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薛定谔的电池片:HJT的资本悖论

投稿|薛定谔的电池片:HJT的资本悖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芯锂话
【投稿|薛定谔的电池片:HJT的资本悖论】“拥硅为王”的2021年,电池片成为整个产业链中最“内卷”的环节,其不仅利润被上游硅料企业榨干,且在行业内也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迭代 。
目前,PERC是光伏电池片的主流技术,经历硅片大尺寸迭代后,仅2021年PERC 电池片厂商规划的新增产能就达143GW,整体产能达到惊人的316GW,PERC的产能扩张已经进入尾声 。
尤其PERC电池的效率逐渐接近24%的理论上限,再加上存在PID、LID、LeTID 等衰减现象,让行业内开始寻找下一代替代技术 。
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JT)由于在转换效率(目前已超 24%)、工艺步骤和温度、双面率、抗衰减性等方面优势明显,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公认为的第三代主流电池片技术 。
然而,尽管HJT电池片参数极佳,但却因生产设备与PERC生产线不共享,需要大量的前期固定投资成本,再加上生产中用到低温银浆全部需要进口,这就导致现阶段HJT的成本投入明显更高 。
光伏技术迭代,从根本来看是为了提升效率,进而降低成本,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但现阶段HJT路线带来的效率提升真的能够填补前期的大量的设备投入,并取得比其他技术路线更高的性价比吗?
01 理论上的“完美”革命复盘光伏电池片迭代史,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属于第二代技术,在2017年之前,光伏行业所采用的普遍为铝背场BSF电池 。
随着技术的进步,业界逐渐发现铝背场BSF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20%后,很难再进一步提升,受制于背面全金属结构,导致一定量的效率损失,因此业界才逐渐开始研发新的电池类型 。
与BSF电池相比,PERC电池背面增加了钝化层,促使电池的表面复合速率大大降低,由于背面钝化层可以增加光学内反射作用,因此电池的电流ISC也会有显著的提升 。
光伏行业的核心是“降本+升效”、降低度电成本 。PERC电池诞生伊始,其转化效率就明显高于BSF电池,并且效率提升的速率更快, 因此PERC电池迅速替代BSF电池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 。
投稿|薛定谔的电池片:HJT的资本悖论
文章图片

从2017年的15%到2020年的86%,PERC电池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市场渗透率的逆袭 。然而,当PERC电池成为业界公认的技术路线,这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可供挖掘的点也就不多了 。
与前期如出一辙,当下的PERC电池也达到了转化效率的天花板,而被视为下一代技术的HJT电池同样能够轻易的突破PERC电池的理论效率上限,除此之外HJT电池还可以弥补PERC电池的多项不足,堪称PERC电池的“完美”升级方案 。
首先,转换效率更优 。如果HJT成为主流技术路线,那么其潜力转换效率有望突破28%,远高于目前PERC电池24%的理论极限 。从理论角度看,HJT电池能够帮助光伏产业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率 。
其次,工艺流程更简单 。不同于PERC电池繁琐的加工流程,HJT电池工艺仅有4个步骤,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采用低温工艺,在燃料成本的节约上有明显的提升 。
投稿|薛定谔的电池片:HJT的资本悖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