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习作并蒂花开

众所周知,阅读与习作是并蒂莲花,互相促进互相支撑。阅读,与阅读的写作,看似相同却有霄壤之别。我想,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这对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传统阅读,更注重主体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判者,而我觉得,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作者-文本-读者”的四维结构,而这四维结构的核心就是——思维。
写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是作者对世界的感知或诉求用文字的形式转换出来的一种表达。它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任务,而应当是主动的抒发。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们有交际的需求,人们急需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文学符号系统写成文章,然后借助某种媒体传播出去。你如果想要别人分享你所提供的信息,就必须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理解和接受。
从这方面思考,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努力探索着:如何让课文教学轻轻着陆于习作的土壤,让学生在阅读思维训练中,静悄悄的得到习作的生长?我想,我们应该把学生当做一个个独立的阅读者,把他们当做课程和作品的主体和开发者,他们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个人的情感以及知识积累,对作品的解读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阅读是一个心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必须结合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思维才能够真正地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能力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阅读是一次思维与情感的过程。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因此在课文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去鉴赏、分析文章、领会写作原理、指导写作实践。茅盾告诫我们:“从事写作的青年在动笔之前最好先看看别人的作品,试加以分析,指出它在结构、人物、环境的描写方面,何者是好的,何者还有不足之处。”有鉴赏才有继承和借鉴。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学生向名家学习的契机。因此我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对每个学习单元同一主题下作品的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表达方式等方面用表格思维图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阅读重塑和分析,在每一次阅读重塑的过程中,习作的种子就这样在学生心中悄然发芽。


图片发自App 学生在这样的主动阅读中慢慢思考:在习作中怎样用一种文字语言形式使自己大脑中想要表达的信息能挑动读者的神经而跟随所创作人物放声大笑或低声哭泣。然后经过一次次这样的历练和尝试,在学生的习作中渐渐看到文字的光辉,他们所写出的文字再也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他们与真实世界,与自己真实内心的主动对话,最后用一种读者的视觉表达出来。

那种亲历阅读,亲历生活后由衷的语言文字表达,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文字。如同来自灵魂呼唤的艺术大师,才能绘制出一副撩人心弦的艺术作品。

让阅读与习作并蒂花开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让阅读与习作并蒂花开】所以阅读和写作它们不是一墙之隔的兄弟,而应是同根生发的并蒂莲,只要教师找到它们同气连枝的经脉,就能让每一堂阅读课成为生发学生习作的奇妙殿堂,使每个学生都能言其心声,并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真实表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