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统

阳历4月5日,这一天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同时也是我们怀念先人,进行祭祀的一天。
说起清明节,大家脑子里一下子想到的肯定是扫墓、祭祖这些词语,杜牧的《清明》中也如此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似乎清明节就是一个与亡魂打交道的日子。可是不然,《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知,这一天注重的是“清”和“明”。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一天除了祭祀外,被大家忽略的其他习俗。
在农民口中,一直流传着这几句话“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时节,麦长三节”。看起来在清明时节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事实也的确如此,从清明开始,气温逐渐转暖,降雨也开始变多,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所以啊,在清明前后这段时间的确是要利用好,同时,我也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惊讶,早早地就总结出了大自然的规律,懂得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人们还会在清明出门踏青游玩,进入山林,拥抱着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人会在绿绿的草坪上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好的活动,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里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风筝在天空翱翔,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传统】清明,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真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