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之行

去年暑假法门寺之行后,我对书法有了浓厚的兴趣。从水写布开始,毛笔磨秃了数支,大约用尽了三瓶墨汁,竟不知不觉迷恋了起来。期间加入了未古方室书法讲堂,师从米鹏老师学行草,临习书谱、圣教序,也算找到了一点感觉。然而,提起碑林,始终有一种敬畏之感,唯恐仓促成行,草草了事。

前两天,与老公在西安逗留,逛至钟楼,怕影响他的兴致,亦未提及。元旦当日,他问及我有什么计划,我说可不可以去碑林看一下,要不去城墙也行。原想他可能不会有兴趣去看碑的,没想他一口应承下来。
吃过早饭,坐上603,南稍门下车后,走走问问,我们来到了碑林旅游服务售票处。买了碑林和城墙的联票后,先进了碑林。

进了一号展厅,就让人大开眼界。主要展出的是唐代有名的墓碑。从这些墓志铭和相关的介绍中,我一穷二白的大脑多少也汲取了一点文化的养分,比如卢氏家族,上官婉儿,他们在唐代文化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碑林之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碑林之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碑林之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更看重的当然是字了!篆体,小楷,可怜了我的近视眼。于是,用手机屏幕拉近了看,中意的拍照,以便回家后细细琢磨。也有现代名人写的古诗文,怎样看都舒服养眼。

出门看见一书店,专卖字帖,随手翻到了一本《米芾书论全集》,爱不释手。老公说后面还有展厅,回头再来。他自己转身就没影了……我沿路往里走,进了石刻艺术馆。

这里陈列着许多前人墓门的雕刻。内容基本都是朱雀,辅首,青龙,白虎,根据主人身份的不同,排列稍有不同。身份显赫的人去世后,墓门便是对开,图形也成对。在这里,我还看到了里村出土的武士周仓和关平的雕像,非常的威武神勇。有巨大的石犀,石狮,石龟,石棺……,这些都反映了祖先精湛的石雕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出口处,见到了传说中的老子~李耳的雕像。面相谦和敦厚,儒雅近人。

碑林之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石刻艺术室外面挂满了名人字画,价格有几千到几万不等。我历来对字画的价格颇不以为然,认为不无炒作之嫌。真是无知者无畏!是日有机会仔细观看,才浅知一二。那画中的人物,脸上表情生动,举止自然;花朵排列有序,栩栩如生;雪地里的小鸟,憨态可掬……就连上面挂的一幅对鸭戏水图,也像照片一样逼真。

碑林之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公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于是和他一起又把这些画细细地研究了一番。发现很多画有大小版,比如画竹子的,好几幅,只是大小不一,形态稍稍改变了一些。老公笑道:想来齐白石画虾,也是穷极一生,才能如此精湛。是呀,我回头写字也得专精一体才行。
由于买的是联票,怕时间来不及,就只好先忍痛割爱了。临出门又到了先前去过的字帖店,拿起了那本《米芾书论全集》。随后看到了碑林名帖集,宣纸拓印,想起以前在哪里看到有人拿的其中一本,价格不菲。就打算买了《米芾》作罢。老公说‘喜欢就买这个!’直接掏出现金,然后尴尬地笑道:钱不够……嗯,我微信上还有。说罢掏出手机,计算起来:还差一些……服务员看到实心买主,忙不迭地主动提出替我们申请优惠,又将那本《米芾》样本赠送与我。

满心欢喜地提着东西出门,到门口遇到一清洁工,建议我们把东西先存放起来,说时间还早,可以再浏览一阵。城墙晚点上也可以。我们把东西存了后又返回进了第三陈列室。

碑林之行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三陈列室主要是清代的字碑,小楷,行草,不一而足。在这里竟看到了果亲王的字,潇洒流畅,笔力深厚。我自知功力尚浅,鉴赏力不足,只有简单拍几张回去好好钻研。遗憾的是有几块碑几乎被全部损毁,甚至可以明显看到是用刀具逐行将字划掉,也许这又是一段我们无法探寻的历史。

【碑林之行】取了刚买的字帖,开始爬上西安城墙。看到老公手上沉甸甸的,心里一阵暖,牵起他另一只手,说:‘谢谢你,亲爱的。’想来,这世上,肯把身上所有的钱拿来哄我开心的也只有老公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