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出版行业概况

STM出版行业概况 目前世界上STMS(Sicence, Technology, Medicine & Social-science)出版商中,最大的有如下几家:elsevier,wiley,Springer和IEEE,还有Thomsons Reuters,但是后者的主要业务在法律和税务以及信息咨询,在STM方面并不是内容出版,而是二次文献的信息提供者。这五家大公司旗下各有自己的子出版社,除了IEEE,基本都是通过不断的收购慢慢积累起来的。各自的运营模式也不一样。以下逐一来介绍一下:


(一)
首先是elsevier,它是五个出版商中最老牌的,在威廉一世建立第一所荷兰大学的五年之后,即1580年,成立于荷兰莱顿市,其创始人叫路易斯·爱思唯尔。elsevier以荷兰大学为依靠,慢慢的开拓并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到了1712年,Elzevir家族的最后一个出版家离开人世,其家族再也没有人愿意继续这门生意。但是Elzevir的声誉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其出版过的书包括笛卡尔的《几何》、《歌剧哲学》以及弥尔顿的《失落园》。当然他也出版过一些大众出版物以及一些在欧洲大陆被禁止的书,如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学科的谈话及数学证明》。到了19世纪,Elzevir甚至变成了口袋书的专用名词。
而现代的Elsevier出版社,是在1880年由Jacobus Robbers先生成立的。他与Elzevir家族并无关系,但是沿用Elzevir作为自己出版社的名字,甚至选定了Elzevir原来的标志作为自己出版社的标志,其对Elzevir出版社的热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Elsevier的标志,其主体是一棵榆树,榆树上有一条葡萄藤缠绕着,旁边是一个穿着袍子的隐者,树上垂下来一条丝带,上面写着“Non solus(not alone)”,其意义历来说法纷纭,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让人觉得合题的是如下所说:
出版社就是那颗榆树,自己并不结果,学者是那条葡萄藤,葡萄要开花结果,必须依靠榆树的支持,但是两者要形成一个和谐的图景,是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行的。
直到1940年前,Elsevier的目标都只是出版高质量的文学和学者的经典著作,其雇佣的工人也从没超过过10个人。二战结束后,Elsevier开始扩大自己在国际间的科学出版业务,并走上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STM出版商的旅程。
二战之前,德语一直是科学出版的主要语言,因为德国的科学家在当时全世界都是最出名的。随着德国国家社会党掌权,越来越多的德国科学家逃离到阿姆斯特丹,这使得荷兰成了新的科学思想与出版根据地,Elsevier于是成立了很多的科学会来留住这批科学家。当时英美国家也有在出版他们自己英语学术著作,而德语还是欧洲学术著作的主要语言,甚至除了英国和美国没有其他国家出版英语的学术著作,就在这种情形下,Elsevier着手把他们的著作翻译成英语出版。其第一本出版物,是保罗·卡勒的《有机化学》。二战之后美国依靠马歇尔计划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英语从此成了新的官方语言。从此,Elsevier走上了欧洲英语学术出版的领头羊地位。随着科学书籍出版的成功,Elsevier开始了另外一个新的出版计划:出版国际科学期刊。1947年,Elsevier推出了第一本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国际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刊》。但在当时,国际间的这种出版收到了科学家的反对,首先,他们认为细化学科的学术期刊会弱化每个科学家的知识范围,而国家内的出版编辑认为国际出版物的增加会减少本地的出版。最开始时这些反对的力量是非常大的,甚至导致了北荷兰出版社这样的出版社的倒闭(北荷兰出版社是一家致力于出版欧洲最好的核物理期刊的出版社,1970年被elsevier收购)。但是Elsevier顶住了风浪,终于在1961年和1962年分别在英国和纽约成立自己的分部。
1970年,Elsevier和北荷兰出版社合并,1971年又收购了一个老牌的医学文献摘要公司——Excerpta Medica.1972年推出 EMBASE,一个以Excerpta Medica为基础的医学数据库,包含了所有语言的医学文献提要,合并后的三家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与医学信息提供商。1980年Elsevier开始一些列的数字化计划,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与其同时的出版社也遭遇了出版界的冬天:这段时间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储存技术得到从条带打点发展到软盘,出版社想将出版数字化,但是技术始终未能支持全面的数字化。(就在1960年代,加菲尔德博士提出了新的数据检索理论,成立了ISI并开始出版纸本的SCI。)在这之后,Elsevier开始大量收购不同的出版社的业务,比如著名的帕加蒙出版社,《柳叶刀》杂志,励德出版社等等。
1990年,Elsevier再次着手数字化计划。1991年到1995年,开启了TULIP计划。该计划最开始只为美国9家大学每周提供42份Elsevier和帕加蒙出版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期刊,总数达每周2000页,到了1995年时期刊数量便扩大到了80种。但是当时还是前网页浏览时代,每个学校都必须自己设计一套支持本地储存文件的系统。虽然这个过程十分艰巨,但是这项计划最后被证明是极具创意的,并让Elsevier最终在1997年推出了现在无人不知的Science Direct(SD).
到了2005年,elsevier出版的期刊总数达1800种以及每年出版超过3000种的新书,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STM出版商。期间,Elsevier还推出了很多其他的产品,如大型检索文献数据库Scopus以及专注于工程类的二次文献检索Engineering Village,还有专注于为科研人员提供解决方案的SciVal,化学数据库REAXYS等。


