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架构摘录

【业务架构摘录】1、业务架构是面向企业战略和企业整体的,而非仅处理单一需求。其一般实现过程包括设计和落地两个不断交替上升的过程。其中,设计过程为从企业战略分析出发,通过梳理企业目标,发掘能力需求(既可能是企业自身业务与技术水平发展产生的主动能力需求,也可能是科技导致的业态变化、竞争压力产生的被动能力需求);再通过价值链分析方式,构建企业整体能力布局(即业务架构),并在分析过程中,将能力需求放入能力布局中,并以此在业务层面落地战略、检验战略的可行性,甚至调整战略。落地过程主要为通过业务架构驱动IT设计、协调实施过程,建立业务架构元素与IT设计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在实施中对业务架构进行基于实现的最终调整,以确保业务架构与IT实现之间的一致性。落地后则会依靠业务架构管理企业需求、处理战略迭代的业务,业务架构设计与IT落地交替上升。
优秀的业务架构实践不能仅单纯地停留在业务分析层面,也不能只满足于业务能力的组件化聚类,而是要时刻关注新技术、新业态的变化,适时引入新理念、新方向,使之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实现上,我们以前倡导“业务推动技术”,业务提需求,技术管实现,业务发展催生技术发展;而现在,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快,“黑科技”也越来越多,“技术引领业务”的声音逐渐增多。但是,所谓的“技术引领业务”并不是指由IT人员直接抛出新技术给业务人员去琢磨和研究,而是指将对新技术的理解首先通过业务架构设计引发业务变化,用新技术理念推动业务模式演变,再进行IT技术开发,这才是理想的“业务与技术融合”,由此可见,业务架构意义重大。
如下3点模型思维是在各类工作中都值得借鉴的。
(1)把握整体关于把握整体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赘述,关于其应用场景,举例来说就是,对于领导交办的任何工作,尽可能不要第一时间就“Just do it”,而是要先抽出点时间,考虑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样才能控制好工作的度,以免过犹不及。时间和人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不是任何事情都值得投入最大的精力去追求满分效果,要从整体着眼来评价工作事项,尽量杜绝过度“敬业”对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2)穿透现象露出水面的往往是冰山一角,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对建模人员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这种注意事物内在联系、本质差别的能力,有助于读者拨开笼罩在现象表面的“迷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在任何工作中都是可以用得上的。
(3)保证落地曾经有句流行语:“一切不为业务目的服务的技术都是耍流氓”,这里套用一下,“一切不考虑落地的架构设计都是耍流氓”。架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纸面,真正了解架构本质的人,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设计方案,都会以落地实施为前提。对应到日常工作中,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各位提出的工作建议都不能只是“空谈”,都要为其实现而负责。落地靠的是经验、方法、能力,而不完全是信心,所以,工作要慎重,胆大的同时更要心细。
摘录自《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