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三叹抒真情|一唱三叹抒真情 ---《乡愁》微课稿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学习的重点是:一唱三叹抒真情。
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怀念家乡的缠绵情思。古往今来,乡愁一直是文人笔下流淌的感情主流,也是我们心中常常泛起的情感涟漪。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主题多以乡愁为主,有“乡愁诗人”的美誉。今天我们就跟着余光中先生学习抒写情感的一些技法。
任务一:朗读诗歌,想一想:乡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引起读者共鸣的?
(屏显)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明确:作者把无形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有形的事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上,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意的事物,叫做意象。在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四个意象,邮票寄托的是少年外出读书时对母亲的依恋;船票寄托的是出国求学时对妻子的爱恋;而坟墓则是阴阳两隔后对母亲深深的怀恋和追念。这前三者都是实写,是对小家的思念,最后一节中的海峡,寄托的是游子的家国之思。用四个意象四个小节来反复抒写内心同一种情感,在形式上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诗歌具有隽永悠长的美感。这种重章叠唱的写作技法,自《诗经》以来,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写法之一。
任务二:再读诗歌,比较观察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屏显)
原文:小时候改文: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邮票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船票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中年后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坟墓
我在外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分离后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乡愁是海峡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通过朗读比较,我们发现,余光中的诗歌之所以脍炙人口,不仅是因为四个意象的选用造成重叠往复的咏叹,还因为语言形式整齐中有变化:四个表时间的词语,前两个是陈述性的词语,第三个换成感叹性的词语“后来啊”,第四个又变成转折性的词语“而现在”。句式有长有短,短句简明活泼,长句丰富缠绵。长短句交错使诗歌具有多样参差之美。这样的变化,不仅使语言有流动跳跃之美,而且使情感的抒发更加深沉厚重。
这首诗使用的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在音韵上都是仄声,而前面的量词“枚”“张”“方”“湾”是平声,平仄相间,形成一种抑扬有致、低回哀婉的音韵美。
音乐是流动的诗歌,诗歌是有形的音乐。余光中的很多诗歌都有这种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任务三:联读诗歌,探究余光中诗歌的特点,学习一点写小诗的技巧。
(屏显)
风铃
【一唱三叹抒真情|一唱三叹抒真情 ---《乡愁》微课稿】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天问
水上的霞光呵
一条接一条,何以
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
一盏接一盏,何以
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
一颗接一颗,何以
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
一天接一天,何以
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
把我接走的,究竟
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课堂小结:
从余光中的《乡愁》诗中,我们学到了这些创作小诗的技法:
(屏显)
重章叠句又灵动变化,
长短交错而参差多样,
巧用叠词使抑扬有致,
声韵和谐而适读宜诵。
同学们,遣词造句细思量,一唱三叹抒真情。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谢谢你的聆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