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点丨职场不是收容所(在遇见伯乐前,先把自己变成一颗珍珠!)

侃点丨职场不是收容所(在遇见伯乐前,先把自己变成一颗珍珠!)
文章图片
唐代·韩愈·《马说》 文丨王世虎
朋友阿芳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一直不顺利,前前后后换了好几份工作,都干得不称心。阿芳大学主修的是金融,又写着一手好文章,读书时就发表过很多专业论文,按说,依她的条件,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并不难,但她却总在不停地跳槽,不停地抱怨。

阿芳刚毕业,就被国内一家知名大型银行录用。银行,工作清闲,福利待遇优厚,而且有社会地位,多少人挤破了头颅都想往里进。我们都很羡慕她,找到了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好工作。可阿芳进去不到半年,就辞职了,问及原因,她是满腹牢骚,里面的人太虚伪,当人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自己整天都活在恐惧之中。
【侃点丨职场不是收容所(在遇见伯乐前,先把自己变成一颗珍珠!)】离开银行后,阿芳应聘到一家财经杂志社做编辑。她本来就爱好写作,又有着金融系统的工作经验,做财经编辑也算是投其所好、学有所用了。刚开始,阿芳也很满足,工作积极认真,采写的稿件眼光独特,社会反响强烈。主编很器重她,并有意培养她做接班人。可一年后,阿芳又坐不住了,向我们吐槽说,整天与一大堆枯燥的数据报表打交道,生活别提有多乏味了。再三思考后,她果断地递交了辞呈。
之后,阿芳又做过一段时间的理财师,但都干得不顺心,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
见面时,阿芳不停地向我抱怨道:“你说社会上有那么多职业,难道就没有一份工作是真正适合我的吗?”
阿芳的话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则故事,我说:“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说有个年轻人,非常有才华,求职时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内心失望到了极点。于是他来到海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好一位老人路过,救了他,问他为何要轻生。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和重用,生活毫无意义。老人听完,从沙滩上拾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随手扔在地上,问:“你能把刚才那粒沙子拾起来吗?”年轻人摇摇头:“这怎么可能?”老人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手扔在了地上,问:“那你能把刚才那颗珍珠拾起来吗?”“当然可以!”年轻人说。“现在你该明白了吧!”老人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但再璀璨的珍珠,也是由一粒微小的沙子经过不断的磨练蜕化而成的。现在,你还只是一粒沙子,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年轻人听后茅塞顿开,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从一名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努力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学习销售技巧,业绩不断提升,两年后,就成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如今已经成为公司的副总。
阿芳沉默了片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我明白了,谢谢你。”
其实,现代职场中有很多像阿芳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文化有知识;他们才华横溢,有理想有抱负;他们满腔热血,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可现实中,他们却总也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环境,也始终找不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是,抱怨便成了家常便饭,什么工作太累、工资太低、同事排挤、领导偏见等等,都成了自己施展才华的绊脚石。而真正的原因他们都没有看见或避而不谈,那就是自己是否真的喜爱这份工作,是否愿意为了这份工作去改变自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认识金矿,每个老板都有伯乐的慧眼,要想让别人轻易发现自己,你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颗珍珠。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担任现代建设集团CEO时,对每一个进厂的新员工都会讲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一份工作,不要先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而是要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份工作。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会打出这样的招聘启事:来吧,这里准备了和你性格才学完全相同的工作。工作是不会主动去适应你的,因为工作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有思想和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所选择的工作。
无论什么时候,唯有主动适应环境所需要的人才,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