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冰雪之约|冬奥竞技,岂止在体育赛场( 二 )
王岩,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副领队 。在他的回忆中,雪蜡车是一个让中国运动员羡慕不已的存在 。“以前去国外比赛,我们只能在赛场边的空地上,像烧烤一样支个摊打蜡 。”
2020年11月,作为“科技冬奥”的一环,国家体育总局将雪蜡车研制项目交付给山东省 。但在一年内,要完成专项功能用车从设计、研发,到制造、调试的流程,时间紧迫、技术难度极高 。
如果说,速滑服是一场减阻的竞速,雪蜡车是从零到一的创造,那么,人造雪团队面临的,则是真正的隘口突围 。
一个少有人知的知识是,国际大型冰雪比赛的雪场用雪,并非天然 。
专用的冰状雪,需要人工制造 。这种冰状雪在硬度、密度、含水量上都有着严格的制作标准 。它的密度,必须达到0.65克每立方厘米,普通人造雪的密度只有0.1至0.4克每立方厘米 。
只有采用这样的雪,才能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作为冬奥会的基建设施,雪务保障极为关键 。
由于雪道质量问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出现5次比赛延期,9次比赛推迟 。随后的索契和平昌冬奥会虽然进行了提前储雪,仍然因为气温和大风意外因素,数次出现比赛延期改期 。
高规格冰状雪的制造、保存、储藏技术,并非伸手可得 。
作为北京冬奥赛事用雪技术项目负责人,王飞腾有一个难忘的记忆:外方专家在雪场上踩了一脚,捏了一把,然后给出不合格的结论 。至于造雪的核心技术,专家从来缄口不言 。
文章图片
一边是外国公司技术优秀,但态度傲慢;另一边是北京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温差极大,气象多变,一旦出现降雨、降雪,必须立刻重新铺雪 。结果显而易见:要在冬奥会开幕前储备充足的冰状雪,造雪技术是必须突破的难关 。
无论是减阻竞速,还是隘口突围,中国的技术人员在找到明确答案前,都很难安稳地度过这段冲刺时间 。
02 全面突围从2019年开始,通过为400多名运动员进行三维测量,追踪运动员动作,细化研究运动员皮肤伸展规律,刘莉和她的团队初步完成了比赛服装的结构设计,仅仅设计手稿,就超过了2000份 。
但理论上的设计,显然需要实战中的检验 。在同一时刻,一支跨界团队,正在丰台二七厂完成最后的设备调试 。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以下简称“气动院”),业内人称“626所” 。它是中国第一个高速空气动力专业研究机构,从歼七到“飞豹”,626所制造的风洞,几乎参与了所有重点军用飞机的研制 。
风洞,是一种产生人造气流的管道,常用于研究空气流经物体所产生的气动效应 。
在过去的几年里,气动院一直在尝试风洞在其他领域的跨界应用 。通过对国外体育运动的研究,其发现利用风洞提高比赛成绩,有极佳效果 。
这促成了一场跨界合作,受体育总局之托,气动院建设了两大两小四个体育风洞,位于二七厂的综合风洞,正是其中之一 。
用风洞实验的方法,测试运动装备在各种阻力下的减阻性能 。风洞,因此成为了刘莉和服装团队改进装备设计的利器 。在风洞落成后,二七厂成为了服装团队常驻场地,860个小时的测试,帮助团队为速滑项目筛选出56种服装结构,数十种减阻面料 。
文章图片
站在服装团队背后的,并不只有气动院一家 。在两年多的研究时间里,多家高校与企业参与其中 。清华大学、武汉体育学院负责减阻机理设计,东华大学负责减阻面料设计,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负责织造面料,安踏负责整体服装制作,北京服装学院除执行风洞测试和效果反馈外,负责总体牵头 。
推荐阅读
- 瑞声科技|红米K50电竞版最大看点?实测揭秘「安卓第一4D振感」,摸完馋哭了
- 供应链管理|外媒记者:北京冬奥闪耀科技之光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中国企业的冬奥进行时
- 脱口秀|科技圈的脱口秀大王?盘点卢伟冰那些年说过的金句
- 科技冬奥,冰雪之约|中国短道速滑的荣耀与得失丨冬奥观察
- 钛媒体、财经、市场、科技、商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华楠直播间第49期】冬奥怎么看③:北京“老炮儿”的冰球梦
- 市场营销|融资丨「爱听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晨壹投资独家投资
- 投稿|花4000打一场冰壶,小众冰雪运动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