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作弊器

记得之前,我第一次听樊登老师讲书的时候,有一种被震惊到的感觉。之后,每一次听新书,都会有一种被惊到的感觉。那种冲击感,就仿佛自己被重新洗礼了一番。
然而,最近我发现这种感觉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笑来老师的专栏,每一周的更新,都会有一种被惊到的感觉,仿佛自己被重新洗礼了一番。这种感觉让人很有成就,有点像给手机app更新,一周一次的更新,感觉系统越来越流畅,画面越来越清晰了。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非常流行,王国维总结的人生三种境界,并且还把它背会,时常拿出来显摆显摆,感叹一下: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时觉得特别有道理,仿佛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瞬间感觉自己的世界清晰了。然而,我最大的悲剧在于,我只是做了对号入座,并没有想办法可通过刻意练习进入下一个阶段。而是期待着有一天,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就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这就是幻想)
回顾当初自己当初的做法,能有现在这样的处境,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正所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吗?
这也正印证了老师对“现状”的定义:所谓的现状就是“过往的积累”。好在还是有希望改变的,因为能看到过去的自己傻,就代表着现在已经在认知上,有很大的提升了,这也代表着有改变的希望。
回到这周的更新,笑来老师送给了我们一个人生的作弊神器——学习能力
并且,也有类似王国维的那种感觉,给我们的学习能力分了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第二境界: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第三境界:能学会没有人教授的技能
看上去,多么清晰、明了、简单,但是自己却从来都没有想过。那种被惊到、豁然开朗的感觉再一次浮现出来。这次一定要珍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懒于思考,只是单纯的对号入座,发一下感叹!
说道“珍惜”,我想这是适合于任何人的一个概念,算得上是一个必要概念。
概念更新:

珍惜的意思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
- 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
- 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 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 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 有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缺的?
我突然发现“珍惜”这个概念很神奇,甚至“珍惜”本身就是一项技能。
在学习能力的第一个境界: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就是在初期训练“珍惜”这个技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要想要学会别人教给我们的东西,就要记得别人告诉我们的:哪个地方是重点?做到的人是怎么做到的?而做不到的人又是怎么做不到的?在哪个地方需要改?在哪个地方必须大量的刻意练习?这就是前期的学习阶段。
我记得很多老师都讲过:方法都告诉你们了,自己回去练吧,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人生的作弊器】这也是我经常给我们的学员讲的话,来到这里,除了训练,你得到更多的训练方法,想要提高,你必须回家按这个训练方式,在家里进行练习。然后,等下一次来的时候再进行修正。往复循环,你的技能就能练好。等你把这项技能学会之后,然后,再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学习其它的技能上,做到举一反三,就可以完成自学了,按老师说的,可以进入到第二个境界了。
很明显,所谓的第二个学习阶段,就是“珍惜”的升级版。
想要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们还要有迈过三个门槛:
1、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教程;

2、你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
3、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中的知识……
耐心、选择的标准、缓慢的践行,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这正应了王国维的第二个境界的描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尽管难,好在是现在已经有方法了,我们一定要按照“珍惜”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打磨,执拗的刻意练习它,反复的问自己:这里什么最重要?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哪些地方必须刻意练习?
当经过这个阶段对“珍惜”的打磨和强化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第三个阶段。
但是进入第三个阶段也是有门槛的:(这次是七个)
1、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2、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儿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5、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6、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7、绝对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笑来老师说:第一次经历“学会完全没有人教”(过第一个阶段),“书有很多但看不懂(挣扎着学)”的场景—— 也就是说,从第二个阶段跨向第三个阶段的过程—— 是在自修逻辑的时候。
我觉得老师讲这话特别有深意,特别是“自修逻辑”。
最近半年过的练习柔韧,我几乎没有看任何教程,完全是凭自己的想象直接就开始了,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每天必须练习一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训练的计划,我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于是我就去持续的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和反应。然后,根据这些变化和反应,调整我之前制定的一些训练动作,或者是改变之前制定的一些动作。
半年时间过去了,虽然有进步,但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个程度,就在昨天,根据自己目前身体的反应,我又尝试着进行了一次调整。然后,站在现在往前看,我发现这就是在“自修逻辑”——(训练方式越来越严谨,我想最“天衣无缝”的那一刻,应该就是做到的那一刻)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也跟别人“讨论”过,得到的结果是:第一,别人会给你他自己的想法。第二,别人反驳你,认为你这样训练不好,说一些没有建设性的意见。第三,打击你。
就像老师说的,很多技能是有方法存在的,也有很多会的人存在,但是那些会的人他有时间教你吗?他们能教的清楚吗?与其这样,倒不如修炼自己第三个境界的学习能力,也就是给人生装一个作弊神器!
按照《刻意练习》的方法,没有什么东西学不会,练不好的,只要你想学!
总结:学习能力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训练,第二个阶段是强化,第三个阶段就是超越。训练、强化、超越什么呢?我的理解就是——珍惜—— 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 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有哪些刻意练习是必不可缺的?
不管学习任何技能,只要你能知道这个技能里什么最重要是啥?哪个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必须刻意练习?按照我现在的逻辑推理,应该是没有毛病的。接下来就是“珍惜”。
最后,用老师的一句忠告做为结束:自己的路自己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