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是革命性创新,还是“技术弯路”?|一文读懂折叠屏( 三 )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折叠屏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
供应链是最难的点 , 过去长期依赖海外核心供应链的做法并非良策 。以柔性屏为例 , 作为可折叠盖板关键的瓶颈组件 , 目前的盖板材料主要分为透明聚酰亚胺CPI和超薄玻璃UTG两种 , 三星作为最早使用UTG的厂商 , 占据全球市场的龙头地位 , 带动从行业内盖板材料从CPI转向UTG , 后者具备高硬度、耐刮蹭、高透光率的特点 , 弥补前者折痕明显的缺陷 。
UTG虽然原料不存在供应短缺 , 但产业链上下游仍需大量磨合 。
UTG产业链的进入壁垒体现在原片技术的开发 , 多数品牌仍选择三星显示和肖特玻璃 , 内外资竞争明显 。依靠本土的核心材料、器件供应商 , 从芯片到屏幕 , 日韩等地消费电子品牌崛起 , 产业链需要大规模的采购支持和研发投入 , 并不适合目前国内企业去做长期小额战略性创新尝试 。
国内也有相关企业进入小批量投产UTG阶段 , 比如 , 去年3月凯盛科技拟投十亿建造年产1500万片的UTG项目;同年7月 , 赛德半导体表示UTG生产线实现量产;长信科技也规划300K/M的产能 , 以满足客户和未来时间节点需求 。
在折叠屏的转轴和铰链设计方面 , 大部分的国内大厂都还依赖安诺电子等外企 , 刚发布的Find N在结构件和屏幕方案上 , 更多采用的是来自三星的技术积累 , 这样一来虽然能够借助技术优势快速入局 , 但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而投入巨资依靠海外供应链定制的方案 , 不利于实现国产折叠屏领域扩容、升级和降本 。
关于折叠屏 , 一场供应链战争 , 或已打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