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舌尖上的商场

投稿|舌尖上的商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华商韬略,作者 | 张久久
新年第一天,北京各大商圈挤满了人 。最具人气的,当属商场里的大小餐饮,几乎每家都要等位一小时以上,一些网红餐厅,甚至动辄要排队两三小时 。
餐饮火热的另一面,是购物中心形态和价值的更迭 。
传统零售面临着生死劫,商场“食堂化”却越来越势不可挡 。
01 吃出来的购物中心即便是工作日,北京合生汇美食街的傍晚依旧热闹非凡 。
火锅店已经排起长龙,等位区的食客百无聊赖,下起五子棋;小面馆前的下班人,等待着一碗热汤面的慰藉;成双成对的年轻情侣,挤在网红甜品店的吧台,分享一份红豆刨冰 。
人间烟火升腾,食物香气弥散 。合生汇购物中心因美食众多出名,在小红书拥有超过一万篇打卡笔记,这里的730家商铺,有279家是餐饮,如果按人气,餐饮更是要完胜所有其他业态 。
同样的场景也在许多商场中上演 。
杭州银泰城,餐饮配套比例高达58%;深圳最大购物中心壹方城,有198家餐饮商户;去年,上海新开9个购物中心,餐饮占比大多超过40% 。
消费者正从“逛”商场变为“吃”商场,商场也在加速“向吃而生” 。
2019年4月,北京长安商场宣布闭店改造 。歇业前几天是促销期,商场久违地挤满了人,附近居民前来扫货,也有人在各个柜台前拍照留念,这里有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长安商场开业于1990年,开业即成为全国最大百货商场之一 。它曾是潮流的象征,珠宝、彩妆、服饰应有尽有,国内第一家市内免税店也落地于此 。
但终究,长安商城没能撑过而立之年 。八个月后,重新开张的长安商场,已经向“社区生活中心”转型 。从前的百货柜台,如今被一张张餐桌占据 。
同年,赛特购物中心也以同样的方式与北京告别 。
主营进口商品,尤其奢侈品大牌的赛特曾红极一时,老北京人喜欢管它叫“赛特儿”,“去一趟倍儿有面子,洗手间都觉得高级 。”
世界日新月异,赛特却未跟上时代变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年减弱 。
2013年,有人向采访人员反映,当地一家商场餐厅里的油烟常蹿进楼上服装商铺,影响购物体验 。
采访人员发文表示,“商场餐饮产生的混合气味,破坏了商场的环境,有损商场的招牌” 。
那篇报道名为《大商场不是大食堂》 。当时许多消费者也表示,餐饮商家的存在,会影响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没心思挑选商品 。
但才几年,主次已然颠倒,大多购物中心已然是在依靠餐饮聚人气 。
曾有研究指出,购物中心业态经营的黄金比例是购物、餐饮、娱乐52:18:30 。现在,这一比例逐渐被打破,向1:1:1的格局靠拢 。
02 消失的百货专柜2003年,淘宝网成立 。
人们觉得在网上卖东西靠不住,学者看待它的眼光也充满怀疑,接连提出“如何建立信任”“物流不足以支持网购”“触网人数少”等难题 。
三年后,中国网民突破1亿,淘宝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 。此后至今,大小电商平台接连诞生,购物也被快速转移到线上 。
购物中心的前瞻者,也从那时就加速了进化 。
2007年,西单大悦城开业,地上11层楼,有4层划给餐饮 。这在当时很少见,并被质疑:餐饮商户承租能力低,占用面积大 。从商场利润角度,并不划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