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妈妈们是我的妈妈和我的姨妈。
我的姥姥生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我妈妈排行老四,我的姨妈是最小的孩子,我有三个舅舅。
二舅和三舅去世多年,五个孩子只剩下大舅、妈妈和姨妈。
妈妈时常念叨,无论兄弟姐妹之间遇到什么难事,就凭只剩下三个活着的,就应该互相帮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实际中,她也是这么做的。对待兄弟姊妹,一向以长姐自居。
大舅年事已高,无论是婚丧嫁娶、农田劳作还是求医问药,家中大小事,妈妈一律视作自己的事一般,奔波操劳,乐此不疲。对于姨妈,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更是照顾有加。
姨妈家在县城里,我们家在农村,米面油,妈妈都是一分为二,常年给姨妈家备足。纯天然不含任何添加剂。
时不时还总是托人顺便捎去一整锅馒头、包子或者面鱼之类的主食,省的姨妈自己做。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妹妹,大小被父母惯了,厨艺实在不佳。
也许是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的缘故,别人都格外让着,姨妈的脾气比较暴躁,二十多年里婆媳关系不和睦,闹得最不愉快的时候春节都不见面。
但是,姨妈还是很敬重我妈妈,也疼爱我。她结婚很晚,尽管只比妈妈小三岁,但是我比姨妈家的表弟大11岁。
只要有人的地方总会有矛盾,特别是关系亲密的人,无论是夫妻、亲戚还是朋友。妈妈和姨妈也不例外。
因为脾气秉性和家庭琐事的缘故,两个之间偶尔也会心生罅隙,互相看不惯彼此的行为举止,也会唠叨几句。但总得来说,算的上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但最近两个人居然已经互相挂掉电话,好多天互不理睬,这是据我所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矛盾的起源也是家庭琐事。
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也就是说所有事儿都赶巧儿似的碰到了一起激化了矛盾。
具体的事情,我不想详细描述,因为古人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尽管心中了解妈妈的为人,不管是从为人子女还是关系亲疏角度看,我承认自己是偏向于站到妈妈的这一边。
偏向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相信尽管两个人互相挂掉电话,但不至于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这也只是她们彼此生活的一个插曲而已。
《奇葩说》里有一期主题是“对于不拿自己当外人儿的亲戚该不该怼?”傅首尔作为反方一辩引用了自己和小姨的故事来论证。
她说,小的时候特别流行吃一种泡泡糖,但是因为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不能买,但因为实在很想吃,就问别人要过嚼过没味儿的泡泡糖吃。小姨知道这件事以后,尽管自己也不富裕,但是还是给她买了一盒。
所以,她就永远记得这个事。现在的自己出名了,有钱了,想怼谁就怼谁了,但对于小姨这样的亲戚,有时候她们可能会做一些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事儿,但一想到泡泡糖的事儿,她就觉得不应该怼,还是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态。
小的时候,过年过节走亲戚,妈妈娘家的,爸爸兄弟姐妹家的,印象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每天似乎都可以走亲戚,不管是住得远得还是离的近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单独一大桌子都坐不下,拥挤但是开心。
父母和亲戚们健在,这样的日子或许还会有,但明显比不上小的时候来往得频繁了,等到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是没有机会体会“七大姑八大姨”的含义和感觉了。
父母这一代人,因为早些年贫穷的家庭条件等原因,兄弟姐妹之间住的也不远,就好比嘴唇和牙齿还有互相打架的时候,矛盾在所难免。
又因为整日困在单调、操劳的环境中,很少有机会见识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至于眼界和思想也不会高远。
所以,他们难免会将来自亲人之间矛盾和问题看得过重,不自觉地、动不动就将自己置于苦大仇深的未境地,自己不愿出来,别人也走不进去。
作为旁观者和她们的“亲人”,我并没有主动出面化解干戈,只是看到妈妈太过“伤心”而安慰了几句。她们需要时间,无论是自我化解还是通过向旁人倾诉,她们自有宣泄的途径。
欲盖弥彰早晚还会有激烈的爆发。
生活不需要处处粉饰太平,佯装一片欢乐祥和的场景。那些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是必要的提醒,那些没有恐惧、争吵和哭泣的时间,都是幸福的时光。
正因为两者的交替上演,此起彼伏,才能练就处乱不惊的淡定和平静吧。
【妈妈们的战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