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左耳朵、曹政等牛人引进饿了么,张雪峰是何许人也()

成为一个 CTO,可以说是很多程序员的终极理想,也是大部分技术人向往的自我价值实现。今天就想跟大家聊个传奇技术人 -- 前饿了么 CTO 张雪峰。
饿了么这个曾经的独角兽公司,本身就很传奇,从一群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到高峰时融资 12.5亿 美元,成为行业老大,后跟美团补贴大战,再到最后被阿里并购,创始团队大部分离开,颇有些悲壮色彩。这其中,张雪峰作为 CTO,于 2015 年加入饿了么,也是饿了么引进的第一个职业经理人。

在此之前,饿了么的技术团队只有 70 名,在加入饿了么 3 年时间,张雪峰把饿了么技术团队从 70 来人,发展到 1800+人规模。还引进了各种来自 LinkedIn、Facebook、阿里等工程界、学术界的诸多技术牛人,其中就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左耳朵耗子、ACM Fellow 何田教授、史海峰等牛人。饿了么所能支撑的日订单量级,也从几十万到千万级。

除了引进人才,张雪峰还经常把团队技术专家推到行业里去曝光,提升技术影响力,所以你可能见过饿了么头衔的各种人去 QCon 、ArchSummit、产品经理大会等知名技术产品峰会上做分享。此外,饿了么的开源产品比如 Element、Max Q、LinDB 等等,饿了么异地多活案例都非常具有行业影响力。

可以说,张雪峰是一手打造了饿了么巨量订单承接能力底层架构的功臣,但这背后的人才吸引、技术文化土壤打造、底层架构建设过程之艰难,可以想见。

就比如,当技术团队的规模达到 1800 多人的时候,他表示做为 CTO 已经做不到让绝大多数人能够享受这个工作的过程,也很难管到一线,很多一线工程师都不认识这位 CTO。张雪峰离职的那天,办理离职的 IT 跟他说,我还是第一次见您的面,他曾说在那个情境下感觉是很惭愧的。

都说,想成为领导,就要先像领导一样思考。同理,从程序员到 CTO,也要有足够匹配其级别的认知、管理和技术等多重储备。但事实上,我们很难从日常工作中知晓:如何快速从一个普通程序员一步步走到 CTO 的岗位?

当然,想打造 CTO 思维,这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说今天你明白了这个道理,明天就成为商业奇才,但你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成功案例,获得一些提示和启发,逐渐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

就我自己来说,张雪峰的经历,从早期的很多采访,对我就已经启发很大了。所以,当我知道张雪峰要把自己多年 CTO 的“个人思考”完整的分享出来时,特别震惊。

要知道近一年张雪峰已经处于“半归隐”状态(饿了么并入阿里 2 年后离职,也不再接受采访),这些一手的经验实在是难得可贵,所以第一时间,我就去极客时间上读了《超级访谈:对话张雪峰》专栏,只能说,大佬不愧是大佬。

如专栏名字,呈现形式也很新鲜,是通过对话而产生的一份采访记,通过 100+ 个问题,复盘他作为 CTO 的职业成长经历、做事方法、管理经验以及个人反思,还有饿了么发展“背后的故事”,比如:因为宕机被一线销售骂、收购百度外卖后不同团队的冲突、差点裁员的经历、CTO的狼狈时刻等等。

你还会看到一个成熟CTO、管理者的思考和洞见,他做事的原则和价值观,我觉得这个课,可以真正帮助那些遇到管理瓶颈、想去突破的人,找到解决办法。

在这推荐给你,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一定适合想成为 CTO、想在程序员路上走得更远的人,内容高度凝练,而且价格相当 nice,只要¥79,就可以和技术一号位来一场深度对谈。

都说张雪峰是真正的大佬。到底厉害在哪儿?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虽远离江湖,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他是微软技术出身,从微软离职后有过短暂的创业经历。然后进入携程工作,先是带领携程软件架构团队 & 框架研发团队,后在携程国际事业部任职 CTO。在 2015 年春节,张雪峰从携程投身饿了么,任 CTO,直至饿了么被阿里并购,不久张雪峰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离职。

而且他也影响了很多人,阿里本地生活 P8 高级专家「吴骏龙」,就曾在自己的专栏中写到过,张雪峰鼓励大家“跳出边界做事情”。也曾读到过云栖社区对他的采访,说“允许 90 后的技术人员浮躁一点”。
【能把左耳朵、曹政等牛人引进饿了么,张雪峰是何许人也()】了解更多,来极客时间https://time.geekbang.or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