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4个月内提价2次,星巴克的神坛故事还能讲多久?( 二 )


销售下跌的背后,却是在国内的疯狂开店——过去两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新开了1200多家门店 。据了解,这些新开门店为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带来了近70%的增长,而且星巴克还曾计划2022财年在中国计划总店数达6000家,进驻230个城市 。 
但从总的门店数量上来看,星巴克目前还是失去了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 。截至今年1月2日,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总数达到了5557家,略少于瑞幸 。
另外,为了留住行业人才,星巴克提升了员工待遇,也增加了一定的运营成本 。
2021年11月,星巴克中国宣布调薪,并加大对员工的福利投资:所有星巴克中国的全职门店零售员工,都将首次享有“14薪”,计划将在原有13薪基础之上,额外再增加1个月工资的金额作为奖金,覆盖范围包括从星级咖啡师到区经理级别的近4万名全职员工 。 
提价不是救命稻草对正在经历“内忧外患”的星巴克来说,提价到底是不是能够提振盈利能力的救命稻草?
自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以来,星巴克是发展速度最快的美国企业之一,中国大陆也成为它最大的海外市场 。但过去两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负面消息频出,一度被卷入卷入舆论漩涡,多次被网友吐槽“傲慢”,还成了道歉专业户,但是大多数道歉却并没有让网友买账 。
而这次“驱赶民警”引发的舆论风波,又成为了星巴克的一堂公关课 。“重庆星巴克劝离在门店门口吃饭民警”引发热议后,人民网评发表评论称,无需过度突出星巴克的外企身份 。驱赶民警这种做法,发生在国内企业身上也不容原谅 。原因很简单,谁伤害为公众服务的人,谁违背公序良俗,谁冒犯大众情感,谁就难逃大众谴责 。
此前星巴克因食材过期、不收硬币等事件也曾向公众致歉,但最终的舆论效果都不理想,甚至反而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
去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有采访人员卧底了星巴克在无锡的两家门店,发现其存在多次使用过期食材、擅自更改保质期、售卖隔夜食品等现象 。但在消息曝出后,星巴克官微第一时间只是表示“深感震惊” 。
与此同时,国内本土咖啡新势力发展迅猛,星巴克的压力越来越大 。创投市场逐渐冷静,一级市场投融资活动受阻,持续降温,但在去年,无论是平价咖啡还是精品连锁咖啡,纷纷获得资本的青睐和热捧 。
以单店起家的精品咖啡品牌Manner去年一年内完成三轮融资、估值超30亿美元,单店估值达1007万美元;去年被喜茶领投、完成A+轮融资后的Seesaw估值从原先的2亿飙升至10亿元;抢占先发优势、门店数量已突破5600家的瑞幸,去年4月获得2.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有望重回规模增长,而这些新品牌,在更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群体中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 。
销售额下降、客单价下滑,越来越多“选手”入局咖啡赛道,舆论争议重重......星巴克曾经在中国的神坛故事,还能讲多久?从2021年10月至今,星巴克也已经在4个月的时间内提价2次——包括了菜品和饮品,甚至提价可能将成为2022年星巴克的关键策略 。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食品饮料行业涨价已经非常普遍 。在咖啡行业,除了星巴克,瑞幸和Tims咖啡也都在近期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 。
据上证报报道,瑞幸咖啡客服告诉上证报采访人员,根据公司决定,去年12月,有数百家门店的外送饮品和自提饮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调了3元左右 。上调原因是基于租金、人力、原材料等营运成本的综合考量 。而早在2020年初,瑞幸咖啡全线产品就曾提价1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