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收获

因着与女儿的多次冲突,我鼓足勇气与Wendy联系约了一次个案。其实做个案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但是不知道找谁合适,总是决定不下来。这也是我的不信任自己的模式的一个体现。这次决定了以后,还是对自己有习惯性的怀疑,但是我觉察到了,跟自己说,我相信我的直觉,她会指引我找到合适的老师和支持者。
我的直觉没有错,也不会错。
女儿有几个场景会引发我强烈的情绪:
1,当她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时。
2,当她看到我来了,就把手机藏起来或把电脑关起来时。
3,当她听我的话停下在玩的事情而去学习时。
4,当她边做作业边玩,屡次发生时。
当这些场景出现时,我的反应是身体发紧,血液上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wendy说这可能是我在小时候曾经有过情绪创伤遗留在身体里面。
第一个场景可能是我小时候不被允许看电视有关。当我闭上眼睛仔细体味那股愤怒时,我觉察到那股愤怒其实是有羡慕忌妒恨的成分的。为什么你可以这样不听我的话,而我那时候却没有力量去反抗?我是不接纳那个没有力量的自己!
第二个场景和第三个场景当我看到她用这种方式来讨好我时,我就感到特别愤怒。照理说孩子听话应该高兴才对,可是我为什么会那么生气?wendy问我平时有没有讨好的模式?现在想来,确实是,我就是不能接纳那样的自己。不顾自己的需要而去讨好别人,那样软弱的自己,我无法接纳。
第四个场景和第一个场景类似。羡慕嫉妒恨呗。她不听我的话,正是她自己的力量感在生发,她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而这正触发了我对那个没有力量反抗的自己的不接纳,所以我才会那么愤怒。
【个案收获】同时,当我对孩子表达愤怒时,我又会有强烈的自我攻击,认为自己不该这样。wendy说这也许跟我小时候不被允许表达愤怒有关。我回想起一个事情,就是当我生气时,就会被大人批评说“脸短”,后来为了讨好大人,有时我明明生气了,却会假装不生气,还笑着面对。想起这个事件,我还能感受到那股愤怒,对那个无力的软弱的讨好的自己的愤怒。
一切都回归到与自己的关系。虽然小时候的我没有反抗,选择了听话,但是那股力量并不是不存在,只是被压抑下来了。现在我还感觉到那股力量在我体内游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