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表征是什么()

什么是心理表征?今天看《刻意练习》,里面出现了一个心理表征我没看明白?想问下什么是心理表征。
到底什么是学习?
人是如何学习的?
有没有专门研究学习的学科?
今天这篇文章,讲透学习的底层原理之一「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什么()
文章图片

认知心理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因为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重要,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一直到死亡才结束。但是我居然找不到同类,我身边没有研究学习的人。可供研究的资料也不多,就那么几本书,而且还几乎都是国外的,比如《刻意练习》、《如何高效学习》、《学习之道》、《认知天性》等;国内研究学习方法的,比较有名的可能就是成甲老师了。我看完这些著作之后,不仅略感遗憾,就这些了吗?直到有一天,我在知网上研究心理表征,突然发现,原来居然有一大批科学家在研究学习这件事,而且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了。大概是从1950年代开始,就有一批科学家忽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想研究人类到底是如何加工信息的,即大脑是如何编码、储存、提取信息的,其中涵盖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推理、思维、语言等等。科学家们把这门学科取名为“认知心理学”,现在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科学,叫做“认知科学”。它集合了很多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和思想,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脑神经科学等。

心理表征是什么()
文章图片

高手拥有更好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从万维钢那儿听来的。万维钢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普通人与高手的差距,在于他们各自所拥有的心理表征的差距」。当时看到这句话简直太兴奋了,所谓高手,就是不断刻意练习,拥有了更好的心理表征那群人。但是什么是心理表征,万维钢没有讲透,他只用了“套路”两个字来解释这一切。于是我又去找了万维钢推荐的《刻意练习》来看。《刻意练习》的作者说「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棋手拥有着更好、更多的心理表征,并且一直在不断练习这些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什么()
文章图片
但看完之后,还是一个感觉: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厉害的人,只要我们不断刻意练习,优化我们的心理表征。可什么是心理表征?《刻意练习》也没有讲透,它只是大概提了一下,说这是一种心理结构。从那以后,我心里就一直有个疑惑,到底什么是心理表征?好像很多人都在说心理表征,但大家好像都是道听途说,其实并没有真正明白。前段时间,我终于忍不住了,就上“知网”搜,打算彻底把心理表征搞懂。这一搜,竟让我发现了新大陆——认知心理学。原来20世纪50年代,就兴起了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专门研究人类是如何学习的,如何记忆的,叫做“认知心理学”。天呐,我很早就听说过认知心理学这门学科,它居然是专门为研究学习而生的学科。我有种孤雁找到了群体的喜极而泣。于是我开始用知识树,如饥似渴的学习认知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开始了学习方法的再一次飞跃。所有的学习方法都被我再次迭代了一遍,以后我都会以思维模型的形式写在文章里,这次先讲“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要理解什么是心理表征,我们需要先了解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学科,即人类是如何学习的学科。所以,如果你要研究学习的底层规律,巨人就在认知心理学这门学科里。那人类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呢?科学家们将其抽象、简化成这样一个模型:即输入——加工——储存——输出。


外部的信息输入进来,被大脑加工,然后储存起来,待到需要的时候再输出出去。
【心理表征是什么()】这个模型再简化一下就成了:外部信息——输入——大脑——输出——外部信息。

心理表征是什么()
文章图片

但是科学家们觉得用信息来形容这一切太过笼统,于是找了一个词「表征」来形容。什么是表征?表征一词的英文原名叫“Representation”,意思是代表、象征。即以一物作为另一物的代表,或者用一种信号代表一种事物。在认知心理学里面,表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方面, 表征是独立于学习主体的外部信息结构形式; 另一方面, 表征是指反映外部信息的学习主体的认知结构。人们把前者称为外部表征, 把后者称为内部表征,也即心理表征。——张向阳即:当外部信息还没进入人脑的时候,叫做外部表征,它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课程等等。当外部信息进入人脑之后,它会被我们的大脑加工,以一种特别的结构储存在大脑中,这种结构可能是生物电,或者是其他形式。具体什么形式不知道,我们暂且把它叫做内部表征。但是科学家们认为,为了区别外部表征,彰显内部表征的特别,应该再换一个词,于是就有了“心理表征”。用图来表示大概是这样:
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模型,当它还没被我们学习的时候,它就是外部表征;当它被我们的大脑加工,储存在大脑里的时候,就成了内部表征,即心理表征。也就是说,此刻,你大脑里面储存的所有知识结构,都是心理表征。决定你认知的,也是你此刻所拥有的心理表征。理解了这句话,就不难理解比尔·盖茨那句「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脖子以上的区别」。所谓脖子以上的区别,指的就是心理表征的区别。所以《万万没想到》和《刻意练习》才同时传达出这样的洞察,「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心理表征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完善我们的心理表征,让自己变得更智慧。

