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败者的回顾

两年的考研时光一晃而过,当我得知自己调剂结束,知道这段旅程需要告一段落了,心中思绪万千,遂作此文希望纪念一下自己两年的时光,想写这篇文章也好久了,也怕自己时间久了就忘记了,也算是给自己养成一个写博客的习惯吧。
缘起 决定考研是大三下的开学了,其实一开始,我对考研的意向并没有那么强,我本科是通信的,编程方面自学的不到位,我其实是希望能够去培训班培训一下编程然后出来走编程方向就业,但是父母不是很支持,认为本科读个民办二本已经花那么多钱,再搞这么一个培训也不知道是不是坑钱并且你这四年时间好好学难道就不能就业吗。想想也并非没有道理(早知道就好好学习,可惜当时心理还是太幼稚),但其实自己也有点软弱没有决心,其实如果真的想要培训,是可以先贷款培训然后再还就好了。最后,自己综合考虑了一下,考个计算机研究生能打好自己计算机这方面的功底(毕竟非科班),并且有一个就业缓冲的时间,其次可能还有一点自己的软弱,有点顺着父母的意思选择了考研。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我就踏上了考研这条路了。
出师不利 一战已经过去好久了,当时复习的过程就大概写一下吧,如果有朋友看到这篇博客请不要参考我的复习步骤,我怕这也害了你们考不上。
数学二,我刚开始看了张宇的视频后,就用他的18讲,然后看了几节之后,发现基本都不会,就被劝退了,就直接头铁上手1800题了,然后基本每一题都不会要看答案,就这样的状态下做完(看答案完)1800题之后,就开始做真题,自然是大部分都做的很差劲,而且不懂了也没问人,不懂就不懂过去了,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惨不忍睹只有50多分,直接导致了一战的失败。当然我也奇怪自己为什么就这样头铁,为什么不去问问别人应该怎样复习呢,这样跳过讲义基础学习直接做题确实导致了我的失败。
英语二这里我就基本按部就班的背背单词,然后做一下早年的真题,并看一下唐迟的真题讲解,做真题时候一些不会的短语记录下来,午饭后或者晚饭后拿来背一背。后面就是重复刷真题了,然后背了王江涛的大小作文各8篇左右,考出来不算很差也不算很好有77好像。
政治我就看徐涛的马原基础班和强化班,然后就是做1000题,然后重复刷。考试前就是背一下肖4,然后就上考场了。考了大概64。
专业课我们考的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我就是看了天勤和王道的资料,然后反复刷里面的错题,还有就是一本《算法与数据结构精析》的选择题部分,我考的学校是自命题,比较容易,但我也只考108,算是比较一般。
这一年最大的挫折就是数学,我自己的分析是必须前面看完视频还是需要讲义一类的学习,把基础打牢了才能做题,我心里很不服气,希望能再考一次,于是便向家人请求再考一次,家里人也比较支持,让我在家继续备考一年。
又一次失败 第二次考研大概是21年3月左右开始的,这次我就是主攻数学了,我就寻思着只要这数学上去了那么其他的都好说,但是自己心太大,把专硕转学硕,数学二变为数学一,英语二变英语一,专业课也变成了408,所以其实工作量是加大了很多。
在开始复习的前两个月,我基本就是时间全给到了数学,我先从课本看起,把汤老师的大学同步课程看完,然后做一些笔记,紧接着就是讲义,然后同时学一章之后做一章的1800,在这期间我也报了个网上的学长答疑,有问题就会问学长,同时如果有错题我都会把错题摘抄到错题本上,而且我还会按照艾宾浩斯那个曲线做个计划定期复习,乍一听这学习路线似乎是非常有逻辑的,但是实际上,我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开始学习时抠的过细的问题,而且跟着艾宾浩斯曲线的频率去复习当学习内容到一定量时,会导致整个学习时间中复习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我复习完高数和线代的一轮都已经到了快9月,并且概率论还没有开始,等我复习完概率后,时间也已经很紧张,只能够开始做真题了。最后考出来的成绩又再一次的低,只有60多,这一度让我怀疑自己是否有学习数学的能力。
考研失败者的回顾
文章图片