(二)
接着来介绍IEEE。
1884年预示着人类踏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电气化时代。当时美国的电气科学与技术蓬勃发展,甚至已经与传统的工程文化格格不入。就在当年,包括爱迪生、贝尔、诺文·格林等在内的一群电气工程师成立了AIEE(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并在费城开了第一次正式年会。会上各人都提交了一份论文,并以学刊的形式发布在会上供开会时讨论。而这第一届会员,有超过一半来自于电报与电话公司以及电气制造公司,只有一部分是传统的机械博士。AIEE成员所在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能源以及电话通信等,参与的公司包括了德国通用电力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以及西屋电器。
【STM出版行业概况】AIEE协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使其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随后AIEE越来越专注于电力能源和有线通信。
普遍认为无线电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在1896年在英国发明并实验成功的。他旋即申请了专利并在第二年成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随着新工业的诞生,1912年IRE协会(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ing)成立.IRE是模仿AIEE的模式来运作的,但是IRE专注于无线电工程,后来扩大到电子工程。而且IRE也通过出版物、制定标准和召开会议等来扩大自己会员的专业,并鼓励会员组织本地分会和会议来分享信息与想法。
得益于两个协会的帮助,电气电气工业带来的福祉不断地深入到每个家庭的生活中:电视、雷达、晶体管、计算机等等。而两个协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越来越广,协会成员也进一步扩大。到了1940年代,IRE的成员增长加速并与1957年超越AIEE成为最大的技术协会。而且两个协会的越来越多交叉成员,最终在1963年,两个协会合并组建成今日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其当时的成员就已经超过150,000人,其中有140,000是美国人。
一直到1984年,IEEE的发展都是平稳的。1984年之后,计算机从臃肿的结构进化到桌面设备再进化到便携式设备,全世界的网络由最开始的卫星连接到后来由光纤连接。IEEE从电气电子工程与计算机领域扩展到微处理器、纳米技术、超声波、生物工程、机器人技术、电子材料等等越来越广的领域中来。从飞机驾驶舱到工业机械到医学图像等,电子科学变得越来越普遍。科学技术发展超越了国界,IEEE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了一个正真意义上的全球技术协会,用它自己的技术创新给它的成员、整个行业以及公众带来最新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截止2014年,IEEE在全球160个国家拥有430,000名会员,其中120,000为学生会员。旗下共有39个不同的技术协会以及10个技术委员会,代表了IEEE广泛的技术专业领域。IEEE推出的IEEE-xplore在线数据库拥有超过3,500,000篇全文文档,在拟1,500个标准草案,每年出版170+种学刊、期刊以及杂志,在全球92个国家每年召开超过1300场学术会议,每年结集出版超过1200份会议记录。在电气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方面,IEEE出版的科技文献占全球的三分之一,IEEE还与wiley合作出版电子书。
IEEE出版的内容包括:期刊、学刊、杂志、通讯、会议录以及标准。
1998年IEEE推出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随后在200年正式更名为沿用至今的IEEE Xplore? ,其内容包括了IEEE的所有内容以及IET的所有内容,现在一般称之为IEL。当然,IEEE的业务是全文库。


