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阅读笔记1

看到这个题目我很奇怪这是什么样的报复行动,翻开书籍的那一刻我却被文章的前言所感动——亲近文学,文学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平凡又不凡,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与文学相关的联系,却又与自己的未来工作生活不着边际,润物无声中净化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启迪着所有人的智慧,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阅读笔记1】文学是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的有一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的操守,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他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公式带人去欣赏和享受的没,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已经再说,哎呦,好难看哟!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遇,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恶作剧、取笑、嬉闹……总是陪伴我们童年生活里的记忆,但在罗伯特的童年里,这样的“痛苦”无疑带给他致命的打击,在他的内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种子,为了惩罚曾经欺负过他的人,他决定从事教育——因为她仇恨孩子,脑海里想出了无数报复孩子们的想法,诚然这样的想法是徒劳的,当他教师培训即将结束的时候,被告知不允许对学生做任何形式的体罚、惩罚。这对他无疑是最痛苦的打击,计划了很久很久的报复行动就这样一拖再拖。一直到了他退休的那一刻。
在翻看罗伯特成长的记录,他生命中唯一喜欢的两人是他的父母——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将我们从襁褓中养大,教会我们说话、行走、简单的社会活动,但罗伯特的父母却不能给予他正确的生活导向,反而是将他“囚禁”在家里,这样的情况在他们的眼里是“安全”的。孩子是成长的个体,小朋友之间的恶作剧是对相互之间的一种非正常的游戏,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会经历,但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像罗伯特父母一样去逃避,因为逃避,罗伯特已经转学三次,调换了十多个班级,这样的学生在任何一个班集体里都是“另类”一样的存在。没有良好的融入集体、融入学生之间的氛围中对罗伯特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罗伯特父母对于孩子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唯一能做的是转学、换班、辱骂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但这样不仅无济于事,更加深了罗伯特“报复”思想。
一个人永远活在报复的阴影下,这样的人生其实是贫瘠的,虽然罗伯特是一名老师,但他也仅仅是一名老师,没有朋友,没有妻子,当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圈子仅仅是他厌恶的学校和喜欢的母亲。他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里报复的计划中,一年又一年的等待,看着操场上三十七次花开花落的椴树,这所校园里所留下的仅仅是痛苦的回忆,罗伯特的生活完全是丢失了自己的初衷,却又活在自己的初衷里,这样的生活让人可惜!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同样父母也是孩子们模仿的榜样,身教胜于言行,罗伯特的父母用自己对生活的解读把罗伯特带到了一个孤独者的行列,他的生活里有数不尽的“讨厌鬼”伴随了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同样也让他痛苦了三十七年,如果父母及时为他指点迷津,换一个角度去关心呵护罗伯特的学生,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报复行动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