image.png
为什么——心理表征对我们的启示
懂了心理表征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心理表征决定着我们如何理解新知识,如何筛选过滤新知识,以及我们最终的认知高度。
用一张图来表示是这样:

image.png 一个新知识,或者说一个新观念,进入我们的大脑后,形成心理表征;最终这个心理表征又会反过来,决定我们如何理解一个新知识,如何过滤一个新知识。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上面这点之后,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我们看那些专业书籍会很吃力,觉得很晦涩。因为我们的大脑里面没有对应的心理表征,所以就自然难以理解那些新知识。懂了这点之后,我感悟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举个例子:我看《认知心理学》的时候,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有的章节读第一遍的时候一脸懵逼,这特么在讲啥?然后我立马就想到心理表征,我之所以看不懂这一章,是因为我的大脑里面没有对应的心理表征来帮我理解。于是我立马再读第二遍,咦,居然能理解一部分了。因为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没收获,我建立了少许的心理表征,这少许的心理表征能在我读第二遍的时候,帮助我理解。……就这样不断建立心理表征,不断产生更多理解,直至最后完全弄懂。就像这张图一样:

心理表征是什么()
文章图片

这个学习方法被我用来学习那些艰深的理论,是我从心理表征得到的启示,分享给你。我们之所以看不懂一个东西,是因为大脑里面没有对应的心理表征。如果遇到这种时刻,不要慌,多读几遍,每读一遍,你的心理表征就会多一点,慢慢的你就能理解这个东西了。二、每个人都有所知障心理表征除了帮助我们理解新知识,它还筛选过滤新知识。学习者会根据已有经验对信息进行过滤, 把能用已有经验进行表征的信息保留下来, 而把与已有经验无关的信息过滤掉。——《基于心理表征的概念理解学习策略探析》也就是说,我们已有的认知会决定我们愿意接受什么知识,不接受什么知识。这会导致一个可怕的后果——最后我们将变得封闭而顽固。我们会一遍又一遍的强化我们已有的观念,坚决抵制那些与我们相左的观念。正如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里说的: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其具体表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把时间当朋友》《学习之道》的作者也在书中强调:定式一词原为德语,意思是“装置”。所谓思维定式,你可以理解为先入为主的概念,会变成你未来思维旅途中的路障。——《学习之道》

所以乔布斯才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真的很智慧,虽然乔布斯可能并不懂心理表征,但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我现在也会特别注意这点,因为我非常害怕我的认知会逐渐囚禁我,最后变得狭隘而封闭。所以一直用老乔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作为微信签名勉励自己,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东西,如果遇到我不曾了解的东西,应该先悬挂它,等以后慢慢求证。这件事让我受益良多,分享与你。

怎么做——如何拥有更高级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不但是我们此刻所有认知的集合,而且决定着我们未来怎么理解新知识,要过滤哪些新知识。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他们拥有着更好的心理表征。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拥有更高级的心理表征呢?一、巨人思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既然巨人拥有更好的心理表征,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学习呢?模型君一直在强调,千万不要闭门造车,不要什么东西都自己去悟。你辛辛苦苦几十年时间感悟的东西,很可能只是人家的基本功。我现在特别警惕这点,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想这件事是不是有人做过?有没有巨人可供学习?

心理表征是什么()
文章图片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二、思维模型:以思维模型为基本单位第二个建立高级心理表征的大杀器是思维模型,我现在不论学什么,都以思维模型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不论思考什么,都以思维模型作为思考的基本单位;不论做什么,都以思维模型作为指导方针。这件事让我受益良多:1、思维模型帮我更好的看清事物的本质。2、思维模型简单好用,大幅降低了记忆负担。分享给你,希望你今后也能以思维模型作为基本单位,去学习、去思考、去做事。三、结构思维: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光有思维模型还不够,当思维模型变多之后,它会变得臃肿而混乱。所以我们还需要结构思维,把每个思维模型进行分类和系统,让它们形成金字塔结构。我所认识的牛人中,他们大多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无论什么新知识进来,都能迅速的对这个新知识进行识别,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更牛逼的是,有了知识体系之后,你会具备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眨眼判断。这种能力正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那些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四、一种工具:知识树我大概是从大二、大三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件事。所以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上面这些东西贯穿起来,如何让这些东西落地,于是慢慢悟出了知识树这个工具。从那以后,我基本上每天都在用知识树学习,就跟吃喝拉撒睡觉一样,我已经离不开它。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模型君。所以我也把它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因此受益。

image.png
PS:有读者说没读懂。其实没读懂是正常现象,因为你没有建立对应的心理表征,所以我才在文章里分享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学习方法,等你第二次读它的时候,你就会稍微懂了一点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