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语】|【心灵之语】||裘公老街

【心灵之语】|【心灵之语】||裘公老街
文章图片
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就是裘公老街,老街离我家很近,那时候,仿佛世界就那么大。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被奶奶喊着去酱坊里面打酱油,一路上哼着刚学会的歌,时不时摸着裤兜里奶奶给的“零花钱”,顺便去鲍奶奶家买个五分钱的花生糖。

老街建在宣城市水阳镇裘公河边,街西边是裘公渡,河对面的人到街上或街上的人到外面的世界,都要经过渡口。

裘公渡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传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丁奉率领10万军民建成金宝圩后,在东南西北设立渡口,以方便四面八方的交往和管理。西渡口有一个姓裘的老翁常年在此接送过往的行人,为民劳碌,深得众望。某年秋后的一个夜晚,渡口边上,村庄里的农民们正忙活着堆草垛,将大红灯笼高挂在枣树上,恰有一条乌龙从上空掠过,误认灯笼为红珠,从云缝中探头相戏,却为灯笼所灼。乌龙狂怒发威,扶摇直上,掀起万丈狂澜,却将渡口淹没,在渡口边冲出一深潭,裘姓艄公全家淹死在深潭里。后来村民请求法师制服乌龙,将其用铁链锁在深潭下方,人们为纪念裘姓艄公及其一家人的恩慧,遂将西渡口改为裘公渡,深潭名为清水潭,成年千年至今。
老周家店就在渡口旁边,是当年街上最繁华的地方,店里陈列着各种颜色的布料,每逢赶集都簇拥了满满的人。对河的人过了渡,就是从这儿进街的。街中间鹅卵石和青砖之上,平铺三块半米宽青石,沿街用两块同样宽的路牙,续建成2里长的街道,沿街数有商家店铺和小楼栉麟次比……每逢年节,家家门前挂起灯笼,街上人来人往,更加热闹。
公社在老街的中间,旁边的糍粑铺的大师傅和爷爷很熟悉,我现在还能记得他的样子,高高的,身体发胖,穿着背部带有五角星的白背心,满脸是汗。爷爷偶尔抽出点闲暇,到公社旁边理发店理发,顺便买一个刚炸好的糍粑,最后眉毛剪了,鼻毛剪了,耳朵也掏了,那应该是他最惬意的时光吧。
公社的对面是个澡堂子,那时候进澡堂子都是有身份的,我这个小屁孩只能偶尔年节跟在奶奶身后洗“妈妈汤”,说是这样的汤里施了尿素,小孩洗了肯长。澡堂旁边是铁匠铺,父亲就是在这里这买了一口铁浴锅,头顶着回家的。

老街的最东边有个电影院,每次只能在外面听里面的声音,多想溜进去啊,能记得的电影就是《闪闪的红星》、《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时候谁要是能带我进去看场电影,那一定是对我最好的人。
夏天的夜晚,人们端着一张凉床,挤座在一起,一边掇饮着凉菜,拍打着手里的芭蕉扇,一边遥望着栋栋小楼排出的一线蓝天和星星,叙述着各自的家务和喜怒哀乐。
后来读书去了外地,每当回家时,父亲都会穿过老街早早在渡口上等我,对河遥望着。工作以后,父亲每次来合肥看我,都要穿过渡口,奶奶担心父亲安全,总是不断叮嘱。父亲到合肥没多久,奶奶又牵挂他早点回去。
几年前,我第一次带孩子爸爸回老家时去了老街,走过光滑和有点失修的青石板上,他好奇的在每个店门口驻足了一会,有点兴奋的说:“原来你们裘公街上还有这样的老店”。我们走过铁匠铺家,木门在常年的雨水淋湿下已经泛黑,铺子里面空空的,只有不多的铁器上面已经有些生锈。老周家的店还在,里面几个中老年人打着麻将,铺子上放这些有些陈旧的货物。
裘公老街,你还留着那高高的老店门,厚厚的木板,铁匠的起子、板子、老虎钳。走在青石板上,我还能感受到你以往的车水马龙、父辈们的脚步声声。你是在用现在容貌叙述往日的繁华吗?旁边的那个理发店的女孩如今去了哪里,成了谁家的媳妇?当年门庭若市校园小店,善良、大方、笑颜的宫师娘你还好吧。时间都去哪里了。
【心灵之语】|【心灵之语】||裘公老街
文章图片
我想起《千与千寻》电影中的一段经典台词,白龙对千寻说:“千寻,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没有了名字,就忘记了回家的路”。
【心灵之语】|【心灵之语】||裘公老街
文章图片
裘公老街,是我惦记的名字。

专题1|【心灵之语备选池】愿我的声音,直抵内心深处。

【【心灵之语】|【心灵之语】||裘公老街】专题2|【心灵之语专题推文〈精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