考研期间的错题本
考研失败者的回顾
文章图片

专业课408好在DS和OS都学过,只要复习计网和计组,但是我把时间都挤压给了数学,这两门也都只能火急火燎的过一遍王道选择和部分大题。也好在今年大规模改考408,难度比往年低,最后急匆匆的考了90多分。
英语政治基本就是在我复习时间的夹缝中生存,英语还是照常用墨墨背单词,然后做点真题。政治我就是用手机刷刷选择题,最后1个月肖四肖八,然后一个大题背诵精缩版背一背,英语政治最后都考了个60多勉强过线。
【考研失败者的回顾】得知成绩后,感觉这一年似乎又荒废了,一志愿肯定是上不去了,我也反思了很多。第一年因为学习时候不按顺序,跳步导致失败,第二年却因为做的太细太慢导致了又一次的失败,也或许是别的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结果,或许是理解力的问题,或许是心理上害怕像去年一样不重视基础从而以很慢和频度过高的节奏进行复习,当然又或许开始选择学校时不应该报上海大学这么热门的学校,报一个双非一本或者B区的不错学校或许能有机会一志愿上岸,当然这些都难以得出正确的分析,因为一个人备考有时候确实没有参考物很难去度量自己复习的一个进度和程度。对于怎么学习有时候没法去照搬别人的方法,必须要对自己做适配,有时候可能栽跟头也是必不可少的ε=(′ο`*)))唉。
未来的路怎么走,你自己选 考研失败者的回顾
文章图片

考完之后,我还是想把整个考研流程给体验一遍,于是开始了海投调剂申请,并且打了许多学校研招办电话,大部分学校都是告诉我等待通知,投了许多学校基本都是挂着不回,要么就是拒绝了,不过这也怪不得人家,咱分数低也没法,╮(╯▽╰)╭,最后云南财经给我发了复试通知,我想着既然有这个机会就好好复习一下试试看能不能通过人家的复试,云财的复试是综合知识复试,应该就是根据你的简历来面试,一开始就是英语的一个问答,首先是自我介绍,这个就背一背就好了,介绍一下自己,学过哪些课,为跨专业啥来考研。
专业面试的时候我抽到的问题是SQL中JOIN语句的作用,比较简单,复试前学一下就成。还有就是如果你是和我一样通信跨考的考生,老师大概率会问计网中相关的问题(因为和通信有交叉的),教授那时候就问了我码分多址、时分多址,然而我复习的时候都是看的计算机面经,并没复习这块内容于是就尴尬的答不上来了,所以各位如果是跨考生注意一下交叉的知识可以留意一下,最后就是本科毕业论文,这个各位自己注意也要重温一下。
第二天下午我看到了我的排名,是第15名,正好是录取的最后一人,我知道自己今年是不可能再三战了,也不能再这么拖着家里人了,但是如果自学转软件可能还是略有困难,去学校有专业氛围的条件下学习基础和提高一下技能这样可能更好,再者说如果三战时再选择普通双非可能又心有不甘,但是再选211又未必能上。有的朋友对我说,你这次考不上,人生这么长,为什么不追求一下,考个好平台,未来可能更好?有的朋友对我说,你这次调剂成功了,就上岸吧,你也23了,家里人也都慢慢变老,你也要承担起一家的责任了,现在考的一般,考研期间可以努力,试着考上博士,并且计算机重要的是技术要到家。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但我最终选择了接受录取,想要在学校的专业氛围中进行学习编程,正所谓落子无悔,做出了决定不要后悔便是了,这里也感谢云南财经的老师愿意收留我。
考研后的一段时间我看了许多金庸小说,发现其中对于学武的描述有时候也适用于的学习,像郭靖学武时比较笨拙,就只能先记住,之后再慢慢的学精学透,而黄蓉学武时比较聪明,理解力较强,通常一学就会,但是今天科学高度发达,认知心理学的训练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人与人理解力的差异,但是这些武林传奇他们都是有名师指点,有时候名师的几句话指点,也许是真的可以让一个人在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或者是受用终身。但是要遇到名师这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但是我想一个人是可以尽可能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圈子,我是一个偏内向的人,其实应该说不太善于打交道,所以就基本都是一个人复习,也没有玩的很熟的圈子,也许我真的应该走出自己这狭小的空间,多和人打交道,多找些同专业的小伙伴试着融入他们,一群人确实是可以走得更远一些。以前在初高中时候大家都是统一的进度一起走,学习期间有问题可以问别人,并且只要跟着老师来大方向是不会跑偏的,而自己复习有时却只能摸黑前进,但也有自由度高的好处,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
两年的考研时光恍若昨日,虽然没有成功,但前路必须走下去,且依旧艰难,两年里我坚持住了自己跑步的习惯,每天雷打不动5公里,我记得有一次台风整个操场就我一个人跑,顶这大风,整个人感觉和自然融入为一体。我也记得在考数学时整个人解不出题瘫座的状态,在考完回去的公交车上为了不让眼泪流下只好抬起头的场景。考完那晚和父母通话才得知妈妈开早餐店时被豆浆给烫伤了,整个脚黑成了一片,只因为我要备考,先前都只是有打电话联系我,而没有视频联系我,就是怕我担心,哎,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了。总之,路怎么走,自己选吧。


    推荐阅读