(三)
现在介绍一下Wiley。
1807年,25岁的 Charles Wiley(查理斯·威立)在美国曼哈顿创立了Wiley出版社,最开始它只能算作是一家印刷厂,因为它开始只帮其他出版社印刷书籍。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资金才成立了自己的出版业务,并在1814年与合伙人Cornelius Van Winkle成立了一家集印刷、出版以及销售的公司,他们还开张了一家书店,这家书店最后成了有志于建立新美国文学的作家聚集地。这期间Wiley出版了詹姆斯·非你莫尔·库珀、华盛顿·欧文等的作品,同时还出版了很多科学、技术、以及医学类书籍,这些类型的书预示着Wiley未来一个世纪的出版方向。
1834年Putnam加盟Wiley,并在英国开设了分部,但到了1848年Wiley和Putnam分家。而这期间,Wiley出版了很多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包括安徒生、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伊莉莎白·巴雷特·白朗寧,查理斯·狄更斯,玛格丽特·富勒,霍桑,雨果,麦尔维尔以及爱伦·坡。但是Wiley最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科学以及非小说类出版上。John wiley死后由其两个儿子分别接管Wiley公司,后来公司更名为John Wiley & Sons,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因为其在科学技术出版的地位,依傍工业革命的进程,Wiley慢慢把自己的出版范围扩展到电气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机械工程、建筑、结构、农业、有机物、物理和分析化学,到了1900年代,Wiley已经是全美最出名的科学出版商了。后来为了扩大在全球的业务,其出版内容也扩展包含了商业和社会科学,这些学科在20世纪之后变得越来越重要。
1932年,John的第五代孙William Bradford Wiley接管公司。二战的爆发和冷战触发了Wiley出版业务的扩大。到1961年,Wiley成了全美第四大出版公司,1962年公司上市,结束家族企业的传统,同时期,在英国、澳洲、加拿大、印度都成立了分部,在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多国成立了销售部门。也就在这段时期,Wiley开始涉足教材出版,到了1980年代 ,教材出版已经稳占Wiley销售额的榜首了。从此Wiley更加专注于基于知识传播的出版业务。
从1980年代开始,Wiley开始了大量的收购合并活动。1982年收购了Wilson Learning Corporation,开始了商业教育与培训业务;1989年收购Alan R. Liss, Inc,开始了生命科学出版业务;1996年收购了VCH,VCH是德国化学协会的合作出版商;期间还有很多的小型收购合并,Wiley把这所有资源整合,并在互联网发展的高潮时,于1999年推出了Wiley Online Library. wiley每年出版的期刊有2,300+,电子书籍总数已经高达15,000+. 了Wiley Online Library的主要业务也是提供全文数据库。
21世纪之后的大型收购包括英国的Blackwell Publishing (Holdings) Ltd.。对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Dummies系列图书就是Wiley出版的。wiley也是最先提议建立CrossRef和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的公司之一,CrossRef和ORCID是什么,我们会在后面说到。同时wiley也是 Research4Life的创始公司之一,这些都是什么,后面都会详细介绍到。
财务方面,wiley1990年的收入不足3亿美元,到了2013,这个数字达到了18亿美元。
中国现在是wiley在全球第二大的市场,同时中国的科研作者也是wiley作者群中的第二大。
对了,wiley的也是全文数据库。


(四)
到了Springer了。
1842年,也是在25岁时,Julius Springer在德国柏林成立Springer公司。但是,对的,很让人头痛,因为有很多家都叫Springer的。Julius Springer最开始做的是书店,后来才发展到出版社。现代Springer的另一家合并公司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是在19世纪时荷兰成立的,最早是一家出版社。
1924年Springer在维也纳开设了办公室,1964年在纽约开设办公室,随后在东京、伦敦、巴黎和香港都开设了办公室。
1994年,Springer-Verlag(也就是Springer,这个公司在早期的发展资料不够多所以也无法说清楚)被Bertelsmann收购了大部分的股权。2003年之后又被英国财团投资集团 Cinven and Candover收购,同时它还收购了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KAP)并在2004年合并了这两个出版社,组建为现在的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2008年Springer收购了Biomed central,世界领先的OA出版集团,这使得Springer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OA出版商。2013年,被泛欧投资公司BC Partners收购。
目前,Springer每年出版2,200+种英语期刊和超过8400种书籍,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医学、商业以及运输等几乎所有学科。
不过在出版行业中,有不止一家名字中是带有Springer的,究竟如何区分?哪一家才是你在做科研时会用到的?下面简要介绍三家。
Axel Springer SE 1946年成立于德国汉堡市,它与我们说的Springer没有一点关系,不过就是创立者的名字和Julius Springer一样都叫做Springer。它最出名的是他的德国图片报和一些小报纸比如德国世界报等,当然还包括一些数字媒体,电视之类的。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Springer了。STM出版社。只有这家Springer的标志是一只国际象棋的马。因为Springer在德语中的意思就是骑士。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50年成立于纽约。是由Julia Springer的曾孙成立的。它是一家致力于护理、心理学、咨询、公众卫生、社会工作以及老年医学和康复学的出版社。这家公司除了血缘和名字上和我们说的Springer有关系之外,其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Springer是全文库。


