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吧,向着太空|太空拥堵轨道冲突,地球法律如何管到天外?( 二 )


当然,随着自身实力的发展,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吸引力也在增强 。当前,中国航天在火箭、载人航天、卫星和深空探测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 。
火箭方面,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以及空间探测器,中国火箭阵容整齐,一应俱全 。载人航天方面,从神舟系列到天宫系列,中国已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并成功发射了第一组空间站模块 。
卫星方面,中国卫星行业已经部分进入了先进国家行列,尤其是北斗卫星系统 。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已组网完成,向全球提供服务,并且不局限于GPS卫星传统的导航功能 。月球与深空探测方面,“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画上圆满句号 。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抵达火星,火星探测车“祝融号”也已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下一步拟于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同时还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的环绕探测,2029年实施木星系及行星际穿越探测任务 。
目前,对于地球资源的争夺基本已经饱和,人类已经很难再爆发以争夺领土为目的的大规模战争,太空竞争日益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焦点和战略制衡的新筹码 。谁先取得太空主导权,谁就将拥有下一个时代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主动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具话语权的两大国家,在太空领域的竞争也越演越烈 。
出发吧,向着太空|太空拥堵轨道冲突,地球法律如何管到天外?
文章图片

失序的竞争不是所有的竞争都是有序的,尤其是在未经规制的太空领域 。随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太空领域合作与竞争关系日趋复杂 。
一方面,随着大国在太空领域竞争和博弈愈演愈烈,其对国际太空市场争夺越发凸显,进一步推动形成“竞争高于合作”的局面,增加发生太空冲突的危险 。
比如,不久前,也即2021年12月3日,中国通过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份照会,披露了美国SpaceX公司旗下星链卫星曾两次威胁中国空间站的内幕:一次找准轨道高度,几天后逼近,一次直接朝着中国空间站冲来,细思极恐 。
第一次,原本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的星链-1095卫星,5月中旬开始持续降轨,于6月24日到达382公里高度后保持运行,刚刚好与中国空间站的390千米轨道高度接近,严重违反了国际电信联盟规则,埋下祸患 。
第二次,10月21日,另一颗星链2305卫星再次连续机动,横穿中国空间站所在轨道高度,直冲而来完全没有停顿,离空间站最近距离仅仅四公里 。按照卫星7、8公里每秒的速度,这个距离要撞上只有不到一秒的时间 。
并且,卫星的轨道、频段是一种战略资源,低轨卫星是成千上万颗小卫星组成的网络,不会一次性寿命终止 。当一小部分卫星损坏或寿命结束,会发射新卫星补网,而不是把整个轨道资源让出来 。低轨卫星是有限的,而且有优劣之分,不同频段传播损耗不同 。
国际上,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主要是“先占先得”的抢占方式,而轨道资源作为一个重要门槛势必加剧大国的角逐,使得地缘政治进入外层空间 。这也导致发达国家率先发射卫星,优先使用,优质轨道和频率颇为拥挤,而后发国家将十分被动,太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