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儿子学习“非暴力”沟通——暴力沟通的四个深层原因
场景一:
【向儿子学习“非暴力”沟通——暴力沟通的四个深层原因】我下楼去便利店买东西,儿子很热心的陪我去,在路上我回复同事的信息,前提是同事的这条信息让我有点不爽,这时候儿子很开心的问我说“妈妈,谁给你发的信息呀?”还好心的提醒我“妈妈,在路上看手机要小心,要不会出危险。”我很不耐烦的甩开儿子的手,对儿子吼“没看到妈妈在有事么,不要打扰我。”
懂事的儿子马上闭嘴,脸上欢快的表情一下子消失了,不过他非常意外的对我说:“妈妈,我爱你”。
当时的心情呀,真的是无比歉疚,我用“暴力”沟通的方式对待儿子,而儿子却用温和的方式化解了我的暴力。
场景二:
我们家吃晚饭之后我在收拾,我先生好心的提示我:“夏天天气太热,这些骨头类的垃圾一定要马上扔掉,要不过了一晚就会变臭。”
我没好气的回他:“我什么时候不是马上把垃圾清理掉?还用你来提醒。”
我先生的语气立马也变了,“好心提醒一下,你这人怎么这样。”
我立马火了,“还是多提醒下你自己吧,哪次不都是因为我不在家而你忘记倒垃圾的。”
就在我俩即将要吵起来时,儿子在旁边说:“爸爸妈妈,以后我会帮你们倒垃圾的。”
儿子的做法再次让我汗颜。
儿子的这种沟通方式用理论化的说法就叫做:非暴力沟通。必须向儿子学习“非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上面写的两个场景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有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就莫名其妙地陷入暴力沟通当中了。
然而我们要知道,暴力沟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产生的后果就是会让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群体都非常的不幸福。
“非暴力沟通”既是书名,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创始人叫做马歇尔?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也是一名临床心理学专家。他在工作中运用这套理论,解决过许多人的心理问题。
暴力沟通产生的四个原因: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的意思,有点像是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
比如说,你上班的时候,每天都要擦办公桌,才会觉得桌子是干净的。可是你的同事小王呢,对自己要求不高,一个星期就擦一次,也觉得挺干净了。结果你,你马上就给小王贴上了“邋遢”和“懒惰”的标签。
当有这种标签时,你在和小王沟通时很难没有偏见,有可能就会这样暴力沟通:“小王啊,你也太懒了,桌子这么脏都能做下去!赶紧擦擦把!”
如果进行平和的交流,应该是和同事说:“小王啊,我发现你一礼拜才擦一次桌子,但是咱们办公室窗户不密封,灰太大,桌子上落灰对你的身体不好。你每天擦一次可能更好。”这样的表达方式,就能够体现出你的关心。
2、进行比较
和他人进行比较很容易理解,一个人总是和别人攀比,始终不能和别人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关系不平等,还谈什么交流呢?
像个人处于相互攀比的状态,就像两个运动员赛跑一样,只有通过力量上的对抗,才能解决攀比的问题。而力量上的对抗,当然也是一种暴力行为。
在场景二中,我的暴力沟通原因就是和先生的比较心理。
3、回避责任
回避责任是指我们的表达方式,经常会忽略掉内心的情感根源。
比如说,一个家庭主妇,总是抱怨自己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小孩,做家务。在孩子面前也抱怨,在丈夫面前也不停地抱怨。这种抱怨就代表着逃避责任。这个妈妈本来也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才去做这些事的。但是呢,一旦把表达方式换成“不得不做”的时候,她就不自觉地忽略掉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仿佛照顾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打扫的不是自己的家一样。
当她对孩子说:“妈妈都快累死了,成天给你当牛做马,你还不听话!”你想想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暴力伤害吗?全职妈妈本来已经非常辛苦,工作的价值也常常被忽略,如果再用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来交流,更加深了家人之间的矛盾。
场景一中,我的暴力沟通原因就是回避自己不好好走路和不愿意和儿子说话的责任。
4、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是怎么让交流变成暴力的呢?很多中国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们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孩子明明一直成绩就不太好,在班里排名倒数,平时大部分学科能考及格就不错了。可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一类的原因,就和孩子说,你将来必须考上清华或者北大!父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这显然也是一种暴力。
推荐阅读
- 跌跌撞撞奔向你|跌跌撞撞奔向你 第四章(你补英语,我补物理)
- 奔向你的城市
- 由浅入深理解AOP
- 2018年9月5日,星期三,天气晴
- 继续努力,自主学习家庭Day135(20181015)
- python学习之|python学习之 实现QQ自动发送消息
- 精神,带我走向人生的天堂!
- 一起来学习C语言的字符串转换函数
- 定制一套英文学习方案
- 漫画初学者如何学习漫画背景的透视画法(这篇教程请收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