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读书摘录

前段时间我在深圳宝安沙井上星中心公园的街区自助图书馆借到了薛在君、刘进华著的《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制订战略的三部曲:厘清愿景→确立使命→引爆商业模式,阐述了厘清企业愿景的“五大价值追踪法”和引爆商业模式的”七大节点等内容。以下是读书要点摘录: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大爆炸时代,同时也是学习、创新的时代;变化成为常态,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是企业最有力的生存方式,企业只有推动变化,驾驭变化,才能避免危机,抓住商机。
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的命运。生存就是选择正确的战略而获得盈利;发展,就是顺利实现企业战略转型而持续盈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战略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战略是企业的导航系统,它要探寻下一步的价值空间(愿景),并确定下一步的利润来源(使命)及其获取路径(商业模式/目标),企业战略是发现价值,确证利润来源以及实施决策的全过程。CEO是导航员,愿景、使命、商业模式是导航工具,称职的CEO不仅是管理者,更应是领导者,提供思想、价值观、使命感。而企业家需要具备战略思维,他的智慧不仅仅来源于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透视、分析,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洞察力、预见力,去捕捉商机的能力。
企业战略的结构:愿景-使命、商业模式,愿景是战略的起点和高点;使命是愿景的具体化和商业化;商业模式(目标系统)是战略的规划与落实。理清愿景,确定使命,引爆商业模式,这是战略三部曲。
企业愿景要从抽象概念落实到具体概念,必须建立在产业突变面、企业核心专长、客户潜在的新需求等深刻而富于创造性的理解上,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价值追踪法来确立,它包括价值扩张(产品升级、价格阶梯、区域扩展等)、价值创造(产品、管理创新,战略、商业模式变迁等)、价值转移(需求变迁)、价值生成(产业、产品分化)、价值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企业战略的逻辑:战略预测:愿景——发现价值空间;战略定位:使命——利润模式识别;战略规划:目标——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实施:执行——企业架构。利润模式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依据,利润区所在是企业战略的定位所在,利润模式识别是企业制定未来战略的依据。
企业战略的周期:每时每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加以修订,不断调整。一般为3`5年,甚至10年。企业掌舵人需要针对客户、环境的变化,在战略转折点,即企业经营方式必须改变的时间点,重新对企业进行战略校准。
企业模式的工具:价值链与价值网络。价值链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全过程,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每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以独特方式联结在一起的九种基本的活动(支持性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采购;基本活动-进料后勤、生产、发货后勤、销售、售后服务)构成的”。
价值链的三个层次:产业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关键关节价值链,它是工作流、实物流、信息流、现金流循环往复的环路。价值链上存在“高利润守恒定律”:克里斯坦森认为,高利润守恒定律是价值链上并列着规格化与高度相互依赖性结构,以及互补的大量商品化与反商品化过程,其存在目的就是提高不够好的产品性能,以逐步竭尽最佳产品。
价值网络的节点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基本单元,每个节点都有自己进行价值创造的方式和模式,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包含客户与市场、渠道与销售、组织与流程、供应链、竞争与生态、产品与品牌、知识与创新等7个主要节点。
规模与速度: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大的打败小的,只有快的打败慢的。规模与盈利存在V形曲线,表明以规模取胜的群组和以强化立基市场取胜的群组享有竞争优势,而那些规模不上不下的企业处于劣势。经商究竟谁鹿死谁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速度。,在方向、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
企业的分类:收入与利润增长速度,两位数增长的是卓越企业;个位数增长的是优秀企业;微增长的是普通企业;处于停滞、亏损状态的是僵尸企业。
商业模式:企业的利润倍增机制,是由一个或多个盈利模式构成的连环效应(正反馈效应)。从整体来看,商业模式是企业的独特的价值网络,包含了7大节点(前述),企业在自身的价值网络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塑造出独特的引爆点(盈利模式),它是构成商业模式的基本单元。引爆点之间协同,达到相加、相乘、乘方的效果。把企业各个引爆点达成有机连接的力量,即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战略制高点。建立在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基础上的统一性原则,促进各引爆点相互协作而达成合力的最大效果。
商业模式的空间形态为多点引爆,商业模式的进化方式是多级火箭模型。
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结构:统一性法则。
1.客户偏好、产品设计的统一性原则;a.概念工程:阶段一、了解客户的背景环境(可以运用KJ图表),阶段二、由理解转换为要求,从客户的要求中找出关键重点,客观付诸事实的叙述;阶段三、将所知落实,确认客户的关键要求后,以可测量的单位加以定义,并一一呈现;阶段四、概念成型,根据客户和设计工程师双方的角度,将复杂的设计问题拆解为一些子问题,一一将解决的概念成型,由此产生最好的设计概念;阶段五、反复结合与改进最初的解决概念,根据客户要求、组织条件进行评量,筛选出主导性的概念;关键特性是指产品或制程中的某些重要特性,而成为最终客户价值感知所系,客户的需求-制造上的要求-制造能力的要求,包括产品关键特性,制造关键特性,组装关键特性。
2.产品、流程、供应链的三维同步工程。,即企业同时开发产品、流程、供应链。
3.核心事业与周边事业拓展想统一。多数成功企业的主要成长来源是发展能够巩固核心、并共享经济的适当周边事业,而不是进行无关的多元化。
4.有机增长与对外并购相统一。有机增长是以企业内部创新带来的增长,对外并购要并购相关、相容的企业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
5.自制、外包与战略定位相统一。
6.品牌与产品、商业模式相协同。
7.创新与战略相统一。
几种常见的商业模式:一、复利模式:滚雪球效应;二、连锁模式:细胞分裂效应;三、价值链:反向操作模式(戴尔商业模式);四、行业标准模式:微软、苹果、IBM、英特尔;五、互联网模式:网络效应(Facebook等);六、重新定位模式:从顾客到非顾客。七、长尾模式:赢家通吃(谷歌);八、平台型商业模式:eBay;九、开放模式:红帽Linux。
【《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读书摘录】商业模式三大功能:1.捕捉商机;2.摆脱竞争;3.利润倍增。企业家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角。商业模式书册是企业家的成功学宝典,如《利润模式》(美·莱沃斯基中信出版社·200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