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什么

从小喜欢汽车,读书时立志以后要进汽车厂工作,最好是做个汽车设计师。
现在虽然在汽车厂,但工作内容离汽车设计师的梦想却相去甚远。离得远,让我可以在站在远处,从门外汉的角度大开脑洞,想一想关于汽车的一些问题。
【汽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买车?为了面子,为了更方便,为了开拓视野?我们一一来看。生活中可以挣面子的东西很多,不止是汽车,所以,生产更有面子的汽车不应是汽车厂商的终极追求;更方便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让人更便捷的使用汽车。如共享汽车,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向。另一个是就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让人更加方便的出行。这是目前很多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创新企业的汽车研发的主要方向。
很多厂商会跟你谈无人驾驶汽车的便捷性,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遍打盹、办公、跟朋友聊天等等。这确实很诱人,但深入想一想,汽车其实并不是“无人”这个领域内的先驱者。回顾一下,过去100年,想解放人类的东西非常多。我们似乎忘了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真的需要被解放吗?
想一想,电子手表不需要上发条、不需要对时,但机械手表依然流行;电动自行车更加便捷省力,但更多人更喜欢骑自行车,体验骑行的乐趣;智能面条机早已经上市(我家就有,加入水和面粉,一个按钮面条就能出来),但我们更愿意吃手工面。很多领域,智能化并不能替代传统,为什么?
因为人需要参与生活,需要真真切切的“参与感”。
试想一下,你在家门口按一下按钮,你的车就来了。然后输入目的地,车就自动驾驶,拉着你到了某个地方。你下车后,车就自己找停车位了。这很很拉风吗?好像是,但回归本质,这与我们现在打车有何区别?你一招手,司机就停车,你告诉司机地方,他把你拉到,然后再去拉活。
有人会喜欢打车吗?反正我不喜欢,虽然现在可以网约,可以准点到,很方便,但在出行这件事上,我彻底没有“参与感”了。我更愿意自己开车,体验加速减速以及过弯的操控感。我想,要是我有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更多时候,我也愿意使使用驾驶模式。
像我这样的人多吗?我也不知道,但你可以问问你自己。
未来的趋势可能是,一部分人喜欢无人驾驶汽车(如我媳妇,驾照考的无比揪心,天天害怕开车),但另一部分需要一台更具参与感的车。如果这台车如果可以让我参与其中,那我更愿意为其买单。
可以由三个阶段来逐步实现:
第一阶段,轻度的参与感:
我可以定制这款车的造型、色彩、性能、内饰(未来几年应该就可以实现)。我的车独一无二;
可以把我喜欢的人声音录入智能语音互动系统,车就可以愉快的跟我聊天了,帮我订餐订房找加油站讲段子。在我偏离车道超速或打算闯红灯时,帮我纠正错误。
我可以选择这款车的一切外观和内饰,这叫轻度参与,工业4.0时代,3D打印技术让这样的梦想不再遥远。
第二个阶段叫中度参。
我可以非常简单的主动设置这款车的输出功率,是更省油还是更运动(不只是旋钮,而是实实在在的功率选择,或者直接告诉它即可)
我可以轻松改变这款车的悬挂高度,是更舒适还是更高的通过性;
我可以选择这款车每个空调出风口的风量大小和温度;
我可以轻松改变这款车的顶棚高度和弧度,他可以变成跑车、越野车、七座车等等,随我愿意。
这个阶段,我可以自主改变这款车的一切内在。
第三层次叫重度参与。

与无人驾驶汽车相似,这款车可能也没有方向盘,但需要一个传感头盔。
跳过人的身体和汽车的所有操作装置,直接把脑电波信号传递给汽车的传感器,汽车传感器感知你的每一条指令,并通过辅助系统,剔除掉不安全的因素,让你自由自在加速减速、过弯变道。你想超车它就超车,你想跟随他就跟随,你想快它就快,你想慢它就慢。这样的汽车,不应该叫无人驾驶,发展趋势也不是依靠更快的电脑、更强大的传输网络等等。而应该是更加智能的人工辅助驾驶系统,把主动权最大限度的交给人类。
工业4.0可以帮我们实现第一层次的想法,新材料或许可以帮我们实现第二层次的想法,人工智能则能帮助我们实现第三层次的想法。
现阶段,让人更大限度的参与到驾驶这件事,应该是一个大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深度挖掘和用力,分步实现终极目标。而“让驾驶员滚蛋”的无人驾驶汽车,会剥夺或者削弱人的参与感,我认为不会成为流行的大方向,只能是作为出租车或者共享车。
以上,是我的个人粗浅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