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是革命性创新,还是“技术弯路”?|一文读懂折叠屏( 二 )


关于折叠屏手机的争议从未停止 , 这从它首次量产就有迹可循:2019年2月三星发布的Galxy Fold因屏幕、铰链、系统方面出现的硬伤将第一波Fold劝退 。同年升级后重新上市 , 但脆弱的屏幕、折痕、半斤重量、不成熟的系统生态让使用者频频诟病 。这一点 , 从折叠屏手机在智能手机市场0.07%左右的占有率可以看出 。
5G的热度 , 一定程度上把折叠屏手机再度推向风口 。如果把目光放在最近发布的几款折叠手机上 , 我们可以观察到 , 三星出货量最高 , 但国内销量热度远不及国产品牌 , 抛开技术层面的迭新仍旧不成熟不说 , 物以稀为贵 , 折叠屏手机很大一部分热度 , 来源对国产品牌的情怀以及市场的哄抬 。
止于属性当前折叠屏的类型可分为三种:内折叠、外折叠以及上下折和双折叠 。
采用内折式的折叠手机 , 如果要屏幕匹配机身 , 直接的弯折将导致直接的碎裂 , 所以 , 手机折叠总是考虑让机身去匹配屏幕 。Galaxy fold给出的方案是利用滑轨 , 通过类似门与门框让屏幕间转轴增加一条滑动轨道 , 打开屏幕的同时转轴改变位置 , 给屏幕留足了弯曲的空间 。但屏幕结构的复杂性注定消除不了折痕 。初代的Galaxy fold和小米mix fold就是因为铰链在展平时用卡扣固定 , 开合手感也很差 。
外折 , 顾名思义把屏幕外折裸露在外 , 整个机身作为U型结构外侧 。屏幕向外折叠 , 机身背面受到一个挤压力 , 而转轴同时进行转动 , 将原本的刚性转轴结构变成可随意转动的精密齿轮 , 通过齿轮把挤压力转移到转轴结构里 。外折的确解决了内屏合不拢的问题 , 但大尺寸的脆弱屏幕 , 不能套壳不能贴膜 , 弯折处的屏幕更加脆弱 , 并且 , 这种方案需要精度更高的铰链给到屏幕足够的支撑 , 耗费的成本直接高于初代8倍 。
无论是内折和外折 , 都存在明显的使用难题 。
核心难点在于:柔性屏、铰链技术和适配 。虽然经历数年机型迭代 , 折叠屏手机已经能够提供较为完整的使用体验 , 但以上问题依旧没有被完美解决 。始于外形、止于产品性能 , 在折叠手机的选择上 , 用户也都各有偏向 。
根据田野调查 , 一线及新一线30岁以上人群对横向折叠手机的关注度更高 , 纵向折叠手机因外观时尚便捷更受年轻女性欢迎 。与此同时 , 产品形态和功能的多元化 , 成了折叠屏机型迭代的新趋势 , 换句话说 , 手机不只是个移动互联网的终端 , 而是能够取代PC功能的移动工作站 。
【折叠屏手机是革命性创新,还是“技术弯路”?|一文读懂折叠屏】折叠屏手机的卖点显而易见:分屏操作与大屏视觉效果 , 已经覆盖大部分的轻量化办公场景 , 取代一些低性能PC 。不同程序之间的无缝拖拽、数据资料直接从本地读取 , 能够满足分屏多任务处理表格、PPT和运行大型手游 。如此看来 , 折叠屏手机在用户选择上对商务群体进行了圈地 , 所以短期内并不能长线突破 。
埃弗雷特·罗杰斯曾提出“创新扩散理论” , 主观能够感受到某个新事物的信息被传播 , “获知—说服—实施—确认” 。在传统认知中 , 消费升级势必会给手机行业带来利好 , 实则不然 , 手机正在回归其工具属性 , 手机用户分层已经越来越细 , 很难再靠着产品形态革新形成换机潮 , 很多手机玩家入局造车 , 小米、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