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三 )


日本制造的基因,一方面决定了日本企业小而精,越是高精尖的产品,越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 。
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统计,日本360万家企业中,大企业仅有1.1万家,中小企业358万家,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7% 。
一些日本“隐形冠军”,比如前面提到的小林研业、哈德洛克,以及以金属板“旋压”成型工艺著称的北岛绞制所,都只有区区几十名工人 。
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必然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
当东芝、索尼、松下、夏普的电子产品消失在大众消费市场,传统制造巨头市场被中韩蚕食的时候,日本企业在半导体、精密仪器、医药、新型材料等细分领域,已经把控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 。
在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日本制造业排名经历了一个从第六名下滑到第十名,又从第十名回升到第四名的“V”型反转,反映出日本制造业在经历转型阵痛后,在新领域又重构竞争力 。
比如材料领域,日本东丽碳纤维是全球碳纤维老大,而在半导体工艺核心材料光刻胶领域,仅日本JSR、富士电子材料、东京应化、日本信越等企业,就占据全球72%的市场 。
这些新型材料行业壁垒高,可替代性低,没有这些材料,半导体芯片、航空火箭就被“卡脖子” 。
再比如精密机床,全球前十大机床制造商,日本占四家,还有一家日德合资公司 。可以说,日本占据了全球机床的半壁江山 。
一些企业从大众消费市场退出,走向产业链的上游,在细分to B业务里成为不可替代的霸主 。
索尼曾经引领日本电子产品潮流,当年的随身听,几乎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休闲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不输后来的iPhone 。但现在的电子产品市场上,索尼几乎已是销声匿迹了,仅留下一个“没落贵族”的背影 。
但“没落”是对索尼极大的误解 。
2019财年,索尼销售收入82599亿日元(约合4582亿元),营业利润达到8455亿日元(约合469亿元) 。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它的影像及传感解决方案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达到2356亿日元(130亿元) 。
索尼消费市场没落的十年,正是它称霸CMOS图像传感领域的十年 。
过去十年里,索尼利用其摄像机业务在镜头成像方面的优势,已经坐稳了CMOS领域老大的位置:2018年,全球CMOS市场,索尼以49.9%的市占率,占据半壁江山 。
日本|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文章图片

▲2018年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占有率 
过去十年里,日本名义GDP一直维持着2%左右的低增长,但日本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却在增强 。
2017年,日本制造业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突破8%,高利润率背后,是日本制造业的高技术壁垒和强议价能力 。
日本制造业强,强在无形的工匠技艺,这也是制造链上决定品质高度最重要的一环 。
2015年,故宫因为工匠年迈退休,叫停了百年大修 。得知这一消息后,《光明日报》评论称:
匠之不存,技将安在 。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在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之间,缺少的,正是“工匠技艺” 。
建国之初,在基础科研和工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我国产业工人依靠手工技术,弥补了集成电路、车床等行业生产工艺的不足,创造产业奇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