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问题(1)(基本模型和解法)

背包问题的基本模型是:
有一个容量为C的背包,现在要从N件物品中选取若干件装入背包中,每件物品i的重量为W[i]、价值为P[i]。定义一种可行的背包装载为:背包中物品的总重不能超过背包的容量,并且一件物品要么全部选取、要么不选取。定义最佳装载是指所装入的物品价值最高,并且是可行的背包装载。
例如,设C= 12,N=4,W[4]={2,4,6,7},P[4]={ 6,10,12,13},则装入W[1]和W[3],最大价值为23。
若采用贪心法来解决0/1背包问题,可能选择的贪心策略一般有3种。每种贪心策略都是采用多步过程来完成背包的装入,在每一步中,都是利用某种贪心准则来选择将某一件物品装入背包。
(1)选取价值最大者。
贪心策略为:每次从剩余的物品中,选择可以装入背包的价值最大的物品装入背包。这种策略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解。例如,设C=30,有3个物品A、B、C,W[3]={28,12,12},P[3]={30,20,20}。根据策略,首先选取物品A,接下来就无法再选取了,此时最大价值为30。但是,选取装B和C,最大价值为40,显然更好。
(2)选取重量最小者。
贪心策略为:从剩下的物品中,选择可以装入背包的重量最小的物品装入背包。其想法是通过多装物品来获得最大价值。这种策略同样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解。例如,设C=30,有3个物品A、B、C,W[3]={13,14,15},P[3]={20,30,40}。根据策略,首先选取物品A,接下来选取B,之后就无法再选取了,此时最大价值为50。但是,选取装B和C,最大价值为70,显然更好。
(3)选取单位重量价值最大者
贪心策略为:从剩余物品中,选择可装入背包的P[i]/W[i]值最大的物品装入。这种策略还是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解。例如,设C=40,有3个物品A、B、C,W[3]={15,20,28},P[3]={15,20,30}。按照策略,首先选取物品C(p[2]/w[2]>1),接下来就无法再选取了,此时最大价值为30。但是,选取装A和B,最大价值为35,显然更好。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采用贪心法并不一定可以求得最优解。
背包问题用贪心和搜索求解的效果不佳,其标准的解法是动态规划。
1.编程思路1。
按每一件物品装包为一个阶段,共分为n个阶段。
背包问题(1)(基本模型和解法)
文章图片

(1)建立递推关系
设f[i][j]为背包容量j,可取物品范围为i、i+1、…、n的最大效益值。例如,f[1][c]的含义是容量为c的背包、可在1~n件物品中选择物品装入背包后所得的最大效益值。
当0≤j 当j≥w[i] 时,有两个选择:
1)不装入物品i,这时最大效益值为f[i+1][j] ;
2)装入物品i,这时已产生效益p[i],背包剩余容量 j?w[i],可以选择物品i+1、…、n来装,最大效益值为f[i+1][j?w[i]] + p[i]。
期望的最大效益值是两者中的最大者。于是递推关系(或称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背包问题(1)(基本模型和解法)
文章图片

其中w[i]、p[i] 均为正整数,i=1、2、…、n。
边界条件为: f[n][j]=p[n]当j≥w[n] 时 (最后1件物品可装包) ;
f[n][j]=0当 j 所求最大效益即最优值为f[1][c]。
(2)逆推计算最优值
for (j=0; j<=c; j++)//首先计算边界条件f[n][j]
if (j>=w[n])
f[n][j]=p[n];
else
f[n][j]=0;
for(i=n-1; i>=1; i--)//逆推计算f[i][j] (i从n-1到1)
for(j=0; j<=c; j++)
if (j>=w[i] && f[i+1][j] f[i][j]= f[i+1][j-w[i]]+p[i];
else
f[i][j]=f[i+1][j];
printf("最优值为%d\n",f[1][c]);
(3)构造最优解
若f[i][cw] > f[i+1][cw]( i=1、2、…、n?1, cw的初始值为c)
则x[i]=1; 装载w[i], cw=cw?x[i]*w[i]。
否则,x[i]=0,不装载w[i]。
最后,所装载的物品效益之和与最优值比较,决定w[n]是否装载。
2.源程序1及运行结果。

