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今晚,才8点10分,女儿就打电话来,说:“妈妈,你快点回来,爸爸今天特别累,睡觉了,你回来跟我背书。”
我刚刚在朋友店里喝茶, 听到女儿不断的催我,让我回家帮她背书,我心里挺不耐烦的。
便说道:“妈妈有事,你自己先读熟了,妈妈回来再帮你背”。
一旁的朋友听了说道,都三年级了,还不会自己背书,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依赖性那么强。想想也有道理,便没理会女儿,办完自己的事情,九点多点便回家了。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重要。
刚回到家,就看到女儿自己一个人无聊的把好几件新衣服都穿在身上,看见我回来,像玩游戏一样,不停的脱衣服,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回来后,我马上帮女儿背书,可刚背了两段,第三段就背不出来了。
我带着埋怨的语气对她说:“你看你,都九点多了,怎么书还没读熟呢?每一次让你背总是这样,一点都不熟,这要背到什么时候呀!”
就这样,背完书都十点钟了,看到女儿特别委屈的样子,我心里还特别窝火,我心里一再责怪她,都三年级了,怎么还这么的不自觉,
等女儿睡觉后,看到老公的手机里有那么多的微信语音,便打开听听。
一点开,便听到女儿背书的声音,背了一段后,女儿说:“妈妈,我现在就背给你听,等你回来了就不用背了,现在已经很晚了,我困了,我都冷死了。”
女儿背完书后,可能是无聊的很,就在学着各种叫声。
最后,女儿说:“妈妈,你早点回来。”
听完女儿的这段话,我内心忽然有一种自责的感觉。想跟女儿说点什么,可是太晚了,女儿已经睡觉了。

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
于是,我便在笔记本上给女儿留言:宝贝,刚刚妈妈听了你的留言,知道妈妈错怪了你,有时候妈妈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情绪上来了,也会处理不好的,但是,你心里有委屈一定要说出来。妈妈一直都希望,能够找到更适合教你的方法。可是,有时候妈妈自己也会不知所措,妈妈也在努力学习中,你要理解妈妈。

妈妈知道你是希望妈妈能够早点回来陪你,可妈妈误以为,你总是在拖延时间,不肯睡觉,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所以我就生气。没有时间观念是妈妈的缺点,但是我希望通过自己慢慢的改变,来带动你把这个坏习惯改掉,好吗?宝贝妈妈爱你!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
第二天,我把留言给女儿看,女儿看后很开心的要跟我抱抱和亲亲,伸手抱着女儿,女儿笑着说:“妈妈,你真的爱我吗?”我说:“爱呀!怎么不爱呢!无论你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回来跟妈妈说,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我知道,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有多么的重要。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会让孩子内心更加安定。

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就会丧失基本观念。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与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她们?”那么,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耐心一点。
【《正面管教》之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态度,我们在对待孩子是时就会很有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