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探寻双墩密码,传承创新文化

蚌埠1月15日电(通讯员 刘珏汝)为传承和发扬淮河流域双墩文化,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古老文明重现珠城与世间,并且让人们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感受古人自然和谐的生活,2021年1月11日-14日,安徽财经大学小蚌行社会实践团队展开了为期4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为“探寻双墩密码,传承创新文化——以探究淮河流域双墩文化创新性发展为例”。团队由队长刘珏汝,队员徐莉华、姜坤、王丽华、杨丽菁、强海婷、吕舒颖、杨娜共8名同学组成,先后前往小蚌行双墩文化创意馆、蚌埠市博物馆、绿地广场、安财校园等进行采访与调研。团队不仅对双墩文化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更对传承双墩文化的文化创新模式进行了规划与展望,从而真正增加文化自信与自豪。
1月11日,团队于8:15进行实践会议,说明了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突发情况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尽量做到充分准备,同时将讨论的相关内容汇总制作文件上传到实践群;提前制作调查问卷与调研计划书,保证此次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团队于9:00至11:00进行查阅了双墩遗址及文化的相关资料,不仅对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进一步创新性发展双墩文化确定了大致的方向。由于疫情影响及地理位置偏僻、文物均已在博物馆展出等因素,11日下午,团队线上观看了有关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双墩遗址的系列视频,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双墩遗址及“双墩密码”。双墩文化使淮河流域的地方文化,也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如今出土的607件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可探寻7300年前的文化古迹,先民以母系氏族部落的社会形态,勤劳智慧、团结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团队成员被神秘的双墩文化深深吸引,为下面的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月12日上午9点,团队于安财东门集合,一同乘车前往蚌埠市博物馆,追根溯源,探寻双墩遗址的文物留存与文化底蕴。团队重点参观了古代历史展区的双墩遗址和钟离墓部分,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遗址,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蚌器等,内容丰富,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考古发掘过程中,双墩1号墓奇特的形制与遗迹现象在考古学界引起了轰动。该墓是一座大型带封土堆的土坑竖穴墓,墓坑形制为罕见的圆形结构,在封土与填土中构筑多种寓意深奥从未见过的“土偶墙”、“十字形墓底埋葬布局”等遗迹现象。经研究表明,该墓的墓主为钟离国的国君“柏”。同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种类十分丰富。随后,在讲解员的具体介绍下,我们不仅深刻了解到双墩遗址的文化表现,更加崇敬于淮河流域远古先民积淀的深厚的华夏文化与民族精神。
1月13日,团队前往蚌埠绿地广场及安财校园进行调研与采访,分别面向中老年群体和青年群体进行了关于双墩文化及创新性发展的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团队发现多数人对双墩文化了解程度低,且年轻人是文创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女性在文创产品消费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下午团队对方军教授进行采访,方军教授为我们详细地解析了雕题陶塑人头像同心圆纹等雕琢细节,并指出“此文物带给我们一种穿越时空的巨大冲击力和想象能量”。
1月14日,团队成员收集相关问卷并整理问卷结果,成员们经过4天的实践调研,收获颇多,互相交流了本次实践的心得,并且探讨了实践成果。
团队明白,双墩文化是蚌埠市当地的文化名片,要保护与发扬双墩文化,不仅仅是文物复原供人们到博物馆参观,只有被大众所知,喜闻乐见,才能让古老文化真正活起来,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小蚌行社会实践团队认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创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墩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新媒体的引领下,逐步发挥优势力与竞争力,形成核心凝聚并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寒假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探寻双墩密码,传承创新文化
文章图片
图1 小蚌行社会实践团队观看系列视频


寒假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探寻双墩密码,传承创新文化
文章图片
图2 团队于绿地广场进行市民采访


图3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寒假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探寻双墩密码,传承创新文化】图4 小蚌行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