(五)
下面是Thomsons Reuters。
一般叫汤森·路透。几乎是这几家里最大的了。但是汤森自己不做内容,也就是不做全文库,只做二次文献检索库以及信息咨询。这是他和其他出版社最大的区别,但他凭借这项服务却在全球出版行业极负盛名,其中就有几乎是搞科研的人都知道的web of science。别告诉我你没听过,没听过的话请忽略以下全文。
无独有偶,thomsons的创始人也叫Julia,julius reuter.1799年,Sweet & Maxwell法律出版社在伦敦成立,这是所有故事开始的地方。Reuter是一个德国移民,1851年他开始在伦敦提供新闻和股价信息服务,当时他依靠的是电缆和自己养的信鸽。这些帮助Reuter建立了自己整套非常完善的信息网络,1858年他便在全欧洲都成立了自己的办公室。1865年,Reuter拦截了停靠在爱尔兰的邮船并第一个从那里向伦敦通过电报把林肯被刺的消息传回伦敦,伦敦的股票市场一夜暴跌。就在当年,Reuter成立了自己的电报公司。Reuter就是这么开始了自己的新闻业的了。这是Reuter开始的故事。Reuter的信息传递一直都是最快的,甚至在报道一战额停战协议时,reuter在世界好几处地方比英国政府报道得还快。1923年,reuter开发了使用雷达来传递新闻信息,还借助摩斯密码开发了一项报价行情和兑换汇率的服务,使得reuter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信息服务商。
然后是Thomsons的。Thomson出生在1894年,四十岁时,即1934年在加拿大收购了第一份报纸,Timmins出版的安大略报。1953年在英国收购了苏格兰人报(为什么要去苏格兰,哈哈,因为他老爸是从苏格兰移民到加拿大的)。翌年搬到苏格兰发展自己的报业,而这时,他已经拥有加拿大大部分的报纸了。后来在英国成立Thomson出版公司,还收购了一些商业与消费杂志和一些书籍出版社。之后,Thomson就像个巨鲸,不断收购英国的几大报纸,还涉足到石油产业。在整个二十世纪,Thomson就是一段收购史。大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收购各种信息服务提供者以及出版社,逐渐发展出一条小小的旁支。ISI是在1992年被收购的,在1997年Thomson整合了之前收购的很多资源推出了科研数据库的巨头web of science.但是要知道,科研出版以及学术在Thomson的业务中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其全部出版类收益只占了Thomson整体收入的7%。
Thomson Reuters还收购了我们最开始说的Sweet & Maxwell 和西屋出版社,为什么要提到他们,是因为如果要追溯的话,这两家都是最早的。而且法律出版与咨询的确是他们的一个大头。
到了2007年,Thomson和reuter合并,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Thomson Reuters.但是了解他这个庞大公司的发展实在不是易事。所以我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web of science上吧。
因为上面说到的收购的事,所以你打开Thomson的官网,你会看到一堆的产品,但是我们要知道的只是WoS,所以其实我们更加有必要了解下另外一个机构,ISI(institute of science information)。这才是SCI的发源地。
但是要知道,WoS是不出全文库的,都是索引库。


(六)
到了最耀眼的ISI了。但是ISI算不上一个出版社,因为它只出版几种刊物,现在被Thomson收购后也建成了网络版,就再没出版过纸本的了。但是如纸本的SCI当时可是红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都有在使用。其在科研领域的地位是没有任何一本杂志可以取代的。
首先要知道加菲尔德教授。他是ISI的创始人,很多我们现在用到的数据库,如 Current Contents,SCI,JCR都是加菲尔德教授发明的。当然在1965年时,这些都是纸本的,不是一般人能用的,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帮助阅读。
在数字化之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都是纸本杂志、期刊和书籍,如果科研人员要搜集信息和看前人的研究成果,那就会是十分艰巨的事。因为出版物种类繁多,进行文献综述就需要翻阅很多的杂志和期刊。所以那时候评价一个图书馆的优劣,藏书量这个指标才如此重要。而且
“大量的科技成果及文献资料的发布和发表,促使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更好的方法能够管理大量的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能够从中揭示出科学技术发展的起源与趋势,并能够预测其进展,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愈来愈模糊,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迫切的需要一种信息检索方式,能够帮助自己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检索、汇总、分析,从而能够揭示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促生出更多的跨学科的研究与发现。”
我们可以看出来管理、分析、揭示是索引的最根本的功能。其实我们从各大数据库网站的使用上可以看出来,最基本的应用就是找到某领域研究的顶尖作者、机构、刊物,而这个是从被引用量这个值得出的。从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图中可以找到某领域比较基础性的文献和概念,揭示科学学科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省去不少重复多余的工作。
1963年,第一版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出版。随后开始出版《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在网络化之前SCI出版过光盘版的,但是因为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光盘容量的限制,最终也推出了历史舞台而让位给了实时更新的无限量的网络:web of science(或者是web of knowledge).
除了SCI之外,ISI还出版了其他的索引库,比如CPCI(conference)\BkCI\JCR等。在这之后,其他出版社也开始了索引库的出版。
ISI在1992年被Thomson收购了,这个非盈利的小机构看似没什么价值,但其实,只要知道世界所有的科研人员包括人文艺术类的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ISI的出版物收录,而ISI的选录是非常严格的,也就是它基本代表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前沿,Thomson收购了ISI之后借助这些资源开始为各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这才是正真的盈利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