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高效信息管理术》

收集信息 提升信息敏感度

  • 一个信息敏感度高的人,会觉得“世间万事皆学问”,从平常处总能发现可以借鉴、学习的知识。
  • 提升方法:
    • 突破固有的输入场景,打破局限,任何场景都是收集信息的场景。
    • 确定核心主题,不应对所有信息都敏感。聚焦主题,有所取舍。
    • 创立正在进行的项目,与主题相关,确保收集到的信息可快速实现价值。
打造专属的信息源清单
  • 信息的质量越高,流动的速度越快,带给你的相对优势就越明显。因此,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开放心态,持续吸收优质信息。
  • 另外也需要做好随时取消关注、退订、屏蔽的准备,有意识地调整信息源。
  • 对于一些信息应该接受其部分内容的压缩,比如一些听书,拆书的讲解。
  • 总之,对核心领域的信息坚持阅读“一手资料”,非核心领域的信息接受各种形式的输入方式。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深入,知识更渊博。
处理信息 信息处理秩序
  1. 信息收集(使用“收件箱”概念,定期清空)
  2. 预处理
    1. 删除(无用内容)
    2. 纳入备选(重要不紧急,稍后读)
    3. 快速浏览(能快速读完的信息就尽快处理掉)
    4. 剪藏全文(需要编辑、整理的)
  3. 深度阅读(在固定时间逐篇阅读、批注,整理)
    高效处理单篇文章
  4. 高亮文本
  5. 添加评论
  6. 总结
  7. 贴标签
  8. 归档
    “抢夺”信息处理时间
  9. 提前设置规则,用一个接一个“if···then···”培养、构建自己的信息处理习惯。
  10. 相比于以“时间点”作为触发条件,以场景作为触发条件显然要更胜一筹。如午饭后,学习一节极客时间的课程。
    战胜信息过载焦虑
  11. “生有涯而知无涯”是全人类都绕不开的难题。
  12. 没有哪篇文章重要到非读不可。
  13. 在周末预留集中处理时间。
  14. 新的一周,从“清空收件箱”开始。那些上周没来得及看的内容,就由它“随风消逝”吧。
内化信息
  • 收件箱是分类、整理信息的开始,归档是分类、整理系信息的终点。
  • 给信息打上标签,同样的信息可以被贴上多个标签,可以被同时装进多个“篮子”,这就是标签和文件夹的区别。
  • 学习并不是整理一个个独立的盒子,而像编织一张大网,链接是打破“黑盒”最好的方式之一。
  • 用大纲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大纲工具推荐——幕布。
  • 构建信息数据库,使得获取信息像调用API一样容易。
检索工具
  • 多学习一些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效率。
输出信息
  • 不要“憋大招”,要在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地写作。
  • 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中长期的写作项目中。
  • 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
  • 尝试更丰富的输出形式,把输出拉开层次。
  • 学点排版技巧,不追求华丽复杂,保持专业简洁。
应对信息“洪流”的技巧
  • 始终保持所学内容记忆起来的难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这种难度在最初会减慢学习速度,但长期来看对知识的内化更加有利。
  • 集中注意力,识别处框架,总结出要点,用心记忆。
  • 【内化《高效信息管理术》】不要一口气学习同一个知识点太长时间,中间要有策略地进行调整,如更换其他内容或稍微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学习。
    费曼学习技巧
  • 选择一个概念
  • 假装把它将给小孩子听
  • 如果发现自己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返回原始材料继续学习
  • 回顾和简化信息
推荐工具
  • 涂书笔记
  • DEVONthink
  • 坚果云
  • Notion
  • 小宇宙
  • 幕布
  • 滴答清单
  • 有道云笔记
  • utool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