#include #define MAXN 500 #define MAXC 50000 int f[MAXN][MAXC]; intmain() { int p[MAXN],w[MAXN]; int n,c; printf("请输入物品的个数 N:"); scanf("%d",&n); printf("请输入背包容量 C:"); scanf("%d",&c); printf("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重量:"); int i,j; for (i=1; i<=n; i++) scanf("%d",&w[i]); printf("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价值:"); for (i=1; i<=n; i++) scanf("%d",&p[i]); for (j=0; j<=c; j++)//首先计算边界条件f[n][j] if (j>=w[n]) f[n][j]=p[n]; else f[n][j]=0; for (i=n-1; i>=1; i--)//逆推计算f[i][j] (i从n-1到1) for(j=0; j<=c; j++) if (j>=w[i] && f[i+1][j]f[i+1][cw]) { cw-=w[i]; sw+=w[i]; sp+=p[i]; printf("%3d %8d %8d\n",i,w[i],p[i]); } if (f[1][c]-sp==p[n]) { sw+=w[n]; sp+=p[n]; printf("%3d %8d %8d\n",n,w[n],p[n]); } printf("装载物品重量为 %d ,最大总价值为 %d\n",sw,sp); return 0; }

编译并执行以上程序,可得到如下所示的结果。
请输入 n 值:6
请输入背包容量:60
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重量:15 17 20 12 9 14
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价值:32 37 46 26 21 30
背包所装物品如下:
iw(i)p(i)
----------------------
21737
32046
5921
61430
装载物品重量为 60 , 最大总价值为 134
3.编程思路2。
思路1中采用逆推的方法来求解的。实际上在应用动态规划时,还可以顺推求解。
(1)建立递推关系
设f[i][j]为背包容量j,可取物品范围为1、2、…、i的最大效益值。
当0≤j 当j≥w[i] 时,有两种选择:
1)不装入物品i,这时最大效益值为f[i?1][j] ;
2)装入物品i,这时已产生效益p[i],背包剩余容量j?w[i],可以选择物品1、2、…、i?1来装,最大效益值为f[i?1][j?w[i]]+p[i] 。
期望的最大效益值是两者中的最大者。于是有递推关系
背包问题(1)(基本模型和解法)
文章图片

边界条件为:f[1][ j]= p[1]当 j≥w[1] 时;
f[1][ j] = 0当j 所求最大效益即最优值为f[n][c]。
(2)顺推计算最优值
for(j=0; j<=c; j++)//首先计算边界条件f[1][j]
if (j>=w[1] ) f[1][j]=p[1];
elsef[1][j]=0;
for (i=2; i<=n; i++)//顺推计算f[i][j](i从2到n)
for (j=0; j<=c; j++)
if(j>=w[i] && f[i-1][j] f[i][j]= f[i-1][j-w[i]]+p[i];
elsef[i][j]=f[i-1][j];
printf("最优值为%d\n",f[n][c]);
(3)构造最优解
若f[i][cw] > f[i-1][cw]( i=1、2、…、n?1, cw的初始值为c)
则x[i]=1; 装载w[i], cw=cw?x[i]*w[i]。
否则,x[i]=0,不装载w[i]。
最后,所装载的物品效益之和与最优值比较,决定w[1]是否装载。
4.源程序2及运行结果。
#include #define MAXN 500 #define MAXC 50000 int f[MAXN][MAXC]; intmain() { int p[MAXN],w[MAXN]; int n,c; printf("请输入物品的个数 N:"); scanf("%d",&n); printf("请输入背包容量 C:"); scanf("%d",&c); printf("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重量:"); int i,j; for (i=1; i<=n; i++) scanf("%d",&w[i]); printf("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价值:"); for (i=1; i<=n; i++) scanf("%d",&p[i]); for(j=0; j<=c; j++)//首先计算边界条件f[1][j] if(j>=w[1] ) f[1][j]=p[1]; elsef[1][j]=0; for(i=2; i<=n; i++)//顺推计算f[i][j](i从2到n) for(j=0; j<=c; j++) if(j>=w[i] && f[i-1][j]=2; i--)// 以表格形式输出结果 if(f[i][cw]>f[i-1][cw]) { cw-=w[i]; sw+=w[i]; sp+=p[i]; printf("%3d %8d %8d\n",i,w[i],p[i]); } if(f[n][c]-sp==p[1]) { sw+=w[1]; sp+=p[1]; printf("%3d %8d %8d\n",1,w[1],p[1]); } printf("装载物品重量为 %d ,最大总价值为 %d\n",sw,sp); return 0; }

