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孩子好奇的体验

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好多的问题。我真正感到好奇,是在所问的问题以某种方式返回我这里,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
1、“那是什么?”当一个初学走路的孩子开始对这个世界发问的时候,他期待得到更多——期待成年人谈谈这个世界。是想得到一个空间去对话,去思考,去好奇,去惊讶。因此成年人不应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他所指的东西是什么,还应该详细讲述那个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不同方面,它有什么共性和个性。
2、孩子天生地几乎对每个事物都感到好奇,而成年人需要去了解孩子好奇心的本质。
3、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早熟的好奇心,它只偶然出现而且十分肤浅,它几乎对孩子适宜的成长没有作用。早熟孩子的大部分问题是一闪而过的问题,它们的出现并非源于全神贯注,并非源于真正的兴趣。
4、一个不那么有好奇心的孩子可能已经从成人那儿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问题止于答案。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成年人应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而不是很快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
5、也许好奇是一种只能被间接引导的聚精会神的状态。一位善于思索的家长或一位教育有方的老师不必是一个能够构造或控制孩子的每种可能体验的人。但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善于抓住问题并且能用浅显的方式去深化它的人。
【《教育的情调》——孩子好奇的体验】6、什么才是能够回答孩子问题的好故事呢?一个好的故事不会机械地让孩子认识现代科学发现的自然规律,孩子们提问时想要的并不一定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一个合适的答案就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一个能提供答案的好故事会使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一位富有机智的教育者会让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