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虎啸声|两处虎啸声 一片闲散心

解说词:中国文化中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说,这是指龙、虎现身之前的动静,身未到,而云起风至,有夺人声势的气象。


对于龙与虎来讲,还有“龙吟虎啸”之说。语出汉时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此处的龙吟有自天而来的广袤,而虎啸则有独立在野的矜持。
不过龙的声音该如何描绘,一个“吟”字多少还有些柔情在其中。虎啸,确是有些气魄。正如有传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领军平宁王之乱,于夜半振衣长啸,三军震动。从这里看“啸”还要有声达数里的强度才行。
古时狼虎多,旷野之中时不时传来一两声“虎啸"之声,至少提醒着外界的不安全。人对虎的恐惧是历经千年的经验积累,不是一时的。我们现在之所以对”虎啸“声不那么敏感,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虎啸只是作为经验存在,而无记忆存在。
在两部影视剧中,我听到”虎啸”声。
影视剧中的配音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必备的技术手段。但是有些配音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例如在《大明王朝 1566》这部影视剧中,在偌大的紫禁城中有一位最大的隐士,“大隐隐于朝”的含义被他具体实现了。这位隐于深宫的嘉靖皇帝仿佛不问世事,却掌握着这个帝国所有的一切。不过这部影视剧我欣赏的还有它的音效。尤其是几声“虎啸”声的设置。
两处虎啸声|两处虎啸声 一片闲散心
文章图片
在《大明王朝 1566》这部电视剧中有一段是这样的:为填补国库空虚,朝廷下派官员严查盐税。朝廷决心已定,而外派重臣又雷厉风行。这一年的盐税收了330万两银子,比往年收取的盐税100万两多出三倍有余,内阁及朝臣无不欣喜,无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此等政绩正是博得“龙颜大悦”的好由头。朝臣也希望籍此银两的收入已慰“君父”之劳。
不过谁都不得而知嘉靖是怎么看的。直到嘉靖在收到奏折之后,突然龙颜震怒:“好啊,两百万银子三条船,游南游北,我大明朝的大运河,倒像是给他们修的了。鄢懋卿,冒青烟!还在奏疏里说什么,为解君忧敢辞其劳,还说,跟严世藩商量好了,专门留出一百万,给朕来修万寿宫!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
“让他们再大捞一把吧,让他们,痛痛快快,舒舒服服,踏踏实实地,过个好年。”
在这一段长长的独白之后,嘉靖皇帝所处的深宫里突然风起,幕帐撩动,紧随的音效是长长的虎啸之声,不是一声,而是三声。庭下跪地的朝臣已经是抖若糠筛,无人出声。
这段虎啸的音效实在到位。
如果说这样的虎啸声代表了愤怒和威胁。那么还有一部电影中有一段虎啸音效则代表了自由的开始。那就是侯孝贤导演执导的《刺客聂隐娘》。
电影《刺客聂隐娘》中台词没有那么丰富,倒是符合唐时的风物。在《刺客聂隐娘》结尾处,聂隐娘等待磨镜少年汇合后,一行人再次上路,身影渐次消失在旷野之中,这一段只有一个镜头一拉到底。在下一个镜头中水墨画一般的画面里,传来了远处山林中的一声虎啸声。我想那时,聂隐娘已经随着磨镜少年奔走在路途中了,只有在那里才能自由的听到这些野外之声。虽然这个虎啸仍然表达着”不安全”的意思。不过虎到底要比人更好防备。
我无意去探究侯孝贤导演是如何考虑设置这样的音效的。不过这样的小技巧只能说明侯孝贤的见多识广。
《大明王朝 1566》中的虎啸声浓,《刺客聂隐娘》中的虎啸声淡。一声浓一声淡,但都是虎啸。提醒着所有人潜伏在暗的不安。
我们在阅读故事或是观看影视,在文字和声音里也会暗藏这些小机关。提示着更为隐秘的存在等待发现。
【两处虎啸声|两处虎啸声 一片闲散心】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