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需要付费,需要付出的是学习行动!

你最近是否也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知识付费是否能消除你的焦虑? 能否给你学习带来捷径?
相关数据表明:

根据企鹅智酷报告,34.9%的智能手机用户有过线上内容付费行为。
得到,喜马拉雅,知乎Live这些平台上每天都有数十万计的人在上面购买知识,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员?


【背景:知识付费到底是个什么物种?】 【知识不需要付费,需要付出的是学习行动!】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以碎片的方式在你连线的时候不断炸开,到处都是信息和内容。你无法躲避。

此时,那些在某些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群,他们善于终结分析、观察创作,他们在迅速在各类平台中脱颖而,他们从繁杂的信息中整理和再生产出比那些信息更有价值的知识,平台支持其把这些加工过的内容变成可支付的商品,让网友购买进行知识消费, 这些被加工过的内容和信息就最近两年来,快速火遍白领圈中产圈的“知识付费”。

加上互联网创业者们前仆后继,资本的竞相参与孵化加速。这个“知识付费”,在美国还没诞生的互联网新物种,在中国已经快速火了起来。2017年,被罗振宇这个知识界的网红定义为“知识付费元年”,2018这年个行业将迅速创造一个全新的千亿的市场。

【知识付费,消费什么?消费者是谁?】
知识付费当然是消费知识,但是内容不等于知识。那些付费问个娱乐圈八卦,看个段子打个赏,这不是知识付费。帮你选好的3分钟知识新闻,5分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15分钟展现一堂精品课。这些才是。
知识付费产品主要特点:
* 他们创造的主要内容形式: 有音频+图文,也有精心打造的视频。
* 主要抓住用户的痛点:知识焦虑,认知盲区,利用碎片时间的学习。
* 面向的主要消费用户群体:80,90后中产阶级。。
* 主要人群年龄分布在30-39岁区间,并且与男性为主


知识不需要付费,需要付出的是学习行动!
文章图片
百度指数表明,30-39的男性为主力人群

在《得到》、《喜马拉雅》这些平台 销量靠前的 是定价每天0.5元 ,一年198元,这些相对形成一定知识体系的产品。
典型产品: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程 》|单价 199元|购买人数 28W+(数据来源 得到App)
《 马东携手奇葩天团亲授“好好说话”》 |单价198元 |购买人数60w+ (数据来源喜马拉雅App)
知识产品的主要分类:
【知乎Live付费专栏分类】
职场成长 |心里情感 | 培训考试 | 互联网 | 商学院 | 生活研修| 科技科普| 健康学堂| 人文艺术
【得到付费栏目分类】
人文学院|能力学院|商学院| 视野学院 | 社科学院 | 科学学院
【喜马拉雅付费栏目分类】
历史人文 | 亲子儿童 | 个人提升 | 有声书 | 商业财经 | 外语
上面数据相信大家能看出一些端倪。的确,这些产品都面向一类人群,这类人群恰逢面临中年危机,正在焦虑的人群。利用了恐惧是人类的最大的痛点。(这就跟健康产品,瞄准了中老年群体一样, 但我这里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只是为了描述场景)。


【疑虑:知识付费,你的价格该如何衡量?】
不可否认这些栏目背后的创作者们,花了不菲的精力和成本来制作这些内容,把内容直接的兜售这比大部分互联网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要简明的多。 “得到”,“知乎”,“喜马拉雅”,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商品的电商。每天都在为这些知识电商平台上为知识买买买,如同你逛淘宝一样,刺激了你脑皮层的物欲满足感,也对打扮自己的认知形象充满了期待。
面对市场上,突然冒出的全民知识付费的营销场景,全民知识经纪人,我只能想到的是:
“只要199,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买了让你通往职场高阶,买了让你通往财务自由!”。
于是乎,有了XXXX的经济类知识栏目, XXX的认知栏目,你被内容吸引而去,似乎就在问你要不要买?
这里先不说价格价格划算了,还是贵了。在衡量价格之前,我们先谈谈如何衡量价值。
这些平台的内容,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学霸,精心整理了笔记,浓缩了精华。对于还没有学过这门课的小白来说,多少都有一些价值,对于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正确认知了解”的层次,能节约不少时间成本。这些平台的内容当然是有价值的,甚至可能定价都低了(我们一般人认知都是知识无价,时间无价),但对于真正渴望提升,通过主动学习来改善的你,我觉得首先得行动起来,系统的了解知识做好基本的认知是关键。你会发现对你真正有用的知识,往往都不需要付费。


其实知识的的生产成本无法衡量,你可以认为是某个人15分钟的即兴演讲,也有可能是花了数十年穷其一身的知识积累。但是市场对其的价值的反馈却始终如一的,就是看ROI,就是这些知识带来的变现能力。根据商业法则判断,卖的出去的知识就是好知识。而自带流量的KOL(网红,著名学者专家,知名教授,成功的商业精英)这些人的作品非常好卖。他们自然就是“好的知识产品”。
 但对于理性购物者,最终还是看购买来知识的真正使用价值。买来的加工知识对功利性的学习当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支付的起,短时间内扩大视野,纠正认知何乐而不为。 但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或许更重要。知识付费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好吃的甜品,不能当作主食。
这里,笔者自身的感受就是,对于自己想要认知提升和探索的领域,有这个时间花钱听过来人聊风景吹牛逼,不如利用互联网随处可得的信息和搜索引擎去自己探索和发现,这样的收获将会远远大于听一堂精品课。 付费的知识栏目像是精心制作的甜品,去掉乐枯燥乏味,充满包装诱惑,让你一口下去感觉很美好,但很难保证你所需的全部营养;而自己探索的过程,或许乏味,或许艰难,但它才是不断填饱自己的真正主食!


