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数据结构经典(HashMap原理)
昨天难得没那么多扯淡的会议,有时间好好重温一下数据结构的知识,在此跟大家一起重温一下数据结构经典:hashCode及HashMap原理
一、HashCode为什么使用31作为乘数
1、选择数字31是因为它是一个奇质数,如果选择一个偶数会在乘法运算中产生溢出,导致数值信息丢失,因为乘二相当于移位运算。选择质数的优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这是一个传统。
【重温数据结构经典(HashMap原理)】2、数字31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即乘法运算可以被移位和减法运算取代,来获取更好的性能:31 * i == (i << 5) - i,现代的 Java 虚拟机可以自动地完成这个优化。
二、数组与链表的特点
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三、HashMap原理
- 允许null健及null值,null健,值为0
- HashMap 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操作时,键值对的顺序会发生变化
-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类,在多线程环境下会发生问题
- HashMap是JDK 1.2时推出的,底层基于散列算法实现
- 在JDK 1.8中涉及比较多:1、散列表实现、2、扰动函数、3、初始化容量、4、负载因子、5、扩容元素拆分、6、链表树化、7、红黑树、8、插入、9、查找、10、删除、11、遍历、12、分段锁等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 扰动函数就是为了增加随机性,让数据元素更加均衡地散列,减少碰撞。
负载因子,可以理解成一辆车可承重重量超过某个阀值时,把货放到新的车上。在 HashMap 中,负载因子决定了数据量多少了以后进行扩容
0.75 是一个默认构造值,在创建 HashMap 也可以调整,如何希望用更多的空间换取时间,可以把负载因子调得更小一些,减少碰撞。
(3) 扩容元素拆分 扩容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需要把元素拆分到新的数组中,在JDK1.7中,会重新计算哈希值,但在JDK1.8后,进行了优化,
- 扩容时计算出新的newCap、newThr,这是两个单词的缩写,一个是Capacity ,另一个是阀Threshold
- newCap用于创新的数组桶 new Node[newCap];
- 随着扩容后,原来那些因为哈希碰撞,存放成链表和红黑树的元素,都需要进行拆分存放到新的位置中
- 首先进行哈希值的扰动,获取一个新的哈希值。(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判断tab是否为空或者长度为0,如果是则进行扩容操作。
-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根据哈希值计算下标,如果对应小标正好没有存放数据,则直接插入即可否则需要覆盖。tab[i = (n - 1) & hash])
- 判断tab[i]是否为树节点,否则向链表中插入数据,否则向树中插入节点。
- 如果链表中插入节点的时候,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则需要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treeifyBin(tab, hash);
- 最后所有元素处理完成后,判断是否超过阈值;threshold,超过则扩容。
- treeifyBin,是一个链表转树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链表长度为8后都会转成树,还需要判断存放key值的数组桶长度是否小于64 MIN_TREEIFY_CAPACITY。如果小于则需要扩容,扩容后链表上的数据会被拆分散列的相应的桶节点上,也就把链表长度缩短了。
- 链表树化的条件有两点;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桶容量大于64,否则只是扩容,不会树化。
- 链表树化的过程中是先由链表转换为树节点,此时的树可能不是一颗平衡树。同时在树转换过程中会记录链表的顺序,tl.next = p,这主要方便后续树转链表和拆分更方便。
- 链表转换成树完成后,再进行红黑树的转换。先简单介绍下,红黑树的转换需要染色和旋转,以及比对大小。在比较元素的大小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法,tieBreakOrder加时赛,这主要是因为HashMap没有像TreeMap那样本身就有Comparator的实现。
(8) 查找
- 扰动函数的使用,获取新的哈希值
- 下标的计算, tab[(n - 1) & hash])
- 确定了桶数组下标位置,接下来就是对红黑树和链表进行查找和遍历操作了
文章图片
(9) 删除
- 删除的操作也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复杂的逻辑。
- 另外红黑树的操作因为被包装了,只看使用上也是很容易。
- 这里我们要设定一个既有红黑树又有链表结构的数据场景
- 为了可以有这样的数据结构,我们最好把 HashMap 初始长度设定为 64,避免在
- 找到 18 个元素,分别放在不同节点(这些数据通过程序计算得来);
- 桶数组 02 节点:24、46、68
- 桶数组 07 节点:29
- 桶数组 12 节点:150、172、194、271、293、370、392、491、590
public void test_Iterator() {
Map map = new HashMap(64);
map.put("24", "Idx:2");
map.put("46", "Idx:2");
map.put("68", "Idx:2");
map.put("29", "Idx:7");
map.put("150", "Idx:12");
map.put("172", "Idx:12");
map.put("194", "Idx:12");
map.put("271", "Idx:12");
System.out.println("排序01:");
for (String key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key + " ");
}map.put("293", "Idx:12");
map.put("370", "Idx:12");
map.put("392", "Idx:12");
map.put("491", "Idx:12");
map.put("590", "Idx:12");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02:");
for (String key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key + " ");
}map.remove("293");
map.remove("370");
map.remove("392");
map.remove("491");
map.remove("590");
System.out.println("\n\n排序03:");
for (String key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key + " ");
}}
- 添加元素,在 HashMap 还是只链表结构时,输出测试结果 01
- 添加元素,在 HashMap 转换为红黑树的时候,输出测试结果 02
- 删除元素,在 HashMap 转换为链表结构时,输出测试结果 03
排序01:
24 46 68 29 150 172 194 271 排序02:
24 46 68 29 271 150 172 194 293 370 392 491 590 排序03:
24 46 68 29 172 271 150 194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 这一篇 API 源码以及逻辑与上一篇数据结构中扰动函数、负载因子、散列表实现等,内容的结合,算是把 HashMap 基本常用技术点,梳理完成了。但知识绝不止于此,这里还有红黑树的相关技术内容,后续会进行详细。
- 除了 HashMap 以外还有 TreeMap、ConcurrentHashMap 等,每一个核心类都有一与之相关的核心知识点,每一个都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这个烧脑的过程,是学习获得的知识的最佳方式。
- 可能关于 HashMap 还有一些疏漏的点,也希望阅读的小伙伴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本文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
推荐阅读
- C语言数据结构之二叉树详解
- Java|Java 数据结构与算法系列精讲之哈希算法实现
-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链表一网打尽
- 经典论文解读|AlexNet经典论文解读
- R|R语言包学习之tidyr包(数据结构重构)
- Mysql优化经典案例
- mysql案例_10个最经典的 MySQL 数据库运维案例
- Mysql|MySQL 经典面试题(面试秘籍)
- Mysql|MySQL经典100问
- 回炉重造12时辰(数据结构)-线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