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失业潮下的我们

“明天和意味,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但明天总会来,只是如果意外先来了,明天就不再是属于你的明天”
----2022.04.03
最近国内比较火的两个话题一个是疫情,另一个是裁员,疫情的事咱今天不讨论,来说下裁员这个事情。
由于受疫情影响,各个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为此裁员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这不最近比较火的有两个企业,一个是京东,另一个是有赞。今天想就着裁员这个事,说下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各大网站、论坛上比较火的是京东裁员,据传闻要求3.31日离职,为此有人在github上建了一个项目叫“JD33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看了下,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项目,上面贴出了京东各个部门的裁员比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这个项目竟然收获了好几百个star,不得不说这个事情在互联网行业引起的轰动还是很大的,受到的关注也是空前的。
这个事情为什么受到了这么大的关注度? 笔者不才分析了下面这几个原因,
1、大环境影响,现在的大环境是疫情当下,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在这个时候裁员无非是给打工者一个雪上加霜。尤其是对于工作了多年,面临车贷、房贷,上有老下有小,谁的身后不是一地鸡毛,表明的波澜不惊掩盖不了内心的汹涌澎湃;
2、行业原因,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大互联网行业都在传裁员,号称互联网行业的10年红利期已过,要进入艰难前进的时期,加之监管收紧,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利润下降,在利润下降的同时要想保持发展只有降成本,而人力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行业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笔者工作那会月工资那会只有3K,就这个工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再看看现在,本科毕业生动不动就是20K起步,年薪30W打底,看看周围很多工作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月薪也只有30K。高额的人工成本必定是企业支出的大头;
3、“东哥的情怀”,东哥曾经放话“大家是兄弟,不抛弃任何一个兄弟”,这话不知真假,但坊间传闻的确存在。据说每天办理离职的人数上千,这岂不伤兄弟们感情;
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企业最终都是要盈利的,裁员是为了发展,招人也是为了发展,这个事情理性看待即可,如果你是愤青,在网上发发牢骚是可以的,如果你不是,知道即可,加油吧,打工人。为什么说要理性看待这个事情,也许你觉得把裁员说成“毕业”,是在美化裁员,很伤自尊,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在网上看了很多例子,今天谈,明天走,有的4.1是股票解封期,一样也是3.31是deadline。你要仲裁,可以啊,只要你有那个精力,公司能耗得起,你能坚持到最后吗?
你愤怒,你不满,之后仍旧要生活,依旧需要出去找工作面试,唯有在和hr谈的时候,把补偿争取到最大仅此而已。实话实说互联网企业的N+1补偿还是可以的。
怎么办? 裁到的,被裁员不一定是件坏事,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要辩证的去看待。一方面被裁员,暂时没了收入,心情肯定不好,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这个是没问题的,我相信所有的人都需要有一个缓冲期;另一个方面,有句话叫人挪活,被裁掉意味着离开舒适区,走出属性的环境,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人都有惰性,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不想挪窝,就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这其实是不好的,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痛苦肯定是存在的,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多总结自己待提升的地方,好好利用这个时间去提高自己,切忌颓废。
未裁到的,未裁到只是暂时没有失业的风险,但谁能保证下一个不是自己,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明天失业的准备,加强自己能力的提升,改掉之前的坏毛病,为更好的自己。
自己的一些感触 笔者曾经有幸在京东待过一段时间,说实话,刚进去还是很期待的,然而进去以后发现各种的不适应,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开会,每天有各种各样的会,小组内的,部门的,需求评审会,站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天80%的时间充斥着各种会议,关键一点如果会议和你有关系也是OK的,很多时候,你仅仅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听会人员,会开完了也就完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工作要怎么做,只能靠加班时间做,所以越来越内卷,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这个内卷的,我的理解是:一个团队内部的人,大家相互攀比,举个例子,你8点下班,我9点下班,你9点下班我10点。。。。这样下去大家的下班时间能到晚上12点。所以对于这样的工做方式,笔者一时很难适应,待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家里有事需要处理就离职了,虽然时间不长,给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
写在最后 生活中必定充满不确定性,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一段旅途的结束不代表旅程的终点,收拾好行囊继续出发。你我共勉!
互联网失业潮下的我们
文章图片

【互联网失业潮下的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