的人生真相。
改变自己是生命最有价值的东西,不容易实现。
所谓的完美妈妈一定是问题最大的。能宽容自己的妈妈,才不会苛求自己必须做一个完美妈妈。我们必须抛开外在的优秀,而去触碰内在的自卑,对这个内在的自卑单独做工作,令自己真正自信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