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靠WiFi信号就能检测呼吸跌倒!北大这项硬科技研究越来越藏不住了( 三 )


信号|靠WiFi信号就能检测呼吸跌倒!北大这项硬科技研究越来越藏不住了
文章插图

基于菲涅尔区的基本模型,张大庆等人进一步考虑了电磁波反射特性和WiFi信号的频率多样性,使得扩展后的模型能捕获到人体亚波长级别的微小移动。这项研究,也奠定了用WiFi信号感知人体毫米级行为的理论基础。在张大庆教授看来,要想真正把无线感知做好做到实用,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人的活动对无线信号影响的机理搞明白。包括WiFi信号是怎么传播的,有什么特殊的性质,感知的极限和边界是什么;否则将AI算法生硬地用于无线感知遇到问题时,就无法理解问题的根源。这也是当前为何全球很多团队都在将各种AI、机器学习算法用于WiFi感知,但性能并不稳定的原因。而张大庆团队利用商用WiFi,就可将20米外的人的微弱呼吸检测到。在未来,只有将基础理论和AI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无线感知应用做好。但在那之前,还是要先从基本原理出发,去理解感知问题背后的本质。实际上,这种研究方法放在其它应用领域,也是同样通用的。把握「原始的创新」在与的聊天里,张大庆教授谈及最多的,就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有不少学生和研究人员,喜欢跟风其它团队的研究,仅对算法做些改进。但我觉得,要想真正搞好科研,还是需要去做基础理论的探索与创新,要理解技术和方法使用的假设条件和背后的道理,不能仅停留在方法的简单运用和改进上。其中,张大庆教授尤其强调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创新,诚如那些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原理、颠覆性技术等创新成果:只有原始创新,才能把技术真正做到前沿,对问题有深层的认识,并最终把应用做好。
信号|靠WiFi信号就能检测呼吸跌倒!北大这项硬科技研究越来越藏不住了
文章插图

至于像普适计算这样的交叉学科,具体怎么去学基础理论、怎么去做研究。张大庆教授表示,方法是很灵活多样的:你可以先做深一个学科,专精后再去理解其它学科,然后做交叉;你也可以先接受通识教育,将知识面拓宽,然后再聚焦某个领域;这样做交叉学科是从通识到专精,再慢慢延申研究的范围,都是可以的。如今,普适计算已经发展正好30年,在张大庆教授的眼中,这个领域依旧如最初那般“有吸引力”。它打破传统的学科学习思路——先定义场景,再去思考如何用技术去实现,实现过程中进一步去参悟其中的科学问题。正因为这种独特而实用的研究思路,深受工业界的认可和推崇,其多学科交融的内在使之已经落地多样的场景当中去。或许过不了多久,真就如科幻电影那般,计算、通讯、感知就无处不在了……参考链接:[1]https://www.slideshare.net/panchendrarajanruba/ibat-detecting-anomalous-taxi-trajectories-from-gps-traces-93850893[2]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9386235[3]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49612119_CDTOM_A_Context-driven_Task-oriented_Middleware_for_Pervasive_Homecare_Environment[4]http://www-public.it-sudparis.eu/~zhang_da/people.html[5]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505583[6]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13030923/http://www.ubiq.com/hypertext/weiser/SciAmDraft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