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小感——人生之“度”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从前从未有过切身体会,现在是真正能够感同身受了。
坐上一个人的列车,前往未知的旅途。
环顾周遭人情事物,没有一丝熟悉的气息。
人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最疼最爱自己的父母以及爱人,想要通过思念亲人来减缓心中的离愁别绪、顾影自怜。此刻的我因为小小的牙疼,又引发了小文青的矫情。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古多情皆伤情。对待人情世故越感性的人,往往在无尽的情网里越陷越深。
就像陷入了深不可测的沼泽地,越是挣扎祈求解脱,就越是事与愿违。
造化弄人,似是而非,世事可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所以无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讲求一个字——“度”。对待人情事物,若能真正做到不嗔不怒,无悲无怨,事前不过度期望、奢求,事后亦无过分的思、怨、念,面对人、事、物永远秉持一种“中庸”的态度,方能练就一颗外圆内方之心。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外若流水般丰富多变、灵动通透,内似磐石般坚不可摧、坚定果敢。真正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生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明智,又从明智到守拙的过程。当我们初识世事之时,对人情世故的认知还尚未开化、完善。
此时的我们处于无知的状态,属于“ 十有五而志于学”。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经历过人间的坎坷崎岖、世事变幻以后,体味过人情冷暖,对人生的领悟与见解也趋于成熟、深刻。
此时的我们处于明智的状态。属于“四十而不惑”。【牙疼小感——人生之“度”】当对世态人情有了深刻感悟、阅尽世间沧桑,看破浮华尘世之时,此刻的心态就达到了一种超然之境。能够看破红尘,不被七情六欲所困,不喜不悲,不怨不怒,与世无争,淡泊明志。能够以一颗包容之心去看待人间事,去感受世间情。此时的我们不会去与俗世争名夺利,不卑不亢,抱朴守拙,真正练就了一颗上善若水之心。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时候我们就处于守拙的状态。属于“五十而知天命”。水之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它永远能够秉持一颗“海纳百川,厚德载物”之心,表里如一,静默包容,澄澈通透。
水拥有超然傲世之才,却能韬光养晦、抱朴守拙,藏智显愚。
“大智若愚”之道就在于此。我有时候会思考“聪明”与“智慧”的界限究竟该如何界定,现在终于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了。
所谓“聪明”,即:能够学他人之未学,思他人之未思,行他人之未行。
简言之,即在一定情境下能够拥有他人所未拥有的潜质或能力,并将其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出来,为他人所觉察。此即“聪明”。
所谓“智慧”,即:拥有所有聪明人所具有的潜质或能力,但是却未将其表现出来,而选择藏锋守拙。然而此时的智人并不一定是因为处事低调,为人谦恭而如此,也可能仅仅是出于自我保全,以期明哲保身来考虑。做为后一种情况又另当别论。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此时所说的“智慧”仅针对前一种情况。
人生就是一个关于“度”的把握的过程。
愿每一个追梦人都能把握好人生之“度”,做到情有所度,心有所栖,梦有所归,真正实现不限度,不越度,达到人生的“度”之佳境!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
- 急于表达——往往欲速则不达
- 慢慢的美丽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2019-02-13——今天谈梦想()
- 考研英语阅读终极解决方案——阅读理解如何巧拿高分
- Ⅴ爱阅读,亲子互动——打卡第178天
- 低头思故乡——只是因为睡不着
- 取名——兰
- 每日一话(49)——一位清华教授在朋友圈给大学生的9条建议
- 广角叙述|广角叙述 展众生群像——试析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