编译并执行以上程序,得到如下所示的结果。
请输入 n 值:6
请输入背包容量:60
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重量:15 17 20 12 9 14
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价值:32 37 46 26 21 30
背包所装物品如下:
iw(i)p(i)
----------------------
61430
5921
32046
21737
装载物品重量为 60 , 最大总价值为 134
5.编程思路3。
仔细分析编程思路2及其源程序可发现,第 i 件物品的选取决策只与第i-1件有关,与其他无关,即f[i][j]只与f[i-1][j]有关,f[i-2][*]、f[i-3][*]、…这些存储空间的数据是不会再使用的,空间就浪费了。如果采用一维数组,新的状态直接覆盖在旧的上面,迭代使用,就可把空间复杂度从O(N*C)优化为O(C)。
(1)建立递推关系
设f[j]为背包装载的物品容量不超过j时,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值。
当0≤j 当j≥w[i] 时,有两种选择:
1)不装入物品i,这时最大效益值为f[j] ;
2)装入物品i,这时会产生效益p[i],这实际上是在背包容量为j?w[i]的背包中装入物品i,最大效益值为f[j?w[i]]+p[i] 。
期望的最大效益值是两者中的最大者。于是有递推关系
f[j]=max(f[j],f[j-w[i]]+p[i])
所求最大效益即最优值为f[c]。
(2)逆推计算最优值。
在前面使用二维数组时,为了计算最优值,采用顺推和逆推的方法都可以,因为使用二维数组时,中间的所有状态都保留了下来。
但是,使用一维数组时,究竟是使用顺推还是逆推,就需要看具体的问题了。
由于本题中每个物品要么不装入,要么只能装入1次(每个物品只有1件)。因此,只能采用逆推的方法计算最优值。写成如下的循环。
for (i=1; i<=n; i++)// 对每个物品进行处理
for(j=c; j>=w[i]; j--)//逆推计算f[j]
f[j]=max(f[j], f[j-w[i]]+p[i]);
为什么要逆序枚举计算呢?
如果是正序枚举的话,循环写成
for (i=1; i<=n; i++)// 对每个物品进行处理
for(j=w[i]; j<=c; j++)//正序(顺序)计算f[j]
f[j]=max(f[j], f[j-w[i]]+p[i]);
下面我们用简单的测试数据作为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设背包容量C=8,有两件物品,重量分别为w1=2,w2=3;价值分别为p1=3,p2=4。
初始时,f[0]~f[8]全部为0,背包没有装入任何物品,其装入价值显然为0。
采用正序枚举时,当i=1,处理第1件物品,依次的计算过程如下:
f[2]=max { f[2], f[2-w1]+p1 } =max { 0, 0+3} =3
f[3]=max { f[3], f[3-w1]+p1 } =max { 0, 0+3} =3
f[4]=max { f[4], f[4-w1]+p1 } =max { 0, f[2]+3} = 6 (这里实际就出问题了,因为第1件物品只有1件,在计算f[2]时装入了1次,这里又装入1次,不可能的)
f[5]=max { f[5], f[5-w1]+p1 } =max { 0, f[3]+3} =6(同上,第1件物品又装入了1次)
f[6]=max { f[6], f[6-w1]+p1 } =max { 0, f[4]+3} =9(第1件物品装入了3次)
f[7]=max { f[7], f[7-w1]+p1 } =max { 0, f[5]+3} =9(同上,第1件物品装入了3次)
f[8]=max { f[8], f[8-w1]+p1 } =max { 0, f[6]+3} =12 (第1件物品装入了4次)
当i=2,处理第2件物品,依次的计算过程如下:
f[3]=max { f[3], f[3-w2]+p2 } =max { 3, f[0]+4} =4(第2件物品装入了1次)
f[4]=max { f[4], f[4-w2]+p2 } =max { 6, f[1]+4} =6(实际是第1件物品装入2次)
f[5]=max { f[5], f[5-w2]+p2 } =max { 6, f[2]+4} =7(第1件物品装入1次,第2件物品装入1次)
f[6]=max { f[6], f[6-w2]+p2 } =max { 9, f[3]+4} =9(实际是第1件物品装入3次)
f[7]=max { f[7], f[7-w2]+p2 } =max { 9, f[4]+4} =10(实际是第1件物品装入2次,第2件物品装入1次)
f[8]=max { f[8], f[8-w2]+p2 } =max { 12, f[5]+4} =12 (实际是第1件物品装入4次)
循环处理结束后,最优值f[8]=12,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只有2件物品,全部装入背包,最大价值也只有3+4=7。
如果采用逆序枚举,我们再来分析循环的处理过程。
当i=1,处理第1件物品,依次的计算过程如下:
f[8]=max { f[8], f[8-w1]+p1 } =max { 0, f[6]+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8)
f[7]=max { f[7], f[7-w1]+p1 } =max { 0, f[5]+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7)
f[6]=max { f[6], f[6-w1]+p1 } =max { 0, f[4]+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6)
f[5]=max { f[5], f[5-w1]+p1 } =max { 0, f[3]+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5)