【回归理性:知识付费,避免陷入洗脑式营销的误区】
我们再回到消费和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学习这两个维度,去重新认知我们该如何知识消费,如何去学习。
书籍是已经有2千年的知识消费的实物产品。有人通过认真的学习统治了疆域民众,有人通过他推动的科技和认知的进步。然而没人把“四书五经”定价成物价之宝。。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也没直接造就千亿级的市场。大众消费沿袭百年不衰的也有《四大名著》《拍案惊奇》,普世的还有飘扬过海的《圣经》。
真的原因在于,所有的知识,并不在于创造他的方式、成本代价;或是他所用的推广渠道还是平台,知识的真正价值,是在于它给使用者带来的帮助!
水手不需要去学习营养课,成为营养师,带着VC上船。水手应该更多的应该了解,救生,艇筏,看地图,辨识方向,捕鱼生存等技能。水手想成为船长,应该有适合水手的学习路线和提升渠道。从三副,二副,大副到船长。 我们不能靠听船长讲故事的消费方式来晋升。所以,有的人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获得了晋升,有的人却一辈子都是水手。 这其实和有没有有没人愿意出来讲水手到船长的故事,每天给你讲点航海哪些事情。没有半毛钱关系。
洗脑术就是这样的,就是往往通过一些真实的现象描述,让你相信本质就是这样的。这兜售的可不是鸡汤,某种意义上可是毒药了。
然而,我始终相信消费的本质和学习本质他们是不会变的。
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是价值交换。而消费就是拿钱换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判断就是个人的使用价值。
学习的本质,是凭借经验产生行为或潜能的持久变化。 也就是能否真正学以致用。才是你真正学习的本质。
知识付费,如果你只知道买买买,不知道用。价值为0。琳琅满目的知识和快捷的移动支付只会让你掉入消费行为心理学给你设定好的温柔陷阱。
而对于知识付费平台的经营者们,我对他们的希望是,能始终如一的选择好内容的质量和品质,做好导购。如同电商做品控把关一样。毕竟对用户来说付费的价值是在于帮助自己开拓与提升,并且能节约时间,如果靠洗脑做营销,靠流量变现,只会消费者遗弃,被后来者赶超。


【醒醒:我们需要的不是知识消费,我们真正缺的是学习行为】
所以,我很庆幸,参与到健身和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而过去兜售健康产品的人却没有认真的告诉你,其实真正的的健康产品其实是免费的,你只需要长期坚持和科学的运动就能避免很多现代疾病。现在健康兜售的是健康的文化健康的认知。 同样,我觉得知识兜售也是如此。
现在,告诉你真相。花钱买一堆知识付费未必有用的。但你只要长期,坚持持续的学习,一定能得到最有价值的知识部分。 最有价值的不是那198一年,还是99一套课程。而是你产生学习行为之后对你带来的帮助和改变。
 主动学习是一种“逆人性”的行为。功利性的主动学习,是我们迫于社会丛林法则,想完成自己的高阶进化,避免淘汰。
那么在现代社会如何有效的学习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需要系统化回答的问题,当然可以为此开个专栏,或者定个付费问题都可以。然而,最好的方式,是系统化写一本书。很显然这样书肯定有的,这就是哈弗知名教授 戴维.帕金丝写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书内非常详细的传述了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你不信我说的,大可花几个小时,阅读完它,我们再来讨论。


知识不需要付费,需要付出的是学习行动!
文章图片
本文推荐的书,相信书籍是几千年来最好的只是付费产品,没有之一.

 主动学习,真正需要的不是我们去付费,需要的是我们付之行动,去养成学习习惯。让习惯产生对我们自身认知,能力的提升与改变。这其实又是一个体系化的知识。(依然有这样的书),再度推荐一本《习惯的力量》,作者是纽约时报采访人员曾获普利兹奖,真不书是他和教授合作的写的科普类书籍,有极强的叙述可读性也有科学理论依据。
知识不需要付费,需要付出的是学习行动!
文章图片
靠习惯养成,就这样生活、这样工作。无需焦虑,就能改善所有问题

相信读完两本书,很多专栏你不会去订阅了。利用互联网内容搜索引擎,书籍探索,养成学习习惯,才是我们立刻、马上付之行动并且值得持之以恒的事情:)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