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已死()

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哪些已经死亡,哪些还存活。
方法: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和可达性分析算法(Reachability Analysis)。
引用计数算法: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一;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一;任何时刻计数器为零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引用计数算法虽然占用了一些额外的内存空间来进行计数,但它的原理简单,判定效率也很高。但是,在Java领域,至少主流的Java虚拟机里面都没有选用引用计数算法来管理内存,主要原因是,该算法有很多例外情况要考虑,必须配合大量额外处理才能保证正确地工作(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可达性分析算法:这个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节点集,从这些节点开始,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索,搜索过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如果某个对象到GC Roots间没有任何引用链,则证明对象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对象已死()
文章图片

在Java技术体系里面,固定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1、在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例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堆栈中使用到的参数、局部变量、临时变量等)。
2、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例如:Java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3、在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例如:字符串常量池里的引用)。
4、在本地方法栈中JNI引用的对象。
5、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例如: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系统类加载器等)。
6、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关键字)持有的对象。
7、反映Java虚拟机内部情况的JMXBean、JVMTI中注册的回调、本地代码缓存等。
【对象已死()】注意: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判定为不可达的对象,也不是“非死不可”的。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第一次被标记,随后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
假如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那么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都看作“没有必要执行”。被判定为确有必要执行的对象将会被放在一个名为F-Queue的队列之中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如果这个对象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失联,就会被真的回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