f[4]=max { f[4], f[4-w1]+p1 } =max { 0, f[2]+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4)
f[3]=max { f[3], f[3-w1]+p1 } =max { 0, f[1]+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3)
f[2]=max { f[2], f[2-w1]+p1 } =max { 0, f[0]+3} =3(物品1装入背包,背包容量为2)
也就是,物品1的重量为2,可装入背包容量为2~8的背包中,得到最大价值为3。
当i=2,处理第2件物品,依次的计算过程如下:
f[8]=max { f[8], f[8-w2]+p2 } =max { 3, f[5]+4} =7(实际是物品1和物品2装入背包)
f[7]=max { f[7], f[7-w2]+p2 } =max { 3, f[4]+4} =7(实际是物品1和物品2装入背包)
f[6]=max { f[6], f[6-w2]+p2 } =max { 3, f[3]+4} =7(实际是物品1和物品2装入背包)
f[5]=max { f[5], f[5-w2]+p2 } =max { 3, f[2]+4} =7(实际是物品1和物品2装入背包)
f[4]=max { f[4], f[4-w2]+p2 } =max { 3, f[1]+4} =4(实际是物品2装入背包)
f[3]=max { f[3], f[3-w2]+p2 } =max { 3, f[0]+4} =4(实际是物品2装入背包)
由上面的计算过程知,逆推计算时,每个物品若装入背包,最多装入1次。
由上面的分析大家也可产生一个印象,若每种物品只有1件,1个物品装入背包最多只能装入1次,则采用逆序递推的方法计算最优值,这也是0/1背包的基本模式;若每种物品有无数件,可以不限次数地装入背包中,则采用顺序(正序)递推的方法计算最优值,这也是完全背包的基本模式。对于0/1背包和完全背包,后面会进行更详细地阐述。
(3)构造最优解。
如果要求输出某个最优解,需要记录每个状态的最优值是由状态转移方程的哪一项推出来的。
如果我们知道了当前状态是由哪一个状态推出来的,就能容易的输出某个最优解了。
为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定义数组g[n][C],其中g[i][j]就记录第i件物品在加入背包时,其状态f[j]是由状态转移方程f[j]=max(f[j], f[j-w[i]]+p[i])哪一项推出。若第i件物品加入了背包,即f[j]= f[j-w[i]]+p[i],置g[i][j]=1;若第i件物品不加入背包,即f[j]=f[j],置g[i][j]=0。
改写上面的逆推计算最优值循环如下。
for (i=1; i<=n; i++)// 对每个物品进行处理
for(j=c; j>=w[i]; j--)//逆推计算f[j]
{
if (f[j] {
f[j]=f[j-w[i]]+p[i];
g[i][j]=1; // 选择第i件物品装入
}
else
g[i][j]=0; // 不选择第i件物品装入
}
由此,可用如下循环输出某个最优解。
int T=c;
for (i=n; i>=1; i--)
{
if(g[i][T])
{
printf("used %d",i);
T-=w[i]; //减去物品i的重量
}
}
当然,为了输出某个最优解,我们又定义了一个二维数组,这样我们采用一维数组进行优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还不如直接像编程思路1或编程思路2那样,直接采用二维数组保存各状态,再构造出最优解。
但是,如果只要求得到最优值,而无需输出某个最优解,采用一维数组解决问题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6.源程序3及运行结果。
#include #define MAXN 500 #define MAXC 50000 int f[MAXC]={0}; int g[MAXN][MAXC]; intmain() { int n,c; printf("请输入物品的个数 N:"); scanf("%d",&n); printf("请输入背包容量 C:"); scanf("%d",&c); printf("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重量:"); int p[MAXN],w[MAXN]; int i,j; for (i=1; i<=n; i++) scanf("%d",&w[i]); printf("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价值:"); for (i=1; i<=n; i++) scanf("%d",&p[i]); for (i=1; i<=n; i++)// 对每个物品进行处理 for(j=c; j>=w[i]; j--)//逆推计算f[j] { if (f[j]=1; i--) { if (g[i][t]) { printf("%3d %8d %8d\n",i,w[i],p[i]); t-=w[i]; // 减去物品i的重量 } } printf("装载物品重量为 %d ,最大总价值为 %d\n",c-t,f[c]); return 0; }

编译并执行以上程序,得到如下所示的结果。
请输入物品的个数 N:6
请输入背包容量 C:60
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重量:15 17 20 12 9 14
请依次输入每种物品的价值:32 37 46 26 21 30
背包所装物品如下:
iw(i)p(i)
----------------------
61430
5921
32046
21737
【背包问题(1)(基本模型和解法)】装载物品重量为 60 ,最大总价值为 13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