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16)——2018.01.20

【杂谈(16)——2018.01.20】昨天公司年会,喝得挺多,聊得也挺多,这段时间工作不算顺利,但遇到的些许事情触动挺大,足以记下。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获得优秀员工,算是心里有数,下半年的时候私下和部门经理聊,说起来也能感觉到公司给我的资源和机会挺多,有机会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由于事先完全没得到任何消息,蓦然间有点懵,下午回屋的路上想起这件事来,站台上时候的颁奖词也只记得一句聪明,突然觉得这个词有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地方——不是能干,不是勤奋,说到底,我不算勤奋的人,甚至不太觉得勤奋是褒义词。继续细想,传达的信息似乎是:我干得很好,但是仍没有达到能力所及的最佳状态,优于其他人,但是没有突破自己,创造了价值,但是没有最大化创造价值,既有肯定,也有不足。自勉。昨晚三四个同事聊天,其中一个跟我年纪一样,专注于技术,难免在公司里面会有些不如意的地方,我呢,从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一直以来就相信技术和产品寻求平衡,所以几家公司都混得还行,另一个是部门副经理,很偶然间我问了一嘴,我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刨除掉说话间多余的水份,给我的答案是,中级的任务可以完成,没交给过高级的任务。早上头晕晕的,这种状态最适合思考,躺床上想起这句话,为啥?首先我一定相信自己有那能力——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不会可以学,但是在部分人看来,为了群体利益一定选择最稳妥方式。在一个无论是情感还是利益构成的联合体里面,都有义务通过表达促成彼此沟通相互理解,不只是表达思想,也包括表达能力,去让别人相信自己可以,去让别人相信自己OK,不是要告诉别人自己有多牛逼,而是主动承担责任,逐步促成别人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回想几年工作期间,我记得唯一一次选择主动承担是在第一家公司,好像是做个网络相关的项目,特别感兴趣特别想学,告诉部门经理我来试试,出于经验原因被否掉了,再无其他。后面几家公司都是啥事推到我身上后,再试着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做,全是被动承担责任,尽管结果通常还不错,仍然出现上面那种情况——认可我的潜力,相信我有更大能力,但是没见过相应能力。这会不会也是人格魅力的一种?单一的表达思想或是表达能力,能为将相,出谋划策,画土分疆,而同时兼具表达思想和表达能力,才为王侯。这一课,我学到的是主动承担。
前两天一个项目和另一个同事吵了一架,项目中出了点问题,他给了他那边的理想数据,然后扔下句不管他的事,我这边呢,怀疑他数据合理性——给的只是毫无意义的数据,实际数据需要根据业务产生。两边都没错,他从个人分工考虑,我从全局考虑——又回到前面,技术和产品寻求平衡,不能分离。最后想到的是,在谋求全局的基础下实现个人分工。无论性格原因还是理念原因,我不会是一辈子做技术的人,十年到十五年——我的技术寿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